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①繁殖速度越來越慢,死亡菌數增多,活菌數減少
②死菌數超過繁殖數,但總菌數(包括活菌+死亡)並不下降
③形態變化顯著,如細菌變長,腫脹,扭曲,染色不典型,難以辨認
不宜用陳舊的培養基作細菌的鑒定
第五節 細菌的人工培養
1.進行細菌培養目的
①細菌培養是微生物學研究和實踐的重要技術,以此可培養,鑒定細菌
②病原菌的細菌學研究
③傳染病的病原學診斷和治療
④生物製品的製備和基因工程研究
補: 寵物→檢測抗原 畜禽→檢測抗體
前景 快速診斷+相應血清
人工培養細菌,除需要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使細菌獲得生長繁殖所需的原料和能量
2.培養基
2.1 定義:人工配製的含有細菌生長繁殖所需的基質
使用之前應:將培養基 PH 調節至 7.2~7.6(中性偏堿)、滅菌、做好無菌檢驗
2.2 培養基種類
2.2.1 按營養組成分類
2.2.1.1 基礎培養基
①含有細菌生長繁殖所需的基本營養成分,可供大多細菌培養用
②最常使用:普通肉湯培養基
2.2.1.2 營養培養基
①在基礎培養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等
需掌握:如臨床培養巴氏杆菌→對應培養基
②最常使用:血瓊脂平板
2.2.2 按培養基功能分類
①選擇培養基 ②鑒別培養基 ③厭氧培養基
2.2.2.1 選擇培養基
在培養基中加入某些化學物質,選擇性地抑製某些細菌生長,有利用另一些細菌生長的培養基,以便從混雜多種細菌的樣本中分離出所需細菌。如:麥康凱培養基→抑製 G+菌。
2.2.2.2 鑒別培養基
在培養基中加入特定作用的底物和指示劑,用肉眼可以初步鑒別細菌。
如:糖發酵管,硫化氫管,伊紅美苔培養基。
補:有時選擇培養基與鑒別培養基沒區別
2.2.2.3 厭氧培養基
專門用於培養厭氧菌的培養基,如:皰肉培養基
2.2.3 按物理性狀分類
①液體培養基 ②半固體培養基 ③固體培養基
2.2.3.1 液體培養基
可供細菌分離純化,菌落觀察,生物活性檢測及鑒定等。
2.2.3.2 半固體培養基
①液體培養基加入 0.5%瓊脂
瓊脂本身對細菌沒有營養作用,隻是一種賦形劑,其熔點為 98℃凝固點為 45℃,室溫冷卻後,是培養基凝成固體或半固體狀態。
②可用於觀察細菌的動力及菌種的短期保存。
2.2.3.3 固體培養基
液體培養基加入 1%~2%的瓊脂
3.培養方法
①大多數細菌可以人工培養
②一般情況下,根據不同細菌,選擇合適的培養基,最適 PH,溫度(大多數病原菌最適溫度為 37℃)和氣體環境進行人工培養。
補:培養厭氧菌要特別製備厭氧培養基
4.細菌在培養基中生長狀況(試驗中細講)
純培養
①係統隻在單一種類存在的狀態下所進行的培養。
②純培養最重要是在於微生物研究,方法是靠滅菌和分離,是由巴斯德和柯赫建立起來的。
③微生物學把從一個細胞或一群相同的細胞經過培養繁殖而得到的後代稱為純培養。在進行菌種鑒定時,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為純的培養物,得到純培養的過程稱分離純化。
5.菌種的保存
在人工環境下,使細菌的生長繁殖受限製,代謝處於休眠狀態。
①要求:保存菌種時要盡量維持菌種的存活率(凍幹),減少菌種的變異
②常用的保存方法 :
斜麵低溫保存法
半固體室溫保存法
液體凍存法
真空冷凍幹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