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識點(17)(2 / 2)

60℃,30~60min 及酒精作用均被破壞其抗原性。

(2)有雙向特征

主要是菌體抗原和鞭毛抗原

沙門氏菌血清型表示方法

O 抗原:第 1 相 H 抗原:第 2 相 H 抗原

如 1,3,[5],11: b: 1,2

O 抗原 第 2 相 H 抗原

第 1 相 H 抗原

3.宿主嗜性(多群→稍微注意)

根據對宿主適應性不同,可將沙門氏菌分成三群:

①高度適應性或專嗜性沙門菌,隻對其適應的宿主產生特定的疾病(宿主適應血清型)。

②是在一定程度適應於特定動物的偏嗜性沙門菌。

③是非適應性或泛嗜性沙門氏菌。具有廣泛的宿主譜,對多種宿主(包括人)有致病性,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非宿主適應血清型)

4.致病性(廣泛的動物宿主→具體到某個菌時感染基團有限)

①本屬菌均有致病性,具有極其廣泛的動物宿主。

②動物感染後常導致嚴重的疾病,並成為人類沙門氏菌病的傳染源之一。因此,沙門氏菌病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③本菌最常侵害幼、青年動物,使之發生敗血症、腸炎,也可使母畜發生流產。

④有的血清型可感染人,發生食物中毒和敗血症等症狀。

4.2 毒力因子

沙門氏菌毒力因子有很多種,主要有:

①菌毛:吸附小腸粘膜上皮細胞表麵,並穿過上皮細胞層到達上皮下組織。

②內毒素:沙門氏菌內毒素毒性(與大腸杆菌比)較強,可引起發熱、白細胞減少、中毒性休克。內毒素可激活補體係統釋放趨化因子,吸附白細胞,導致腸道局部炎症反應。

③腸毒素:某些沙門氏菌,如鼠傷寒沙門氏菌能產生腸毒素,其性質類似 ETEC 的腸毒素。

7.防製

①目前應用獸用疫苗多限於預防各種家畜特有的沙門氏菌病,據報道,用堿毒或無毒活菌注射或口服免疫動物,效果優於滅活菌苗,但有些國家禁用。

②用 S 型弱毒雞傷寒沙門氏菌苗取代滅活菌苗免疫家禽,收到較好免疫效果。迄今,對多種畜禽致病的其他沙門氏菌仍無法製出普遍有效的菌苗。

③防治禽沙門氏菌病主要應嚴格執行衛生檢驗和檢疫,並采取防止飼料和環境汙染等一係列規程性措施,淨化雞群並頒發證書。

④藥物防治。本屬菌的耐藥菌株不斷在增加,故最好使用之前應做藥敏試驗。

慢性副傷寒時耳朵淤血、耳尖幹性壞疽 急性副傷寒時耳朵、鼻端等肢體末梢皮膚淤血,呈彌漫的紫紅色。

O157:H7

①O157 型大腸杆菌是 20 世紀 70 年代後期發現的新型傳染病,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瀉和腸炎,且並發溶血性年度綜合症、血栓性血小板減紫癜等、嚴重可致人死亡。

②近年來,國際上該病時有爆發。1996 年 5~9 月,日本 O157 型大腸杆菌出血性腸炎大規模流行,波及 36 個都道府,發病 1 萬多人並造成 20 餘人死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目前,日本、加拿大及瑞士等國已將“O157”列為必須報告的傳染病,予以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