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組裝
自我組裝 如鞭毛及核糖體
指導組裝 如表麵膜結構
幹擾組裝 如杆菌肽,萬古黴素,多黏菌素
3.細菌新陳代謝產物
3.1 分解產物:
①多糖類物質
②複雜蛋白質
③脂肪
大多數病原體不能分解脂肪
3.2 合成產物
3.2.1 熱原質
①大多數 G -菌和少數 G+菌合成的多糖熱原質耐熱,微量注入動物體內即可引起發熱反應的物質
②G -菌的熱原質就是細胞壁中脂多糖,G+菌→多糖
3.2.2 毒素
是病原菌在代謝過程中合成的對集體有害作用物質
可分為 ①外毒素②內毒素
3.2.3 侵襲性酶類(曾經考過)
①透明酸酶,卵磷脂酶,鏈激酶等
②促進細菌擴散,增強病原菌侵襲力
3.2.4 色素:分為①水溶性②脂溶性→細菌鑒定
3.2.5 抗生素
①抑製或殺死其他微生物或瘤細胞物質。
②多由放線菌和真菌產生,少數由細菌產生
3.2.6 細菌素:某些細菌產生一種僅作用於有近緣關係的細菌的抗菌物質→數量穩態
3.2.7 維生素:氣體,酸類和芳香物質等
第四節 細菌的生長繁殖
1.條件(考)
①營養物質(培養基)
②酸堿度(PH 值):7.2~7.6
③溫度
嗜冷菌:-5~30℃ 最適溫度:10~20℃
嗜溫菌:10~45℃ 最適溫度:20~40℃
嗜熱菌:25~95℃ 最適溫度:50~60℃
病原菌最適溫度一般為 37℃
④滲透壓:等滲環境
⑤氣體:O2(需氧型和厭氧型的環境),CO2
2.細菌的個體生長繁殖
①細菌以簡單的二分裂法[繁殖]進行無性繁殖,球菌沿赤道軸分裂,杆菌沿橫軸分裂
②細菌每分裂一次稱作一代,所需時間即世代時間
③在適宜的生長繁殖條件下,細菌的繁殖速度是相當快的,多數細菌的世代時間為20~30min,個別菌如結核分枝杆菌為 18~20h
3.細菌的群體生長繁殖(區別細菌總數和活細菌總數)
將一定量的細菌接種於一定量的液體培養基中,每隔一定時間取樣檢查細菌數,以活菌數的對數為縱坐標,以培養時間為橫坐標,繪製出的曲線即為生長曲線,生長曲線表示細菌群體生長規律
遲緩期
生長曲線人為分成 對數期 一直強調,愛考
穩定期
衰退期
3.1 遲緩期
細菌接種於培養基後短暫適應新環境的階段
特點:①為菌體分裂做好準備,此期細胞體積增大
②代謝活躍,胞內積聚了大量酶,中間代謝產物不進行分裂繁殖
3.2 對數期
也稱指數期,是細菌生長最迅速的階段
特點:①以恒定速度分裂,活菌數呈幾何級數增大(繁殖數遠大於死亡數)
②細菌形態,染色性,生理特性典型
③對外界環境因素的作用也比較敏感
④此期細菌幾乎均為活的細菌,且生命力旺盛
⑤一般細菌對數期可持續 6~12h
選:此期細菌適宜作形態染色,生化反應,藥物敏感試驗等研究和保存菌種
3.3 穩定期
是細菌繁殖數與死亡數幾乎相等,活菌數保持穩定,培養基營養物質消耗,酸性及其它有害代謝產物積聚,PH 降低,離子強度及氧化還原電勢改變
特點:①細菌的繁殖速度逐漸下降,細菌死亡數逐漸增加
②易出現形態結構生理特性的變異→不能做形態實驗
③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也多在此期產生
外毒素→類毒素→抗毒素
3.4 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