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叔薦管仲的故事告訴我們,對待他人,應該寬容大度,要多原諒別人的錯誤,多理解別人的難處,不能一點小事就記恨在心裏。特別是朋友之間,我們要比其他人更多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如果朋友之間都不能做到寬容的話,還談什麼友誼呢?
七擒孟獲
——寬容更能讓人心服口服
三國的時候,南蠻造反,諸葛亮親自帶兵去攻打南蠻。剛打第一仗,就把首領孟獲給活捉了。
孟獲說:“山路太狹窄,我一不小心才失了手,我不服,你把我放了,我重新帶人來和你們決鬥,如果你再捉住我,我才服氣。”聽了他的話,諸葛亮命人給他穿好衣服,又好酒好菜地款待了他,然後就把他放了。
諸葛亮放了孟獲,他的部下們很不高興。諸葛亮告訴他們說:“我捉孟獲,就像從自己的口袋裏掏東西一樣簡單。但是,用武力勝南蠻人,他們不會服氣,就算是假裝服了,將來也會再造反,用好的品德去勝他,讓他們心服口服,才不會有再造反的危險。”
孟獲回去以後,命人把所有的船隻都藏起來,又在營寨的外麵築高牆、挖深溝,派很多軍士把守。諸葛亮到了瀘水邊,看到對岸孟獲的營寨防備得很嚴,瀘水邊卻一條船也沒有,隊伍根本過不去。
他仔細地查看了地形,發現瀘水下流的沙口水比較淺,於是他決定派人帶兵從沙口過去,把孟獲的糧草搶來,這樣孟獲就會自己跑出來了。沒想到,沙口的水原來是有毒的,下了水的人都被毒死了。當地的人說,這裏的水天氣一熱就有毒,想從這裏過去,就得夜裏過,夜裏氣溫低,水裏的毒就沒有了。
諸葛亮命人在夜裏過了沙口,搶了孟獲的糧草,孟獲聽說以後,趕緊派人去往回搶。他派去往回搶糧草的董荼那覺得受了諸葛亮的不殺之恩,沒臉再和諸葛亮打仗,所以根本沒打,就假裝敗了回來。孟獲生氣極了,把董荼那臭罵了一頓,還差點殺了他。董荼那越想越生氣,就趁孟獲喝醉了酒,把他捆起來,坐著船過了瀘水,把孟獲送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問孟獲說:“這回你服了吧?”孟獲說:“這是我自己的手下人害我,我才不服呢!我也懂兵法,你要是能再放我,我一定帶兵和你作戰,你要是再能把我捉住,那我肯定真心投降。”諸葛亮說:“好吧,那我就再放你一次。”於是,他又把孟獲放了。
孟獲回到寨裏,把他的弟弟孟優叫來,兩個人商量了一個計策。他讓他的弟弟假裝去向諸葛亮獻寶,等他們進了諸葛亮軍隊的大營,孟獲再帶人去攻打,他們兩個要裏外配合打敗諸葛亮。
誰想到諸葛亮早就看出來他們沒安好心,他假裝用好酒好菜招待來獻寶的人,背地裏派人在他們的酒裏下了藥,讓他們睡死過去。等孟獲帶人來攻打大營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他弟弟正在裏麵呼呼大睡,結果孟獲又被捉住了。
這一次,孟獲說:“要是我弟弟不貪杯,才不會中你的計,這是你太狡猾,我不服。”諸葛亮說:“你還想讓我放你嗎?”孟獲回答說:“你放了我,我帶兵和你打一仗,要是再敗了,我就什麼也不說了。”諸葛亮說:“好,我再放你一次,你有什麼計策可以隨便用,不要到時候再後悔。”然後,他又把孟獲放了。
孟獲派人聯合了南蠻的許多部落,借了數十萬人馬,要和諸葛亮對抗。在西洱河邊,孟獲穿著犀牛皮甲親自罵陣,但諸葛亮卻命令大家誰也不許出戰,讓孟獲隨便罵。
孟獲罵了好幾天,累得要死,諸葛亮也不出兵,等到孟獲的軍隊已經開始泄氣了,諸葛亮安排了幾個心腹留在這裏,自己帶人撤退了,還把糧草扔在了營寨裏沒帶走。孟獲見了,以為諸葛亮有要緊事被劉備叫回去了,便去追趕。他帶人追到河邊,卻看到對岸正駐紮著諸葛亮的隊伍,孟獲以為諸葛亮隻是為了騙他,所以就準備做竹筏過河。
沒想到,就是他們準備竹筏的時候,諸葛亮的軍隊卻冒了出來,把孟獲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孟獲大驚失色,趕快逃跑,沒想到跑著跑著,竟迎麵遇到了諸葛亮。孟獲氣得衝過去想要殺諸葛亮,結果掉進了陷坑,又被捉住了。
這一次,孟獲咬牙切齒地對諸葛亮說:“你要是敢再放我回去,我非要報仇不可。你要是再捉住我,才算真本事,到時候我一定投降,再也不造反了。”諸葛亮笑了笑,又把他放了。
孟獲再一次被放了,他把剩下的兵都聚在一起,投奔了禿龍洞的朵思大王,朵思大王很高興地迎接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