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皮膚鍛煉
●皮膚按摩:按摩時可用少量嬰兒護膚霜使皮膚潤滑,每日早晚進行,每次15分鍾以上,在寶寶麵部、胸部、腹部、脊背及四肢有規律地輕揉、捏握。按摩可刺激皮膚,有益於血液循環、呼吸、消化以及肢體肌肉的放鬆與活動,不僅給寶寶以愉快的刺激,同時也是父母與寶寶最好的交流方式之一。
●溫水浴:溫水浴可提高皮膚適應冷熱變化的能力,不僅可保持皮膚清潔,還可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欲,有利於睡眠與生長發育,有益於抵抗疾病。冬季應注意室溫、水溫,做好溫水浴前的準備工作,減少體表熱能散發。新生兒臍帶脫落後即可行溫水浴。
●擦浴:7~8個月的寶寶就可開始進行擦浴。擦浴時室溫保持在16~18℃,水溫為32~33℃,待寶寶適應後,水溫逐漸降至26℃。先用毛巾浸入溫水,擰半幹,然後在寶寶四肢做向心性擦浴,擦畢再用幹毛巾擦至皮膚微紅。
●淋浴:淋浴適用於3歲以上的小兒,效果比擦浴更好,每日1次,每次衝淋身體20~40分鍾,水溫保持在35~36℃,浴後用幹毛巾擦摩至全身皮膚微紅,待孩子適應後,可逐漸降低水溫至26~28℃。
●遊泳:有條件者可從小訓練,成人要在旁照顧。
⑶體育運動
●嬰兒被動操:可促進寶寶大動作的發育,改善血液循環,使其精神活潑,適用於2~6個月的寶寶。每日1~2次,由父母給寶寶做四肢伸展運動,逐漸過渡到主動操。
●嬰兒主動操:6~12個月的寶寶大動作開始發展,可訓練爬、坐、仰臥起身、扶站、扶走、雙手取物等動作。
●幼兒體操:12~18個月的寶寶學走尚不穩時,父母可扶持並幫助寶寶進行有節奏地活動,18個月到3歲的寶寶可配合音樂做模仿體操。
·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父母最擔心寶寶生病的問題,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方法,就可提升寶寶的免疫力,減少孩子生病的次數。
⑴免疫接種
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禦傳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積極措施,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等。父母們一定要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⑵規律的生活習慣
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對待寶寶,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規律。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都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一下。
⑶均衡飲食
孩子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鮮蔬菜和水果盡可能多樣,少吃各種油炸、熏烤、過甜的食品。
⑷不要吃得過飽
嬰幼兒髒腑嬌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雖然發育旺盛,對營養物質需要迫切,但是,脾胃運動消化相對不足。若吃得過飽,會使胃腸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亂,容易發生積食、腹痛,導致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⑸多喝白開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使之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外出時給孩子背著水瓶,渴了隨時喝。注意要喝白開水而不是各種含糖飲料。
⑹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雖然過分抗菌、幹淨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吃飯前和上廁所後把手洗幹淨,可以防止病從口入。
⑻不濫用抗生素
當感染不是很嚴重時,盡量不要用抗生素,而是依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係統得到鍛煉。這樣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敵人”時,已經訓練過的免疫細胞便會產生出有針對性的免疫力,從而保護身體安全。
⑼防止室內汙染
68%的疾病與室內汙染有關。這些汙染物包括進入室內的大氣汙染物,如沙土、灰塵、重金屬、臭氧、氮氧化物等;人體自身新陳代謝及各種廢棄物的揮發成分,如粉塵、皮屑、棉絮、纖維、各種寄生蟲;香煙煙霧;建材和裝飾材料,如甲醛、氨、苯和放射性物質等;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妝品、殺蟲劑、清潔劑等。有寶寶的家庭要定時打開門窗換氣;家庭裝修要選擇綠色環保材料。
⑽及時添減衣物
寶寶受凍或受熱,極愛生病。因此為寶寶穿衣要適度,一般與成人一樣即可。如果摸後頸發潮,說明衣服穿多了;如果後頸較涼,說明穿少了。
⑾良好的家庭氛圍
良好的情緒可激發免疫係統的活力,從而起到充分保護機體的作用。父母為寶寶創建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可以幫助寶寶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狀態。
·體弱寶寶要增強體質
寶寶體質弱的原因很多,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養育不當所致。對身體較弱的幼兒來說,注意掌握好飲食、睡眠與運動三項要素,是增強體弱幼兒體質的良策。
