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終極財富法則(3)(2 / 2)

在伊利做副總裁的經曆讓牛根生學會了很多,在一個富人圈子,也接觸了不少富人,他對經營有了深刻的理解。可以說,牛根生是走進富人圈子後,又從富人圈子裏出來的人。

牛根生認為,企業最難解決的是人才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牛根生最早解決,也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

牛根生在伊利集團的時候,他的最高年薪曾經達到108萬元,他常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都覺得把錢交給牛根生放心。所以在得知牛根生要離開伊利時,很多人都決定追隨他。

當時幾個人手中都有一些伊利的原始股票,他們把這些股票賣掉,湊了100多萬元。他們花了200元租了一個單間辦公室,在這裏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成立了,牛根生兼任董事長和總裁。

然而區區100萬顯然不夠。牛根生過去的老下屬聽說這個情況,紛紛投資蒙牛。在這些人的帶動下,他們的親戚、朋友、所有業務夥伴都開始把錢投給牛根生。這些人之所以敢把錢交給牛根生,是因為他們相信他的能力。許多當年的股東覺得牛根生一定能做起一個大企業。

然而事情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當時蒙牛在非常簡陋的辦公室裏,一些創業夥伴及他們的朋友、家屬、業務夥伴送來一筆筆現金。突然有人向國家有關部門告發,說這裏有一個非法集資窩點。結果有關部門一查,發現有700多萬元人民幣,沒想到這樣不起眼的地方居然藏了這麼多錢,準備要按非法集資處理,蒙牛通過各方麵做了大量澄清工作,但還是在很長時間裏被監控。

在蒙牛發展的過程中,這樣的問題遇到過很多,但是牛根生都闖過去了,這與他曾經的積累是分不開的。牛根生回憶往事,用了“不堪回首”四個字,他說:“企業新生時,每走一步都非常艱難。”

43歲的牛根生創下的蒙牛集團熠熠生輝,這家企業在3年內銷售額增長50倍、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並且吸引了摩根士丹利等全球知名的投資機構2600萬美元戰略投資。牛根生曾長期擔任伊利的銷售負責人,他通過在伊利的經曆,實際上已經掌握了全國最大的銷售網絡。

牛根生生下來並不是一個有錢人,但在伊利的副總裁經曆讓牛根生受益匪淺,在富人堆裏,他學到了富人的優秀之處,這為他開創自己的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紮進富人堆裏,財富離你往往隻有一臂的距離,隻要你一伸手,就能夠抓住財富。有的人毫不猶豫地抓住了,有的人卻放過了。抓住財富的人要比沒有抓住的人快一些得到財富,沒有抓住財富的人隻有慢慢等了。

有一個園藝師,向他身為千萬富翁的老同學請教說:“老同學,你看你的事業現在是越做越大,而我卻像樹上的一隻蟬,一生都在大樹上,太沒出息了。你能告訴我一些致富的秘訣嗎?”

富翁想了想,點點頭說:“好吧,你一直從事園藝工作,我覺得你很適合做園藝方麵的工作,這樣你看行不行,在我的工廠旁邊有兩萬坪空地,我免費提供給你種樹苗吧!一棵樹多少錢?”

“40元。”

“好,以一坪地種兩顆樹苗計算,再扣除道路,2萬坪地大約可以種2.5萬棵,樹苗成本剛好100萬元。三年後,一棵樹苗可以賣多少錢?”富翁問道。

“大約3000元。”

“那麼100萬元的樹苗成本與肥料費我可以先借給你。你做好澆水、除草和施肥等工作,3年後,我可以幫你聯係買主,那時候你就會有600萬元的利潤。”富翁認真地說道。

不料園藝師卻拒絕說:“哇!我不敢向你借那麼多錢做那麼大的生意,我看還是算了吧。”

有一個這麼富有的朋友肯幫忙,園藝師卻沒有接受,財富本來都已經在敲他的門了,隻要伸手開門就可以得到財富,但是園藝師卻沒有這樣做。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如果園藝師答應了富翁朋友的幫忙,首先他自己不用擔心原始資金,其次他也不用擔心賣不出去,再加上他自己又是精通園藝的園藝師。這些條件都擺在園藝師的麵前,可是園藝師卻沒有選擇它們,明明財富可以來得快很多,而園藝師卻拒絕了財富。

富人身邊蘊藏著許多的致富機遇,身在富人堆裏,抓住機會,就可以離財富越來越近,可以讓財富快一些降臨在自己身上。

未來不可預測,隨時做好準備

對於危機意識,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隻野豬對著樹幹磨它的獠牙。一隻狐狸看到了,問它為什麼不躺下來休息享樂,而且現在並沒有看到獵人。野豬回答說:等到獵人和獵狗出現時再來磨牙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