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無色
(3)生化特性
①能發酵葡萄糖等多種糖類,產酸產氣
②大多數菌株可迅速發酵乳糖
③大腸杆菌 IMViC 試驗呈“+ +--” 沙門氏菌“- + - + ”
吲哚(I) 甲基紅(M) VP(Vi) 枸櫞酸鹽利用(C)四種試驗
常用於鑒定腸道杆菌,合稱之為 IMViC 試驗。
(4)抗原及血清型
大腸杆菌抗原主要有 O、K 和 H 三種,它們是本菌血清型鑒定的物質基礎。有人認為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大腸杆菌血清型可高達數萬種,但致病性大腸杆菌的血清型數量是有限的。
O 抗原
①為脂多糖,S 型菌的一種耐熱菌體抗原,已確定大腸杆菌 O 抗原 173 種。
②抗原特性決定於 LPS 的特異多糖側鏈的結構。
③當 S 型菌體丟失該部分結構時,即變成 R 型菌,O 抗原也隨之丟失。這種菌株無法作分型鑒定。
④每個菌株隻含有一種 O 抗原,其種類以阿拉伯數字表示。
可用單因子抗 O 血清做玻璃板或試管凝集試驗鑒定之。
(沙門氏菌:一對多)
K 抗原
①菌體表麵的一種熱不穩定抗原,多存在於莢膜中個別位於菌毛中,又稱為表麵抗原或 Vi 抗原。
②具有 K 抗原的菌株不會被其相應的 O 血清凝集,稱為 O 不凝集性。
③在 80 種 K 抗原中,除 K88 和 K99 是兩種蛋白質 K 抗原外,其餘均屬多糖 K 抗原。
④根據耐熱性不同,K 抗原又分成 L、A 和 B 三型,其中 L、B 不耐熱。一個菌落可含 1~2 種不同 K 抗原,也有無 K 抗原的菌株。
H 抗原
①是一類不耐熱的鞭毛蛋白抗原,有 56 種。加熱至 80℃或經乙醇處理後即可破壞其抗原性。
②每一有動力的菌株僅含有一種 H 抗原。無鞭毛菌株或丟失鞭毛的變種則不含 H 抗原。
③H 抗原能刺激機體產生高效價凝集抗體。
大腸杆菌血清型表示法:
①根據對大腸杆菌抗原的鑒定,可用 O:K:H 排列表示其血清型。
②如 O8:K23(L):H19,即表示該菌具有O 抗原 8,L 型 K 抗原 23,H 抗原為 19。
③對致人畜腹瀉的產腸毒素大腸杆菌(ETEC),除含酸性多糖 K 抗原外,還含有蛋白質性黏附素抗原。這類菌株黏附素抗原應並列寫於酸性多糖 K 抗原之後。如 O8:K87,K88:H19中 K88即為黏附素抗原 F4。
抵抗力
①對熱的抵抗力較其他腸道杆菌強,55℃經60min 或 60℃加熱 15min 仍有部分細菌存活。
②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在溫度較低的糞便中存活更久。
③膽鹽、煌綠染料等對大腸杆菌有抑製作用。
④對磺胺類,鏈黴素,氯黴素等敏感,但易耐藥,是由帶有 R 因子的質粒轉移而獲得的。
2.大腸杆菌致病性
①大部分為條件致病菌
②少數為病原性大腸杆菌
③根據毒力因子與發病機理的不同分為:
(1)腸道致病性大腸杆菌
(2)腸道外致病性大腸杆菌
2.1 腸道致病性大腸杆菌
產腸毒素大腸杆菌(ETEC)
腸致病型大腸杆菌(EPEC) 產誌賀毒素大腸杆菌(STEC)
腸出血型大腸杆菌(EHEC)
腸聚集型大腸杆菌(EAEC)(導致炎症性腹瀉)
腸侵襲型大腸杆菌(EIEC)(導致炎症性腹瀉)
彌散黏附型大腸杆菌(DAEC)
2.2 腸道外致病性大腸杆菌
①敗血性大腸杆菌(SEPEC)
②尿道致病性大腸杆菌(UPEC)
③禽致病性大腸杆菌(A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