⑴提供充足均衡的營養
要想增強幼兒的體質,就必須做到保證全麵均衡營養,讓寶寶吃多種多樣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可以在飯前給寶寶講個故事,對飯菜做一些有趣的介紹。飯量要因人而異,遵循“從少到多,少盛多添”的原則。善於鼓勵,讓寶寶吃飯時開心,樹立吃好吃飽的信心。
⑵保證充足的睡眠
如果寶寶睡眠不足,不僅身體消耗得不到補充,而且由於激素合成不足,會造成體內環境失調,從而削弱寶寶的免疫功能和體質。
為保證體弱幼兒的睡眠時間和質量,應當合理安排寶寶的作息製度,早睡早起;父母夜間做事時,不要讓燈光、聲音影響寶寶的睡眠;睡覺時,被子不宜蓋得太厚,防止寶寶踢被子,頭不要捂在被子裏麵;室內空氣要保持清新,堅持開窗換氣;必要時,每天可以安排1~2小時的午睡時間。
⑶適當進行戶外活動
一般說來,體弱的幼兒多數愛靜不好動,因此每天要保證寶寶2~3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天冷時,活動前先撫摩寶寶的麵部和雙手,使皮膚有個緩衝的適應過程。活動時,做到動靜交替,活動量由小增大,循序漸進;為增加體弱兒童的運動興趣,可以讓寶寶和同齡小夥伴一起玩,增加活動的積極性。
·春季如何防病
春季,正是寶寶長身體的時候,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身體強壯,抵禦住疾病的侵襲。可是,長期形成的一些誤區,有時會使父母的疼愛傷著寶寶。
⑴春捂別過度
“捂”是個相對的概念,應當根據室外溫度來增減衣服,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春季,寶寶的衣著應以進行一般活動不出汗為標準。最好在此基礎上進行少穿訓練,增強孩子對外界氣流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力。
⑵飲食宜清淡
春季,氣候幹燥,容易上火,在保證孩子攝入足夠蛋白質和脂肪的基礎上,飲食最好清淡一點,少吃羊肉和辛辣食品,少吃甜食,還要讓孩子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並要多喝水。
⑶適當冷刺激
春季雖然外部環境質量低,但父母仍須保證每天開窗半小時以上,加強室內空氣對流。由於春季空氣幹燥,父母要保持室內的濕度,可以用加濕器,也可以在室內搭濕毛巾或使開水不斷沸騰用來製造水蒸氣,適時熬醋熏蒸進行空氣消毒。
⑷多進行戶外活動
春季陽光充足,應該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一天最好不少於2小時。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時,不需要戴帽子、手套,要讓孩子直接接觸陽光,來增強體質並促進鈣的吸收,預防兒童佝僂病、貧血發生。當然,春季父母盡量少帶孩子去人員密集的電影院、超市等公共場所。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養成進門先漱口、洗手、洗臉的習慣。
·夏季如何防病
在夏季,寶寶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係統還沒有發育完善,對外界的高溫不能適應,加上炎熱氣候的影響,使胃腸道分泌液減少,容易造成消化功能下降,很容易得病。所以父母要注意夏季的保健工作,讓寶寶健康地過好夏季。
⑴夏季衣著
寶寶的衣著要柔軟、輕薄、透氣性強。衣服的樣式要簡單,像小背心、三角褲、小短裙,既能吸汗又穿脫方便,容易洗滌。衣服不要用化纖的料子,最好用棉布、紗、絲綢等吸水性強、透氣性好的布料,寶寶不容易得皮炎或生痱子。
⑵夏季飲食
食物應既富有營養又講究衛生。夏季,寶寶宜食用清淡而富有營養的食物,少吃油炸、煎烹等油膩食物。夏季給寶寶喂牛奶的飲具要消毒。另外,生吃瓜果要洗淨、消毒,水果必須洗淨後再削皮食用。夏季,細菌繁殖傳播很快,寶寶抵抗力差,很容易引起腹瀉。所以,冷飲之類的食物不要給寶寶多吃。
⑶保證寶寶足夠的睡眠
無論如何,也要保證寶寶足夠的睡眠時間。最好養成每天睡午覺的習慣。夏天寶寶睡著後,往往身上會出現許多汗水,此時切不可開電風扇,以免寶寶著涼。也不可讓寶寶赤身裸體睡覺,睡覺時應該在寶寶肚子上蓋一條薄的小毛巾被。
⑷注意補充水分
夏季出汗多,父母要給寶寶補充水分。否則,會使寶寶因體內水分減少而發生口渴、尿少。西瓜汁不但能消暑解渴,還能補充糖類與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應給寶寶適當飲用一些。
秋季如何防病
秋季早晚溫度變化明顯,嬰幼兒容易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秋季腹瀉等。嬰幼兒鼻腔缺乏鼻毛,鼻黏膜柔嫩,鼻腔血管豐富,而機體免疫功能比較低下,更容易生病。因此,寶寶在秋季尤其需要得到科學嗬護。
⑴創造溫馨的環境
為寶寶創造一個溫馨、和諧、愉快的生活環境,對於增強寶寶的機體免疫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每天要定期開窗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鍾。
在疾病流行的高峰期,盡可能減少帶寶寶出入公共場所,尤其是人員密集、通風不暢的地方,以減少接觸感染源的機會。
⑵做好預防接種
秋季可服用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以減少秋季腹瀉的發生。
⑶適度鍛煉,增強體質
每天至少要保證寶寶有兩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對小嬰兒,可每天堅持做撫觸和被動體操。及時為寶寶增減衣物。
⑷均衡攝取營養
在為寶寶提供膳食時,應盡可能做到品種多樣、比例適當、定時定量、調配得當。保證寶寶每天有足夠的蛋白質、適量的脂肪、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每天多飲白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