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紫袍於光(2 / 2)

“無妨,隻盼二位共結良緣之時托人給老夫帶個話,老夫必定親去道賀。”廖太傅笑著說完這句話,而後便轉身想著殿外走去。

“太傅大人要去哪裏?”謝道韞起身,微皺了眉頭問道。

廖太傅沒有回頭,隻是擺了擺手,吟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他走出殿外,身上深紫色的官服陽光照耀出一片光明。

……

……

自燕國皇帝慕容儁薨後,魏燕兩軍對壘的情形就直接倒向了一邊,再加上魏軍手中一些新興武器、攻城器的不斷出現,燕國的國土飛速的收縮著,從幽州退到平洲,到得最後直接退入了白山黑水之間。

同時收縮著的還有燕軍將士的數量,逃兵不斷的出現,士氣一再的下降,不過短短兩個月之後,已經沒有任何一名燕軍留有獲勝的信心了。

曾經的強大帝國,一旦衰敗下來,卻是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的無法逆轉,山川就這樣簡單的易了旗幟,天下各國也不禁慨歎著向魏國投向重新審視的目光。

尤其是魏國旁邊的一些根基不深的小國,此時更是危如累卵,整日膽戰心驚的擔憂自己一日亡國便成階下之囚。更有一些城池直接向魏國上了降表,魏國的領地愈加擴張起來。

而就在魏國的文臣們因為盤點人口、財富而勞心勞力,武臣們遠在北方作戰的這個時候,江東晉朝的朝堂上卻已經吵的炸了鍋。

對於魏國的迅速崛起,朝中大臣與晉朝士族們分離出了兩派意見。一派是為之高興,認為魏國如此是為我晉朝在江北樹立了一個安穩的屏障;另一派恰好相反,他們認為魏國的戰力實在太過恐怖,而且正好因為秦國向北遷都,此時黃河流域已經沒有再能與之抗衡的國家,所以晉朝不能養虎為患,應該趁著魏國重兵都在北方的這個時候突出奇兵,將魏國攻破。

禦座上的皇帝因為一陣冷風而清醒過來,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發現下麵的朝臣們仍舊正在爭議著。但這種爭議多數還集中在中等官吏之間,站在前麵的幾位大臣全都是眼觀鼻鼻觀心的站著,仿若睡著了一般。

皇帝溜號的想著昨天晚上那名宮女曼妙的腰肢,不由得又是一陣心痛,隻是轉念又想起自己如今全身酸痛無比,如果今天不好生休息,今晚又如何再戰?想到這裏,皇帝巴不得這些朝臣快些爭論完畢,好讓自己痛快的蓋上一方大印,然後互惠互利,皆大歡喜。

可惜如今這些人還真的叫上真兒了,吵得跟雞窩裏的雞差不多。皇帝偷偷的撇了撇嘴,用袖子掩了嘴打了個哈欠,準備繼續小憩一番。

“咳咳!”身旁佇立的宦官忽然輕咳了兩聲,皇上有些詫異的看了他一眼,發覺他正在偷偷摸摸的使著眼色。

皇上愣了愣,順著宦官的目光去瞧,便見到站在武官第一位的桓溫正嚴肅的看著自己,目光中滿是不怒自威的味道。

皇上被這目光看的打了個激靈,急忙在龍椅上直了身子,強打起精神來聽下麵熱熱鬧鬧的爭論。

“我晉朝渡江以來已近百載,多少百姓無可奈何的流落他鄉?如今趁此機會北伐是再好不過的機會,若是今時錯過了,待得魏國完全統一了黃河流域,我晉朝再渡江可謂難矣!”有軍中將領如是說道。

“黃將軍此言差矣,自古以來,朝廷出兵打大仗必須具備幾個條件:軍足數量充沛否?將領能力能及否?國庫銀兩充足否?境內內患盡除否?將士士氣高昂否?時年穀稻豐收否?出征季節相合否?友軍敵軍分明否?敢問黃將軍,除了前兩者我晉朝全都具有之外,其他條件我晉朝如今滿足否?”有江東二等士族出身的官吏站出來反駁道。

“否你個頭!”自己一個腰身能裝下兩個士族子弟的黃將軍被說的迷糊,他不由得發怒著道:“按你這個說法,這全天下的仗全都別打了!你倒是說說,從古至今有哪一仗是滿足了你口裏這麼多彎彎繞繞的?”

這名士族子弟被這突如其來的一罵弄得有些懵,半晌方滿臉通紅的回過神來。他恨恨的看了黃將軍一眼,冷笑道:“當然有,當年周公一戰……”

“一句就扔到千年前?看來是近一千年之內都沒有陶大人說的情形了?”黃將軍毫不客氣的打斷了他的話,“春秋至近,大小戰役何止萬次,哪一次不是有勝有負?可其中的勝者,未必都按照陶大人的意思,窩在書房裏頭慢慢盤算吧!”(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