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泛白細胞減少症病毒,胎貓已受感染,直至青年貓才表現小腦綜合征,在神經損傷出現時並不能分離出病毒
→分類主要依據持續性感染期間病毒複製程度和連續性,其次才考慮病毒排放和疾病是否發生
→某些病毒的持續性感染同時擁有以上多種類型。如所有逆轉錄病毒都是持續性感染,多數又具有潛伏感染特性,但它們引起的疾病為亞急性遲發性臨床症狀貨位慢性的漸進性疾病。
獸醫臨床常見的具有持續性感染特性的病毒
疾病名稱:口蹄疫
病毒分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屬
持續感染方式:短期循環
持續部位:動物咽部
疾病名稱:豬水皰病
病毒分類: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
持續感染方式:短期循環抵抗力強的病毒
持續部位:動物咽部
疾病名稱:牛瘟、犬瘟熱、新城疫
病毒分類:副粘病毒科
持續感染方式:短期循環
持續部位:動物咽部
疾病名稱:藍舌病
病毒分類:呼腸弧病毒科環狀病毒屬
持續感染方式:中間宿主,持續感染,先天性感染
持續部位:造血係統
疾病名稱:牛白血病
病毒分類:逆轉錄病毒科腫瘤病毒屬
持續感染方式:持續感染
持續部位:造血係統
疾病名稱:豬瘟
病毒分類:披膜病毒科瘟病毒屬
持續感染方式:短期循環,持續感染,先天性感染
持續部位:造血係統
疾病名稱:水皰性口膜炎狂犬病
病毒分類:彈狀病毒科水皰病毒屬狂犬病毒屬
持續感染方式:未知
持續部位:造血係統
疾病名稱:傳染性鼻氣管炎、偽狂犬病、馬立克氏病
病毒分類:皰疹病毒科
持續感染方式:短期循環,持續感染
持續部位:神經節
疾病名稱:綿羊痘、山羊痘、疙瘩皮膚病
病毒分類: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屬
持續感染方式:短期循環,抵抗力強
持續部位:神經節
疾病名稱:非洲豬瘟
病毒分類:非洲豬瘟病毒科非洲豬瘟病毒屬
持續感染方式:短期循環,持續感染,中間宿主
持續部位:造血係統
三、病毒感染對宿主的損傷
1.病毒感染引起細胞的變化
①參見“病毒與細胞的相互作用”P322
②根據不同病毒與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可有 5 種類型:
(1)溶細胞型感染
(2)穩定狀態感染
(3)包涵體形成
(4)細胞凋亡
(5)整合感染
2.病毒感染引起的機體變化
2.1 組織器官的損傷及組織器官的親嗜性
①大多數情況下,病毒對細胞的殺傷作用可導致組織和器官的損傷和功能障礙。
②病毒對機體組織的致病作用是有選擇性的。
如:
流感病毒和鼻病毒對呼吸道黏膜有親嗜性天花病毒和皰疹病毒對皮膚粘膜細胞有親嗜性腦炎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則對神經組織具有親嗜性。
2.2 免疫病理損傷
2.2.1 體液免疫病理作用:
許多病毒(如狂犬病病毒、流感病毒等有囊膜病毒)侵入細胞後,能誘發細胞表麵出現新抗原。這種抗原與特異性抗體結合後,在補體參與下可引起細胞破壞。
2.2.2 細胞免疫病理作用:
①細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②但是特異性 Tc 細胞可同時損傷因病毒感染而出現新抗原的靶細胞。
③病毒蛋白也可因與宿主細胞的某些蛋白間存在共同抗原性而導致自身免疫應答。
→綜上所述,病毒感染早期所致細胞損傷主要是病毒引起,病毒感染後期的機體炎症和損傷則由複雜的免疫病理反應引起。
→因此,對於可引起免疫病理損傷病毒,在臨床上一般不宜使用免疫功能增強劑治療這類疾病。
(當出現典型症狀時,接下來是病理損傷過程,此時打抗體幾乎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