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第一篇 雕龍天書 第一章玉皇...(3 / 3)

不了解作者的這些藝術表現形式,不掌握一定的國學知識,不會剝開“外相****”,很難解開《西遊記》的密碼。這就是我們多少年裏徘徊在《西遊記》迷宮裏,卻“不識廬山真麵目”始終走不出迷宮,盡被“戲說”者“忽悠”的秘密。

綜上所述,《西遊記》和《西遊釋厄傳》一個是表,即神話故事;一個是裏,即中華文化!

此說是否有理,下麵詳細解讀原著為證。

*幾點提示:

1。為了便於解讀,我們把這部名著還是叫《西遊記》,以適應已經約定俗成的習慣,避免引起讀者歧義。

2。本文是以中華傳統文化——即“雕龍”意境來解讀《西遊記》原著。與其他意境的理解不發生關係。各抒己見,避免誤解。

3。解讀《西遊記》,須結合大量的中華傳統文化基礎知識,進行參照對比。

4。《西遊記》的藝術形式,與中華文化中的瑰寶《莊子》的藝術特點極其相似。作品中亦表達了對莊子、朱熹等先聖的高度祟敬。了解兩位先聖的成就,對解讀《西遊記》有很大幫助。

二,天宮裏的秘密——中華文化風雲榜

《西遊記》是以天宮(包括天外天)、地界(包括地下陰冥界)、人間(包括妖魔界)為背景進行神話故事演繹的。天宮是最高界,我們就先從這裏開始解讀。

第一章玉皇大帝之謎

玉皇大帝是《西遊記》中的最高實權人物。

原著中,玉皇大帝的全稱是“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這一長串詞的名字,在《西遊記》中是很少見的。如果不看原著,在其他各類相關作品中也看不到這一長串的名稱。這個可不是作者在湊字數混稿費,名著的作者大部分在世時得不到報酬的。都是窮困潦倒。他們留下的一座金山給後來人發財了。

這裏的含義是:

(1)“高天上聖”是儒家的最高尊稱,也是儒文化的最高代表。儒家主張“精忠報國”、“學而優則仕”的入世思想,“敬鬼神而遠之”的觀點。對有成就的人稱“聖”而不稱“仙”、“神”;

(2)“大慈仁者”是禪家的最高尊稱,也是禪文化的最高代表;

(3)“玉皇大天尊”是道家的最高尊稱,也是道家文化的最高代表;

(4)“玄穹高上帝”是天界的最高領袖。

這樣,玉皇大帝就是集各學派思想於一身的中華文化的龍頭。中華文化的總代表。這裏也將中華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做了排座次:第一位的是儒家思想;第二位的是禪家思想;第三位的是道家思想。(記住,這裏不要跟宗教派別扯關係。為什麼?猴哥被壓五行山時,中國還不知道什麼叫道教、什麼是佛教!還沒有影子的事。至於佛祖的出現,看了後麵的解讀就明白。)

整部作品中對玉皇大帝描寫一共有十九處。多數是圍繞猴哥的。一開始猴哥出生,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驚動天庭,玉帝很慈祥地說:“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接著是猴哥到陰司地府強行把猴族的“生死薄”劃掉了。到龍宮裏,名義上借寶,實際是脅迫著把龍宮的定海神珍、步雲靴、黃金鎖子甲、紫金冠強占了。被告到玉帝那裏,東海龍王敖廣的奏表寫的很嚴重。懇乞天兵收此妖孽,庶使海嶽清寧,下元安泰。接著閻王又來告猴哥,也是一樣,伏乞玉帝調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陰陽,永安地府。玉皇很認真地覽看了兩個奏表,卻非常寬宏大量。讓太白金星招安猴哥。

後來,猴哥跟太白金星來到天宮見了玉帝也不朝禮,(玉帝垂簾問曰:“那個是妖仙?”悟空卻才躬身答道:“老孫便是!”仙卿們都大驚失色道:“這個野猴!怎麼不拜伏參見輒敢這等答應道:‘老孫便是!’卻該死了!該死了!”)。

不朝禮,問題有多嚴重?

