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蓧麵拷栳(2 / 2)

蓧麥的種植曆史很悠久了。但栲栳這種不俗的吃食卻始終未能走出山區。就山西省來說,晉北產蓧麥,晉南人還不知道蓧麵栲栳為何物。南方人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後來雖有郭蘭英唱了《交城的山,交城的水》,歌詞裏有“蓧麵栲栳山藥蛋”,但仍是一種精神傳播,人們對蓧麵栲栳的了解僅停留在詞句上。倒是二百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間,曾有過一次重要的機會。我的家鄉興縣出了一位官至從一品的朝廷重臣,叫孫嘉淦。此人告老還鄉以後,乾隆思念日甚,覺得朝廷不能離開這個人,就私訪到興縣,登門請孫愛卿再次出山。為此孫氏家族的人緊急聚會,商議如何辦一桌高級酒席招待皇上。這時孫嘉淦提出不同意見,說道:“什麼樣的山珍海味皇上沒吃過?我看幹脆來個鄉土風味的,讓皇上嚐嚐咱們的蓧麵栲栳,說不定我們這種鄉土吃食從此登上大雅之堂呢。”別人雖然聽從了他,心裏卻難免惴惴不安。不料乾隆吃了非常滿意,讚不絕口,第二天走時還要帶幾斤蓧麵,說回去要列入禦膳食譜,並命隨從太監將做法詳細記錄下來。誰知回去後,禦廚們反複試驗,最終還是沒有做出來。怨誰?天上跑的地上走的水中遊的,皇上要吃啥,廚子們都能做出來,可就是對這蓧麵栲栳無可奈何,隻能怨它難度太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晉西北蓧麥產地來了一批北京插隊知識青年,如果在正常情況下,這批青年在這裏生活、勞動好幾年,不但能培養起對蓧麵這種食物的濃厚興趣,而且也能熟練掌握做栲栳的技術,這是將蓧麵栲栳傳播到京都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遺憾的是那時正在農業學大寨,蓧麥是低產作物,慘遭封殺,幾近滅絕。使這些參加了好幾年農業生產勞動的北京青年,既沒見過蓧麥,更不知栲栳為何物。又一次機會失掉了。

蓧麵栲栳真正走出山區,走進城市,還是改革開放以後。城市飯店的老板們覺得主食單調,便引進雜糧,蓧麵栲栳終於在大城市登台亮相。在太原市,中等以上的飯店,有一半在主食單上標有蓧麵。但做不了栲栳,全是一些簡易的搓繩、魚魚之類,擱瓢裏一炒,一盤端上來,叫做炒蓧麵。有的大飯店敢標栲栳,而且是小籠蒸的,但揭開籠蓋一看,再一吃,色、香、味、形沒有一項達標。我曾領著一位蓧麥產地的朋友專門到一家大飯店吃過一回蓧麵栲栳,吃完朋友說了一句話:“城裏人不會做,把好東西糟蹋了。”由此可知,蓧麵作為原料是進入城市了,但做栲栳的技術還沒有跟上來。但是用不著悲觀,說不定哪天就有蓧麥產地的高手們來大城市開個飯店。那時,蓧麵栲栳就有了標準的樣板,那些大飯店能做龍蝦、鮑魚的廚師們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會不恥下問,虛心求教;那時,城市人才能說吃上了真正的蓧麵栲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