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定居京華(6)(1 / 1)

十六世紀中葉,西班牙經濟開始衰弱,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淪為無業遊民,商業經濟上升到比較重要的地位,社會上冒險的風氣盛行。流浪漢小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流浪漢小說的內容大多是主人公自述一生種種坎坷的遭遇,借以反映當時嚴峻的社會現實,抨擊沒落中的貴族階級和教士,諷刺惟利是圖的資產階級觀念,使讀者忍俊不禁之餘,慨歎時事的不公和人生的艱辛。

《小癩子》通過主人公小癩子的流浪史,描寫了社會上各階層的人物。它以其幽默俏皮的手法,大膽地諷刺了僧侶的欺騙、吝嗇、貪婪與偽善,以及貴族的傲慢和空虛,揭露了西班牙社會的腐朽和沒落。作品自述小癩子從小離家流浪,為一個吝嗇的瞎子領路,後來先後伺候過一個貪婪的教士、身無分文的紳士、穿著破爛的修士、經銷免罪符的騙子和一個公差。這些主人貪嗇、狡詐,不知廉恥。小癩子自己也受他們的影響,學會了欺詐,一心隻想發跡。最後他在城裏做了一個專門叫喊消息的報子:城裏賣酒或拍賣東西、招尋失物,都由他叫喊消息,他甚至還靠老婆與神甫私通獲得幸福生活,他自認這是運道最好的時候。

這部小說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西方城市的眾生相,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它對歐洲文學有很大的影響。莎士比亞的《無事生非》、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高乃依的《戲子的夢想》,都曾采用過這部書裏的故事或提到過這部書。

楊絳翻譯的《小癩子》最初是根據法譯本轉譯的,中譯本於一九五○年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初版,後多次重印,至一九六○年,楊絳又重新修訂。十年動亂結束後,楊絳又根據富爾歇?台爾博斯克校訂的一九五八年版西班牙原文本重新翻譯,一九七八年七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三年後,楊絳又根據新版本重譯,使譯本日臻完善。

這時的錢鍾書住進城去了,他臨行不囑咐她照管女兒錢瑗,卻囑咐阿瑗好好照管媽媽,錢瑗很負責地答應了。

他們家裏的老李媽年老多病,一次她生病回家了。那天下大雪,傍晚錢瑗對媽媽說:

“媽媽,該撮煤了。煤球裏的貓屎我都摳幹淨了。”

錢瑗知道媽媽決不會讓她撮煤,所以她背著媽媽一人在雪地裏先把白雪覆蓋下的貓屎摳除幹淨。

有一晚女兒有幾分低燒,楊絳逼她早睡,她不敢違拗。可是她說:

“媽媽,你還要到溫德家去聽音樂呢。”

楊絳的同事溫德常請學生聽音樂,他總為楊絳留著最好的座位,挑選出她喜愛的唱片,錢瑗照例陪媽媽同去。

楊絳說:

“我自己會去。”

錢瑗遲疑了一下說:

“媽媽,你不害怕嗎?”

錢瑗知道媽媽害怕,卻不說破。

楊絳擺出大人架子說:

“不怕,我一個人會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