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定義:大多數 G -菌和少數 G+菌菌體表麵存在著一種比鞭毛更細更短而直硬的毛發狀細絲,稱為菌毛。
4.2 特點;隻能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4.3 化學組成:空心蛋白質管,由菌毛素亞單位組成,菌毛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4.4 菌毛種類:(1)普通菌毛 (2)性菌毛
4.4.1 普通菌毛
細菌能借助菌毛黏附於黏膜上皮細胞上,由此可在該處定居,並進一步侵入粘膜,因此與細菌的致病性有關(毒力因子)。
無菌毛細菌致病性大打折扣←易被黏膜細胞纖毛的擺動,腸蠕動或尿液衝洗而排除。
4.4.2 性菌毛
功能:傳遞遺傳物質,噬菌體吸附的受體。
4.5 Ottow 分類
①菌毛分 6 類,1~6 型
② 2 型菌毛是性菌毛,其餘為普通菌毛。
③1 型菌毛能使菌體自凝,或能凝集某些種類的紅細胞,但此種凝集能被甘露糖所抑製,即所謂甘露糖敏感性血凝。
選:有甘露糖敏感性血凝現象,肯定有 1 型菌毛
④病原菌和動物原籍菌都可具有 1 型菌毛。
5.芽胞
①某些 G+菌在一定條件下,可在菌體內形成一個圓形或卵圓形休眠體
稱為芽胞又稱內芽胞
②未形成芽胞的菌體稱為繁殖體或營養體。
③老齡芽胞將脫離原菌體獨立存在,稱為遊離芽胞。
5.1 芽胞結構及成分
外衣,芽胞殼,外膜,皮質,芽胞壁,內膜,芽胞質。
5.2 特點
①芽胞帶有完整的核質與酶係統,保持細菌的全部代謝活動,但其代謝相對靜止。
②不能分裂繁殖,當條件適宜時又可發芽而形成新的菌體。
③1 個菌體繁殖體→1 個芽胞→1 個繁殖體。
④芽胞不是細菌繁殖方式,而是細菌的休眠狀態。
⑤抵抗不良環境
⑥不易染色
⑦細菌芽胞抵抗力強
對熱、幹燥、化學消毒和輻射等有較強抵抗力,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並可存活數年甚至數十年,芽胞可耐受 100℃數小時,殺滅芽胞的可靠方法是 160℃幹熱滅菌或高壓蒸汽滅菌。
5.3 細菌芽胞抵抗力強的原因
①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質受熱後不易變性。
②有多層致密厚膜,理化因素不易進入。
③核心和皮質中含有吡啶二羧酸與 Ca2+結合生成的鹽能提高芽胞中各酶穩定性。
④含一類特殊蛋白質為酸溶性芽胞小蛋白。
⑤與芽胞芯髓內的 DNA 緊密結合,使之受輻射,幹燥,高溫等破壞。
5.4 研究芽胞的意義
5.4.1 滅菌等級
①殺滅芽胞用幹熱滅菌或高壓蒸汽滅菌。
②殺滅細菌芽胞作為滅菌或消毒是否徹底標準。
5.4.2 芽胞進入機體後可發芽形成新的繁殖體,應防止芽胞汙染周圍環境,威脅健康。
5.4.3 分類依據(大小,形態和在菌體中的位置)
5.4.4 保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