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識點(29)(2 / 2)

5.4 真菌毒素中毒症

真菌毒素已發現 100 多種,可侵害肝、腎、腦、中樞神經係統及造血組織,如:

(1)黃曲黴素:

可引起肝髒變性,肝細胞壞死及肝硬化,並致肝癌。實驗證明,用含 0.045 PPM 黃曲黴素飼料連續喂養小白鼠、豚鼠、家兔等可誘生肝癌。

(2)桔青黴素:

可損害腎小管,腎小球發生急性或慢性腎病。

(3)黃綠青黴素:

引起中樞神經損害,包括神經組織變性,出血或功能障礙等。

(4)某些鐮刀菌素和黑葡萄穗素:

主要引起造血係統損害,發生造血組織壞死或造血機能障礙,引起白細胞減少症等。

5.5 致腫瘤

某些真菌產物與腫瘤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

①黃曲黴毒素性很強,小劑量即致癌作用。

②自然界中,除黃曲黴素外,黑曲黴、赤曲黴也可產生黃曲黴毒素。

免疫原性(沒多大意義)

①大部分動物對真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

②一般認為真菌感染的康複主要靠細胞免疫,在真菌的細胞免疫中,T細胞起主導作用,如 T 細胞受損,機體易發生念珠菌病、曲黴菌病。

→血清學抗真菌抗體滴度雖然很高,可用於血清學診斷,但不能抑製真菌的生長。

6.真菌的培養(隻需了解)

①營養要求不高,常用沙保培養基,加一定量的放線菌酮和氯黴素用於抑製汙染菌的生長。

②pH 值:4.0~6.0 →中性偏酸 + 對比病原性細菌:中性偏堿

③培養溫度

淺部感染真菌:22~28℃

深部感染真菌:37℃

菌落的形態、結構與顏色可作為鑒定的參考

7.真菌病的微生物學檢查

7.1 標本的采集與處理

①淺部感染真菌:

可用 70%酒精擦拭局部(或滅菌鹽水衝洗)用滅菌刀片刮取皮屑、甲屑或毛發。

②深部感染真菌:

可取痰液、血液、腦脊髓液或穿刺樣本。

7.2 直接檢查

(1)抹片檢查

(2)濕標本片檢查

①KOH 片溶解角蛋白、清除標本中膿細胞及其他成分而不破壞菌絲和孢子。在高倍鏡下觀察菌絲或孢子。

②乳酸酚棉藍染色:真菌著色呈藍色

補:寵物皮膚病多由細菌或真菌引起

7.3 分離培養(比較少做,稍微看下)

①皮膚、毛發、甲屑標本經 70%乙醇浸泡 2~3min,用無菌鹽水洗淨後接種於含放線菌酮和氯黴素的沙保培養基上 25~28℃培養數日至數周,觀察菌落特征。

②必要時做小培養,於鏡下觀察菌絲、孢子特征進行鑒定。

8.防治原則

①真菌感染尚無特異預防,主要注意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

②碘化物治療孢子絲菌病、毛黴菌病有一定療效。

③製黴素、灰黃黴素、克黴唑(三苯甲黴唑)等外用或內服對癬症和白色念珠菌病有較好療效。

④近年報道5-氟胞嘧啶(5-FC)治療單細胞真菌感染療效顯著。

⑤二性黴素 B 可用於深部全身真菌感染。

第二節 病原真菌

思考:能夠產生什麼毒素、導致什麼問題?

感染性病原真菌——組織胞漿菌屬、念珠菌屬

中毒性病原真菌——青黴菌屬、鐮刀菌屬、曲黴菌屬

感染性病原真菌

(1)組織胞漿菌屬

①本屬為典型雙相型真菌,在組織中呈酵母樣細胞,室溫培養時形成菌絲體。

②重要的致病菌

莢膜組織胞漿菌

假皮疽組織胞漿菌

(2)念珠菌屬

①該菌屬半知菌綱的酵母菌。該屬成員多,僅白色念珠菌是常見的病原,致人和動物念珠菌病。

②白色念珠菌存在於人和動物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機會致病菌。

③患念珠菌病動物多在消化道黏膜形成乳白色偽膜斑壞死物,主要侵害家禽,特別是雛雞。

④牛、豬、犬和齧齒動物也可能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