目標帶動行動,而信念督導行動。如果你是有效市場假說的支持者,相信市場是理性的而且價格總是“正確”的,那麼你會認為戰勝市場是不可能的。與這種信念相吻合的唯一一種策略就是投資於指數基金。
我們在第5章說過,投資大師相信市場有時候是錯的,甚至一直是錯的。有關其中的原因以及據此盈利的方法,使他發展起了一套理論。
成功的投資係統必須以某種與現實相符的投資哲學為基礎。一種投資哲學是一整套有關下列問題的信念:
投資的本質,包括市場如何運轉,價格為什麼變動;
價值理論,包括如何評估價值以及盈利和虧損的原因;
好投資的本質。
請想一想市場為什麼波動。價格是否反映基本麵?如果是,它反映的是短期基本麵還是長期基本麵?或者短期和長期都能反映?
“基本麵”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你關心的是整體經濟狀況、貨幣供應量和利率的變化,還是商品市場的供求水平?你是不是更喜歡觀察個別公司或個別行業的特征?
你也有可能認為市價與基本麵關係很小或根本沒有關係,導致價格波動的是投資者的心理,或者說是特定股票的流通股數量和某一時刻對該股感興趣的投資者數量之間的一種平衡。
如果你是一個技術分析者,你可能認為上述所有因素都無關緊要,一切“盡在圖表中”。
明確你的信念的最佳方法就是把它們寫下來。這似乎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但你的理論不一定像索羅斯那樣複雜。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認為市價最終會反映基本麵,但經常在短期內嚴重偏離基本麵,你對市場本質的看法可能像他們一樣簡單明了。
當你明確了你的投資信念,建立你的投資哲學的下一個步驟就是給“價值”下一個定義。你可能像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那樣,認為每一個投資對象都有一種可以衡量的“內在”價值;可能像索羅斯那樣,認為“價值”是一種由變化的認識和市場參與者的行動決定的不停移動的目標;也有可能把價值看成一種可衡量但有背景的東西—比如說,一杯水對沙漠中一個快要渴死的人的“內在”價值(保住性命)比對你我的“內在”價值要大得多。
巴菲特的捷徑
巴菲特第一次讀《聰明的投資者》就迷上了它。本傑明·格雷厄姆一次性地向巴菲特提供了他正在尋找的所有東西:一套投資哲學,一種有效的投資方法,一個久經考驗的完整係統。他要學的“隻是”如何應用它們。
格雷厄姆成了巴菲特的導師。巴菲特向他學習,為他工作,成了他的“克隆”。
當然,巴菲特不是格雷厄姆。所以他最終脫離了格雷厄姆的係統。然而,通過模仿格雷厄姆,他在通往大師境界的學習之路上飛躍了一大步。“對我來說,”巴菲特回憶說,“在大師身邊的幾小時比10年的所謂獨立思考更有價值”。
喬治·索羅斯也選擇了一個導師:卡爾·波普爾。但波普爾的理論並不直接適用於投資。索羅斯錘煉多年才以波普爾的哲學為基礎建立了一個成功的係統。巴菲特則無須花費這麼長的時間。“我所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選擇了正確的偶像。”巴菲特說。
索羅斯的學徒
喬治·索羅斯與斯坦利·德魯肯米勒的關係就像本傑明·格雷厄姆與沃倫·巴菲特的關係一樣。
在讀了《金融煉金術》一書後,德魯肯米勒成了索羅斯的信徒。“索羅斯已經成了我的偶像。”他說。當索羅斯讓他來接管量子基金時,他並沒有多少顧慮。“我認為為索羅斯工作不存在失敗問題。最差也不過是幹了不到一年就被解雇—而即便被解雇,我在此之前也能完成我的最後一段學業。”
選擇你的導師
掌握一項技能的最快方法就是向擁有這種技能的大師學習。
如果一個人已經完善了一種對你很有吸引力的投資方法,你何必另起爐灶呢?去找他。如果有必要,申請無償為他工作(就像巴菲特申請無償為格雷厄姆工作一樣)。
即使這不可能,你也可以遠距離學習你的導師。盡可能地閱讀和研究一切有關他和他的方法的資料,在考慮一項投資時問自己:“他會怎麼做?”
換位思考有助於你的潛意識接納其他人的自然行為和特征,而僅靠閱讀和有意識模仿,你不一定能注意到這些行為和特征。在出演《雨人》之前,達斯汀·霍夫曼如影隨形地在雨人的生活原型身邊待了整整三個星期。後來,在拍雨人穿過一條馬路的鏡頭時,霍夫曼出人意料地停在了路中央,因為他看到交通信號變了。劇本並不是這麼寫的。後來人們才發現,雨人的原型在這種情形下也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