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閱讀是精神生活(2 / 2)

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根的,他對人類文化傳統一無所知,本質上是貧乏和空虛的。我希望今天的青少年不要成為沒有文化的一代人。

10

對今天青年人的一句忠告:多讀書,少上網。你可以是一個網民,但你首先應該是一個讀者。如果你不讀書,隻上網,你就真成一條網蟲了。稱網蟲是名副其實的,整天掛在網上,看八卦,聊天,玩遊戲,精神營養極度不良,長成了一條蟲。

網蟲是什麼好名頭啊。做書蟲當然也不好。不過,書籍是人類精神財富的主要寶庫,你隻要善於利用這個寶庫,吸取營養,就一定會發育良好,成為精神上強健的人。

我承認互聯網是一個好工具,然而,要把它當工具使用,前提是你精神上足夠強健。否則,結果隻能是它把你當工具使用,誘使你消費,它賺了錢,你卻被毀了。

11

事實上,無論《論語》、《莊子》,還是柏拉圖、《聖經》、佛經,核心的東西都是世界觀,而每一種世界觀都有著特殊而深刻的內涵。快樂隻是心靈狀態,不是世界觀,至多是世界觀所達致的某一種心靈狀態。凡深刻的世界觀,所達致的心靈狀態決不僅是快樂,必定還有博大的悲憫,對於社會現實的關係也決不僅是超脫,必定還有堅定的批判。

舍棄掉世界觀,把心靈的快樂當做目的本身來追求,就真會把所解讀的任何一種偉大哲學稀釋為心靈雞湯了。

12

被娛樂化了的經典已經不是經典了。它引導人們去關注的不是經典裏最有價值的東西,而是去找故事,找噱頭,經典已經被弄得麵目全非了。還不如一無所知呢,這樣的話,總會有一些人直接去讀經典並且真正讀懂它。

13

我的讀書旨趣有三個特點。第一,雖然我的專業是哲學,但我的閱讀範圍不限於哲學,始終喜歡看"課外書",而我從文學作品和各類人文書籍中同樣學到了哲學。第二,雖然我的閱讀範圍很寬,但對書籍的選擇卻很挑剔,以讀經典名著為主,其他的書隻是隨便翻翻,對媒體宣傳的暢銷書完全不予理睬。第三,雖然讀的是經典名著,但我喜歡把它們當做閑書來讀,不端做學問的架子,而我確實在讀經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

14

我衡量一本書對於我的價值的標準是:讀了它之後,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寫點什麼,哪怕我想寫的東西表麵上與它似乎全然無關。它給予我的是一種氛圍,一種心境,使我仿佛置身於一種合宜的氣候裏,心中潛藏的種子因此發芽破土了。

15

有的書會喚醒我的血緣本能,使我辨認出我的家族淵源。書籍世界裏是存在親族譜係的,同譜係中的佼佼者既讓我引以自豪,也刺激起了我的競爭欲望,使我也想為家族爭光。

16

我在生活、感受、思考,把自己意識到的一些東西記錄了下來。更多的東西尚未被我意識到,它們已經存在,仍處在沉睡和混沌之中。讀書的時候,因為共鳴,因為抗爭,甚至因為走神,沉睡的被喚醒了,混沌的變清晰了。對於我來說,讀書的最大樂趣之一是自我發現,知道自己原來還有這麼一些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