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做好員工的激勵工作(2 / 3)

付出努力去發現員工的成就,列出幾百種你可以表達感謝的方式,如當眾誇獎;寫表示感謝的紙條,或者郵件,或者手機短信;小獎品(員工喜歡的小獎品,有時候玩具也有奇效);跟你一起吃飯,跟你和你的上司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你向上司詳細介紹他的成就;他出差的時候,特別批準他在當地休假一天,好好玩樂,酒店費當然是公司支付……

3.4 服裝店激勵員工的具體措施

一般來說,激勵員工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麵,服裝店激勵員工也不例外。

一、啟發而不懲罰

在做某件事之前,要打好基礎,以征得他人的意見或同意。在施以激勵之前,必須先對人員進行啟發、教育,使他們明白要求和規則,這樣在采用激勵方法時,他們才不至於感到突然,尤其是對於處罰不會感到冤枉。所以,最好的管理方法是啟發,而不是懲罰。公平相待。

充分利用激勵製度就能極大地調動企業職工的積極性,保證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要保證激勵製度的順利執行,不惟親、不惟上、不惟己,隻惟實,公平相待。

二、注重現實表現

梅考克是美國國際農機公司的創始人。有一次,一個老工人違反了工作製度,酗酒鬧事。按照公司管理製度的有關條款,他應受到開除的處分。決定一發布,那位老工人立刻火冒三丈,他委屈地說:“當年公司債務累累時,我與你患難與共。3個月不拿工資也毫無怨言,而今犯了這點錯就開除老子,真是一點情分也不講。”梅考克平靜地對他說:“你知不知道這是公司,是有規矩的地方,這不是你我兩個人的私事,我隻能按規定辦事。”在實施激勵方法時,應該像梅考克一樣,注重激勵對象的現實表現,當獎則獎,該罰就罰。

三、適時激勵

行為和肯定性激勵的適時性表現為它的及時性,在沒有別的東西做獎品的情況下,用一隻香蕉作為獎品,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當事人的行為受到肯定後,有利於他繼續重複所希望出現的行為;二是使其他人看到,隻要按製度要求去做,就可以立刻受獎。這說明製度和領導是可信賴的,因而大家就會爭相努力,以獲得肯定性的獎賞。

四、適度激勵

有人對能通宵達旦玩遊戲者不可理解,但當自己去玩時,也往往廢寢忘食,原因何在?遊戲機上電腦程序是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編製的,那種操作者稍有努力就進,不努力就退的若得若失的情況,對操作者最有吸引力。

遊戲機的事例說明了激勵標準適度性問題。保持了這個度,就能使激勵對象樂此不疲;反之,如果激勵對象的行為太容易達到被獎勵和被處罰的界限,那麼,這套激勵方法就會使激勵對象失去興趣,達不到激勵的目的。

3.5 員工激勵不可取的措施

激勵的出發點是滿足組織成員的各種需要,即通過係統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來滿足企業員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內在性需要。但是在員工激勵上有五種不可取的措施:

一、員工激勵不可趁機大張旗鼓

好不容易拿一些錢出來激勵,就要弄得熱熱鬧鬧,讓大家全知道,花錢才有代價,這種大張旗鼓的心理,常常造成激勵的反效果。

二、員工激勵不可采用運動方式

許多人喜歡用運動的方式來激勵。形成一陣風,吹過就算了。一番熱鬧光景,轉瞬成空。不論什麼禮貌運動、清潔運動、作家運動、意見建議運動、品質改善運動,都是形式。而形式化的東西,對中國人來說,最沒有效用。

三、員工激勵不可任意樹立先例

激勵固然不可墨守成規,卻應該權宜應變,以求製宜。然而,激勵最怕任意樹立先例,所謂善門難開,恐怕以後大家跟進,招致無以為繼,那就悔不當初了。主管為了表示自己有魄力,未經深思熟慮,就慨然應允。話說出口,又礙於情麵,認為不便失信於人,因此明知有些不對,也會將錯就錯,因而鑄成更大的錯誤。

四、員工激勵不可忽略有效溝通

溝通時最好顧慮第三者的心情,不要無意觸怒其他的人。例如對某乙表示太多關心,可能會引起某丙、某丁的不平。所以個別或集體溝通,要仔細選定方式,並且考慮適當的中介人,以免節外生枝,引出一些不必要的後遺症,降低了激勵的效果。

激勵必須透過適當溝通,才能互通心聲,產生良好的感應。例如公司有意獎賞某甲,若是不征求某甲的意見,便決定送他一台手提電視機;不料一周前某甲剛好買了一台,雖然說好可以向指定廠商交換其他家電製品,也給某甲造成了許多不便。

五、員工激勵不可偏離團體目標

目標是激勵的共同標準,這樣才有公正可言。所有激勵都不偏離目標,至少證明主管並無私心,不是由於個人的喜愛而給予激勵,而是站在組織的需要上,盡量做到人盡其才。偏離目標的行為,不但不予激勵,反而應該促其改變,亦即努力導向團體目標,以期群策群力,有誌一同。

凡是偏離團體目標的行為,不可給予激勵,以免這種偏向力或離心力愈來愈大。主管激勵部屬,必須促使部屬自我調適,把自己的心力朝向團體目標,做好應做的工作。主管若是激勵偏離目標的行為,大家就會認定主管喜歡為所欲為,因而用心揣摩主管的心意,全力討好,以期獲取若幹好處。一旦形成風氣,便是小人得意的局麵,對整體目標的達成,必定有所傷害。

3.6 員工執行力的重要性

執行力可以理解為:有效利用資源,保質保量達成目標的能力。執行力是企業管理中最大的黑洞,管理學有許多的理論,告訴管理人員如何製定策略,如何進行組織變遷,如何選才、育才、留才,如何做資本預算等。可是,該如何執行這些想法,卻往往被視為是理所當然,未曾有人加以探討。作為管理者,重塑執行的觀念有助於製定更健全的策略。事實上,要製定有價值的策略,管理者必須同時確認企業是否有足夠的條件來執行,要明白策略原本就是為執行而擬定出來的。所以,提升企業的執行力就變得尤為重要。

3.7 提高員工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