了解一下西周的禮製,就知道,這個“朝禮”可是當時不得了的核心製度,有一套非常複雜的程序。誰要見帝王,必須提前一個月到“通明殿”之類的專門機構去演習禮儀。學不會的人,是不讓進皇宮見帝王的!據史書記載,有許多笨蛋官員就是學不會這一套複雜的禮儀,被阻,見不了帝王,有話也說不到帝王那裏,官自然當得默默無聞。這個製度一直沿用到清朝,不過越來越簡單罷了。看過電視劇的人可能記得,劉鏞劉羅鍋,當時因為羅鍋,走路姿勢不雅,就進不了皇宮。要不是王爺說情,進皇宮都沒有門,還當什麼宰相!這就是朝禮製度的厲害。所以眾仙卿說猴哥該死了,並不是過分,見帝王無禮,是欺君之罪,可能被處死。玉帝卻傳旨道:“那孫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禮且姑恕罪。”,而且還叫天宮的人力資源部部長“文選武選仙卿”安排猴哥做了“弼馬溫”。

對這個“弼馬溫”官職,猴哥嫌小。許多讀者也覺得天宮用人不當。其實這是錯覺。作者在第七回用詩作了解釋:“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是知音。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牢栓莫外尋。”可見天宮裏恰恰是根據猴哥的身份量才使用的。

猴哥心意不足,又聽了“卑賤小人”的挑唆(原著:正飲酒歡會間有人來報道:“大王門外有兩個獨角鬼王要見大王。”猴王道:“教他進來。”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美猴王問他:“你見我何幹?”鬼王道:“久聞大王招賢無由得見;今見大王授了天錄得意榮歸特獻赭黃袍一件與大王稱慶。肯不棄鄙賤收納小人亦得效犬馬之勞。”猴王大喜將赭黃袍穿起眾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將鬼王封為前部總督先鋒。鬼王謝恩畢複啟道:“大王在天許久所授何職?”猴王道:“玉帝輕賢封我做個甚麼‘弼馬溫’!”鬼王聽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與他養馬?就做個‘齊天大聖’有何不可?”猴王聞說歡喜不勝連道幾個“好!好!好!”教四健將:“就替我快置個旌旗旗上寫‘齊天大聖’四大字立竿張掛。自此以後隻稱我為齊天大聖不許再稱大王。亦可傳與各洞妖王一體知悉。)

這裏要順便說說“赭黃袍”是什麼?大家可能知道“黃袍加身”是什麼意思,就是做皇上。“齊天大聖”是什麼意思?和天平起平坐,甚至於高於天,要“欺天大勝”!這裏暗含作者諷喻“人定勝天”不遵循自然規律的意思。

現實中不遵循自然規律結果就是得到天的報複:大冒進後麵跟著大饑餓,盲目開挖後麵跟著到處霧霾!

猴哥自從學到了大本事,上天、入地、下海不停的鬧騰,又去傲來國繳了人家兵械,威協各路魔王都來服服帖帖聽他的。猴哥本來就有些癲狂了。又被兩個卑賤小人火上澆油,要做“齊天大聖”。鬧的更慌了。玉帝依然讓猴哥做個‘齊天大聖’切不可胡為。玉帝還命天宮的高級工匠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起一座齊天大聖府,府內設個安靜司寧神司。又送猴哥去禦酒二瓶金花十朵,讓他安心定誌再勿胡為。多麼象一個仁厚的兄長!

這裏對玉皇大帝一言一行的描寫充分體現”仁厚大度、勤勞理性、持中貴和”的中華文化內涵。

直到猴哥“牛”過了頭,把天宮的核心權力機構——王母娘娘主持的三界行政務實會議“蟠桃會”,寓意儒家文化體係;太上老君主持的三界務虛會議“丹道會”,寓意道家文化體係,都攪黃了。就連猴哥自己也說:這場禍比天還大!

中華文化的核心根基受到了衝擊,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大家想一想,如今誰破壞“兩會”,了得嗎?

天意的代表玉皇大帝自然也不能容許猴哥違反自然規律,胡作非為。作者自然不允許猴哥否定中華文化!

於是浩浩蕩蕩的剿猴行動開始了,經過一番周折,三下五除二,猴哥被穿了“琵琶骨”拿下了。這裏體現的正是中華文化的“依法治國、剛健統一”的思想。

後來玉皇大帝的行為表現無不是大度、鎮靜、理智、自信、正義。原著中絕對沒有嚇得鑽到桌子下麵的情景。有些電視劇上出現那樣的鏡頭,說明編劇、導演對作品理解不深、國學功底差。

總之,作品對玉皇大帝的形象塑造,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道德禮儀,仁厚大度、包容向善、理性法政、持中貴和、自強勤勞、剛健統一,”的核心思想。作者的真正寓意是:玉皇大帝就是集各學派思想於一身的中華文化的龍頭。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總代表。這就是玉皇大帝的密碼。

接下來,再說王母娘娘與蟠桃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