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拿破侖所說,習慣能成就一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人生是一種優勝劣汰的競爭,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良好的習慣常常是獲得成功的捷徑。
失敗的人和成功的人之間,有很多東西相同,而往往在習慣方麵卻有很大的差異,正是這些不同造成了他們不同的命運。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你的命運就會大不相同。
富蘭克林在青年時期,就堅定養成好習慣的信念。他給自己製訂了克服13個壞習慣的計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富蘭克林為了保證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在計劃的“程序”一條裏,規定自己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閱讀,使生活有條不紊。後來有朋友說他常常表現出驕傲情緒,他又把養成“謙虛”的好習慣列人計劃。他每周選出一種缺點進行矯正,每晚必須作自我反省,每天記錄自己努力的結果。有時壞習慣沒有徹底改變,尚未達到自己理想標準時,就再延長矯正一周,直到好習慣代替了壞習慣為止。
在沒有登上總統寶座之前,富蘭克林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凡事太愛爭強好勝,動不動就和別人打嘴皮官司,始終難以跟人相處。因為這個習慣使富蘭克林失去了很多朋友。他覺悟之後,馬上就著手改變自己的習慣。他列出了一個清單,把自己個性上那些不良習慣一一列在上麵,並且從最致命的不良習慣開始,一直糾正到不足掛齒的小毛病為止。當他把自己的毛病全部改正完畢的時候,良好的習慣遍布全身,如去傾聽、去讚揚、站在別人立場上想問題、去愛、多付出等,結果,他成了美國曆史上最受尊敬和愛戴的總統之一。
壞習慣是通往成功之路的絆腳石,而好習慣則是最有力的推動器。人是一種習慣的動物,也常常習慣之後就不想去改變,一個人不是成為習慣的主人,就會淪落為習慣的奴仆。諸多的普通人在壞習慣的影響下,人生一直在走下坡路。而諸多的成功者,都是建立了良好的習慣而推動自己走向成功。蕭伯納堅持“該先做的事情就先做”的習慣使他成為著名的作家;愛迪生堅持想睡就睡的習慣,保證了他工作時有極高的效率,使思維保持活躍,從而有了一個又一個發明創造;約翰·洛克菲勒堅持工作有張有弛的習慣,使他成為全世界擁有財富最多的人之一。
一個人一旦有了好習慣,那它帶給你的收益將是巨大的,而且是超出想象的。行為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行為大約隻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習慣性的。一個人無論做什麼,都可能形成習慣。因此;想要白手起家的人,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培養自己成大事的好習慣,是擺脫平庸人生的先決條件,更是促使你的事業快速騰飛的秘訣。
近水樓台先得月
賺錢的辦法有很多,有的人靠自己的力量,一點一點地去爭取,等到自己獲得成果的時候,已經是十年以後的事情了。有的人兩三年就變成了有錢人,致富時間的長短之別有時候是因為追求財富的途徑不同造成的。
富人之所以成功必然有他們成功的道理,和他們在一起,就可以體會到富人的思想、了解他們的處事方法,而這些思想和方法都是通過實踐檢驗,並證明能夠取得成功的。學習這些富人們的品質,你就可以找到致富的捷徑。
將自己置身於富人的隊伍中,就會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收獲,讓財富早一點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
“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這句話大家一定很熟悉,這就是蒙牛的廣告詞。蒙牛是中國公認的奶製品企業,它的創始人牛根生也是眾人皆知的大人物。
牛根生出生在內蒙_戶貧農家庭。由於生活困難,他被賣給姓牛的人家做兒子。到現在,他都不知道自己原來的姓氏。
牛根生1978年開始參加工作。他進入伊利集團,那時候的他隻是一名普通的洗瓶工。經過自己的努力,牛根生慢慢地升為車間主任、廠長等職務。牛根生在伊利一直做到了生產經營副總裁的位置。伊利曾經記下了他的輝煌:在這裏,他曾獲得呼和浩特科技興市貢獻一等獎、呼和浩特市特級勞動模範稱號、呼和浩特市首屆十大青年企業家等榮譽。
然而,1999年,伊利作出一個決定:伊利股份有限公司鑒於公司生產經營副總裁牛根生同誌不再適於擔任該職,公司董事會決定對其予以免職。
牛根生被伊利免職以後,心情可沒有那麼輕鬆,他心裏很不是滋味。那一年牛根生43歲,像他這個歲數如果要去人才市場,是根本不會被考慮的。
牛根生人如其名,身材魁梧,聲音洪亮,不是輕言失敗的人,而且他在乳品行業素有“乳業怪才”的稱號,他有著十多年乳品行業經營管理經驗。那時候和牛根生一起被免職的還有幾位伊利的中層幹部,他們聚在一起,決心重新幹起乳業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