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反應(可以檢測是否感染結核病)
①結核杆菌在激發機體免疫應答的同時,遲發性變態反應也隨之產生,二者均由 T 細胞介導產生。
但誘導產生免疫和變態反應的物質不同:
結核菌素與其胞壁成分→變態反應,不產生免疫
結核杆菌核蛋白體 RNA→產生免疫,不產生變態反應
②原因在於不同抗原成分激活不同的 T 細胞,可產生:
巨噬細胞移動抑製因子(MIF)致變態反應性炎性反應。
結核杆菌生長抑製因子(MycoIF)可特異性地抑製巨噬細胞內的結核杆菌的增殖,從而獲得免疫。
③完整的結核杆菌可刺激 MIF 及 MycoIF 同時產生。
結核菌素
①是結核杆菌的蛋白組分之一,用結核菌素進行皮內注射或滴入眼結膜囊,可判定機體對結核杆菌是否引致變態反應。
②常用的結核菌素有兩種
(1)舊結核菌素(OT):
是將結核杆菌培養與甘油肉湯培養基中,4~8 周後加熱濃縮過濾製成。
(2)純蛋白衍生物(PPD):
OT 經三氯醋酸沉澱後的純化物。
4.微生物學診斷
4.1 顯微鏡檢查:
取患者器官的結核結節及病變與非病變交界處組織直接塗片抗酸染色後鏡檢,如發現紅色成叢杆菌時,可作出初步診斷。
4.2 分離培養:
將病料加入 6%H2SO4或 4¥的 NaOH 液處理 15min 後,經中和,離心,取少許沉澱物接種在羅傑二氏培養基斜麵上,每份病料接 4~6 管,管口封嚴,置 37℃培養 8 周,每周觀察一次,培養陽性時,需進行培養特性和生化特性鑒定
→疑似結核杆菌早就嚇跑,不做
4.3 動物接種:
將上述經處理的供分離培養用的病料接種於動物;皮下或腹腔注射 0.5ml,禽分枝杆菌可使雞致病;結核杆菌對豚鼠有較強的致病性,皮下注射 3~5周可引起明顯病變;牛分枝杆菌對兔有致病性,接種後 3 周至 3 個月死亡。
5.免疫與治療
①結核病的免疫是帶菌免疫,即所謂傳染性免疫,當結核杆菌在機體消失或死亡後,其免疫也終止
②人類廣泛采用卡介苗免疫接種,免疫期 4~5 年,接種卡介菌的牛一年後仍維持變態反應的陽性
③在用結核菌素檢疫時無法與自然感染牛區別,因而不宜推廣應用。按規定,飼養牛群不接種卡介苗,每年春、秋需進行檢疫,結核菌素變態反應檢測陽性者,要隔離飼養。
補:牛不接種卡介苗→因為不保證不被感染
④鑒於抗體產生與結核病的正相關性,在檢疫時如能將變態反應與ELISA 結合進行,提高檢出率。對檢出患結核病動物要撲殺處理。
結核病↑(越產生) → 體液免疫↑ →抗體↑
新鮮奶必須經過(巴氏)消毒
副結核分枝杆菌
①該菌可引致反芻獸慢性消耗性傳染病 牛的主要臨床症狀為持續性腹瀉和進行性消瘦。自 1895 年報道首例後,相繼在許多國家發現此病。現已遍布全球。我國在 1975 年由吉林農業大學韓有庫等分離出此菌。
②近年來研究結果表明,該菌與禽分枝杆菌有較多的相似性,變態反應也與禽分枝杆菌明顯交叉反應,因此有人主張將本菌改名為禽分枝杆菌副結合亞種。
第十三章 螺旋體(細菌慢慢過渡到病毒)
1.概述
①螺旋體是一類菌體細長、柔軟、彎曲呈螺旋體、能活潑運動的原核單細胞微生物。
②螺旋體廣泛存在於水生環境,也有許多分布在人和動物體內。大部分能自由的腐生生活或共生,無致病性,隻有一小部分可引起人和動物疾病。
2.螺旋體與細菌、原蟲的比較
與細菌的相似之處:
①具有與細菌相似的細胞壁,內含脂多糖和胞壁酸
②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③無定型核(屬原核型細胞)
④對抗生素敏感
與原蟲的相似之處:
①體態柔軟,胞壁與胞膜之間繞有彈性軸絲,借助它屈曲和收縮能活潑運動
②易被膽汁和膽鹽溶解
3.螺旋體的分類定位
①螺旋體生物學上的位置介於細菌和原蟲之間的一類微生物。
②在分類學上由於更接近於細菌而歸屬在細菌的範疇。
(1)細胞的螺旋數目
(2)兩螺旋間的距離(即螺距)
(3)回旋角度(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