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春末,泰戈爾訪華。北京成了一場盛會的中心。老詩人的到來,仿佛一顆小石子,不小心讓許多人命運的車輪硌了一下,進而發生突轉,包括林徽因、陸小曼、徐誌摩。5月8日是泰戈爾的生日,北京學界各類名流紛紛到場,為詩人祝壽,壽宴上演出一劇,叫《齊德拉》。林徽因扮演公主齊德拉,徐誌摩飾愛神瑪達那,張歆海扮王子阿順那,林長民飾春神伐森塔,梁思成擔任舞台布景設計。林、徐是絕對的焦點。一劇演罷,四下轟動,林、徐之間的美麗故事,四處傳播。這顯然是個複雜的三角故事,徐誌摩孤軍奮戰,泥足深陷,不能自拔。

美麗的小曼,竟然也出現在這幕戲劇化的人生場景裏。隻是,她還不是主角,她站在禮堂的門口,發著《齊德拉》的說明書。可即便扮演配角,小曼也十分搶戲,有人忍不住記錄下了她當時的樣子:“瘦弱的身軀,苗條的腰肢,眉目若畫,梳著一絲不亂的時式頭--彼時尚未剪發--斜插著一枝鮮紅的花,美豔的體態,輕嫩的喉嚨,滿麵春風地招待來賓,那一種風雅宜人的樣子,真無怪乎被稱‘第一美人’。”

關於與誌摩的相識,小曼曾說:“後來老詩人走了不久,我同誌摩認識了,可是因為環境的關係,使我們還不能繼續交往,所以他又一次出國去。”小曼也曾同王映霞說,“我與誌摩相識於1924年”。傷心伴著驚喜,糾結伴著期盼,1924年的愛神之箭,傷害了一些人,又成全了一些人,最幸運是,上帝關上一扇門時,總不忘打開一扇窗。《齊德拉》演出過後,林、徐的“緋聞”幾乎熱到了極點,與梁家有婚約的林徽因,在眾多家長的安排下,理性地退讓,跟誌摩保持了距離。這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誌摩跌倒了,再一起身,發現麵前有個小曼--光彩照人的小曼。據說他們都是舞場上的高手,旋轉,暈眩,折服眾人,成為全場焦點,戀愛的感覺,也近乎暈眩。對的時機,對的氛圍,遇見心目中那個對的人,需要修多大的緣分,命運麵前,我們反抗,同時也感恩。寂寞是毒藥,也是春藥。寂寞能讓一個人枯萎,也能讓一個人容光煥發。寂寞的人缺少愛,尋找愛,遇見愛,這個過程,是令人興奮又害怕的。寂寞可以是一堵牆,也可以是一座橋,牆之內消磨,橋對麵逍遙。

小曼與誌摩的戀愛,發生之快,猶如電光火石。王賡的“疏忽”,也幾乎是民國戀愛史上淒迷的一章。王賡工作太忙,誌摩來了,王賡就說,叫誌摩陪你玩吧。暴雨將至,王賡卻全然不知,信馬由韁的後果,自然是另一段感情開花結果。那時候新月社演戲,有一出叫《春香鬧學》,誌摩演老師,小曼演春香。誌摩和小曼,情竇暗生,一劇定情。小曼是天邊的雲,誌摩是憂傷的雨,暖風過境,纏纏綿綿,覆雨又翻雲。誌摩說,“案上插了一枝花便不寂寞。最宜人是月移花影上紗窗”,小曼就是那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