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第二年的春天,王某就向公司遞交了辭呈,離開了那家企業。他籌集了一些資金,注冊了一家規模較小的公司,專門經營電腦配件,是一個典型的中關村模式。兄弟幾個從櫃台開始,抓到什麼就賣什麼。一段時間下來,雖積累了一筆資金,但同時也喪失了很多做大的機會。
通過對以往市場的分析,王某認為,以前喪失的最大機會是沒有成為一個大品牌機的代理商;又因為計算機以後的應用趨勢將是網絡化,因此網絡產品的需求將是一個很大的空間。為此,他們決定將業務重點轉移到網絡產品上來,並要成為一個大品牌網絡產品的經銷商。
為了麵對新的形勢,王某對公司進行了整改。按照準事業部的形式建立了四個獨立核算的部門,做起了代理的買賣。
由於是代理商,又是小公司,這也就決定了他們公司的業務是以銷售為主。剛開始時,銷售任務根本沒法完成。對成本控製經驗的不足,使得他們的產品總是比別人的要貴,而競爭對手在市場決策的質量和速度方麵表現非常出色。由於銷量不足,廠家對他們的支持也因此明顯不足,而缺乏廠家的支持,銷量也就更上不去,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為了能夠完成銷售任務,擺脫這種局麵,他決定進行價格跟進,有時候甚至低於成本價進行銷售。賒賬在他們這一行是非常普遍的,一般下家拿貨都不會先付款的,直到賣出去後才付款,這要求商家要嚴格控製賒賬的額度和期限,不然會有很大的風險。可是當時,在一切以銷售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他連賒賬這種事情都疏於管理了。三個月以後銷量是上去了,可利潤率卻遠低於行業的平均水平。
再後來的一段時間裏,公司的根本問題不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難以解決。本來公司還準備了係統集成、技術培訓這些能夠賺取很高利潤的業務方向,但由於它們的成長速度明顯不如做產品分銷。在產品分銷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他對具有高利潤的業務不再關注,這些業務也漸漸地萎縮了,這使得整個公司的發展缺少足夠的利潤支持,他也漸漸放棄了對公司整體的思考和把握。
後來,由於公司小、資金少,終因付不起貨款而倒閉。
這讓我想到了一件很現實的事情,重點大學的驕子總是比普通大學的學子擁有就業優勢。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在普通大學裏獨領風騷的人卻遠不如名牌大學默默無聞的人競爭力強。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來自不同層次的人,是不可能擁有同等競爭力的。所以,做鳳尾也是一種幸運與挑戰。
天天和小雞在一起,永遠都隻是隻雞,人生,注定是要拚搏的。所以,小雞要找鳳凰做朋友才能有進步。就算是要選擇一種人生,也要“寧做鳳尾,不做雞頭。”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裏,你會永遠甘於做別人的尾巴嗎?在鳳凰齊聚的地方,在存在拚搏與奮鬥的那一方天地,才是真正的生活空間。
丁磊1997年6月創立網易公司,是網易公司首席架構設計師,他把網易從一個十幾個人的私企發展到今天擁有近300員工在美國公開上市的知名互聯網技術企業。
丁磊在電子科技大學讀書時,成績一直是班上的前5名。這麼好的成績沒考研究生,大家都覺得很可惜。但是丁磊有自己的原因,那就是1993年召開的“十四大”,就是這次大會讓丁磊覺得沒有必要再在學校裏上課耽誤時間了。
畢業後的丁磊回了老家寧波,從1993年到1995年在寧波電信局做工程師。兩年中丁磊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Unix和電信業務。那個時候,丁磊幾乎天天晚上12點才離開單位,因為單位有Unix電腦。網易後來的成功和他很早就掌握了Unix精華分不開。
1993年,丁磊無意間在一本雜誌上得知北京開了一個名叫“火腿”的BBS站。當時站上的內容很少,不過丁磊立刻意識到,BBS是以後發展的方向。第一次登陸BBS的丁磊當晚就在中國惠多網創始人之一孟超的幫助下在寧波搭建成了自己的BBS站。
1994年,丁磊第一次登錄Internet,那是從中科院高能所同學那裏要的一個賬號。興奮不已的丁磊瀏覽的第一個站點是Yahoo!Yahoo!讓丁磊“感覺很不錯”。接著丁磊去創新公司下載了不少多媒體驅動程序。1995年6月,丁磊成為北京電信前100個用戶之一。
在Internet上“見了世麵”的丁磊向自己的總工建議在本局開展信息服務業務,等了一段時間,發現沒有什麼進展,便決定離開。
寧波畢竟不是什麼大城市,那裏的發展也遠遠趕不上大城市發展的速度。於是在1995年5月,丁磊來到了廣州,加盟剛剛成立的廣州Sybase。在Sybase-年,丁磊感覺自己除了整天安裝調試數據庫外,幾乎沒有什麼進步,於是又選擇了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