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小兒預防(2 / 3)

⑸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保持寶寶鼻腔、口腔以及全身皮膚的清潔,尤其是要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保持寶寶手的清潔。

·冬季如何防病

隨著冬季的到來,寶寶的健康問題也逐漸讓父母警惕起來。

⑴選擇高蛋白、高熱量飲食

冬季裏的熱量散失比較多,寶寶飲食中的熱量也要相對增加,可以給寶寶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糖類和脂肪的食物,比如適當地增加一些主食,還要多吃些豆類食物,以及牛肉、雞肉、魚、蝦等肉類

食物。另外,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比如大白菜、圓白菜、胡蘿卜、豆芽、油菜、菠菜、生菜等),不僅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還會讓你的小寶寶精力充沛。還有,冬季氣候幹燥,需要多吃一些潤肺食品(比如蘿卜、百合、梨、蘑菇、白木耳等)。生冷食物、冰涼的飲料、肥甘厚味的食物要少吃。

⑵有選擇性進補

“重食譜,慎進補”是飲食的重要原則。對於身體抵抗力低下、體質虛弱、反複出現病症的寶寶,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補。不要自選補品,這樣容易出現偏差,反而事與願違。

⑶注意適當保暖

寶寶需要穿多厚應該根據天氣變化、寶寶的年齡以及身體狀況而定。不會走的寶寶,應該和大人安靜狀態下,感覺舒適、不冷不熱時所穿的衣服一樣薄厚。如果寶寶已經會走會跑了,就要比成人少穿一件。給寶寶穿衣,以寶寶不出汗、手腳不涼為標準。

另外,給會爬、會走路的寶寶穿衣還要注意“兩少一多”:日常穿衣要比成人少一件,蓋被要比成人少一層,而外出活動時要注意多帶一件衣服,活動後及時添加。另外,天氣稍轉涼時,衣服添加得不必過快,要讓寶寶逐漸適應。

·父母應該知道的疾病護理常識

怎樣給寶寶量體溫

寶寶劇烈活動以後、哭泣、吃奶後體溫均會有所增高,還有衣服穿得太多,體溫也會升高,所以測體溫時應讓寶寶安靜,穿著適當。寶寶身體較小,體溫計的前端常會滑出,在腋下、口腔測體溫時,父母要按住寶寶再量,但不能用手捏著體溫計給寶寶量體溫。

測體溫前,用拇指、食指握緊體溫計上端,手腕急速向下向外甩動,將水銀柱甩到35℃以下,用時注意不要碰到周圍物品。然後解開寶寶的衣服,擦幹腋下,將體溫表的水銀端放置腋窩處,讓寶寶屈臂於前胸,夾緊體溫計,5~10分鍾後再取出來,橫拿體溫計上端,背光站立,使刻度與眼平行,緩慢轉動體溫計,就能清晰地看到水銀柱的刻度數。

·父母須知

如果你的寶寶不滿3月,一旦發現寶寶有任何生病的跡象,都應該給寶寶量體溫,然後決定是否去醫院看醫生,當寶寶發熱超過37.5℃(腋下溫度)或者咳嗽劇烈時就一定要去醫院。如果你的寶寶3~6個月大,體溫超過38℃,6個月以上體溫超過38.5℃時,都應該去醫院看醫生。

如果寶寶上肢有疾患或過於消瘦,可采肛門測溫。把體溫計水銀端塗少許油類潤滑,寶寶側屈膝,父母慢慢將水銀端插入寶寶肛門2~3厘米深,並用手輕扶體溫計上端,以防脫落、折斷刺傷肛門,3分鍾後取出,用軟紙擦幹淨,查看度數。

測完體溫要用冷水及肥皂清潔體溫計或用75%酒精消毒,擦幹後插入套中存放。切勿用熱水衝洗,以免損壞。

·怎樣測量與觀察寶寶的呼吸

新生兒的呼吸為每分鍾40~30次,嬰兒的呼吸為每分鍾30~35次,幼兒的呼吸為每分鍾23~30次。呼吸快慢和深淺度受疾病、藥物及有毒物質的影響,如發熱、缺氧時呼吸增快;顱內壓增高或某些藥物中毒時呼吸減慢。

測量呼吸應在寶寶安靜時進行,最好不讓寶寶發覺,以免影響結果。觀察寶寶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為一呼一吸,為一次呼吸。如寶寶呼吸表淺,不易計數,可用輕棉線放在其鼻孔處,觀察棉線被吹動的次數即為呼吸的次數。除觀察呼吸次數外,還要觀察呼吸是否規律、深淺度如何、有無氣味、有無鼻翼扇動或發紺等。

怎樣測量寶寶的脈搏

正常情況下,脈率和心率是—致的。脈搏的頻率受年齡和性別影響,一般女孩比男孩快,年齡越小脈率越快,每分鍾新生兒為120~140次,嬰兒為100~120次,幼兒為90~100次。

運動及情緒激動時脈搏增快,而休息、睡眠時脈搏減慢。

測量脈搏時常用淺表的大動脈,最方便的是靠拇指側手腕處的橈動脈,其次是靠近外耳道與耳郭的顳動脈或頸部兩側的頸動脈。

測量脈搏時應該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並排按在動脈上,壓力大小以摸到搏動為準,每次測量1分鍾,並且一定在寶寶安靜的狀態下進行。

正常情況下,寶寶脈搏規律,搏動有力,手指按下時有彈性感。如發現脈率增快或減慢,脈搏的節律不整齊,脈搏搏動忽強忽弱,要及時請醫生診治。

·怎樣測量寶寶的血壓

動脈血壓常以上肢肱動脈測得的血壓為代表,嬰幼兒由於心搏出量較小,血管口徑相對較粗,管壁軟,故血壓較低,其後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升高,為便於推算,可采用下列公式:

收縮壓=(年齡×2)+80毫米汞柱(mmHg)

此數值的2/3為舒張壓,收縮壓如高於此標準20毫米汞柱為高血壓,低於此標準20毫米汞柱為低血壓。正常情況下,下肢血壓較上肢血壓約高20毫米汞柱。

◆ 測血壓前,應使水銀柱平麵保持在“0”位。孩子休息片刻後取坐位或仰臥位,露出一側上臂,將衣袖卷至肩部,衣袖太緊時應將衣服脫下,伸直肘部,手心向上。

◆ 將血壓表平放在桌子或床上,與病兒心髒位置處同一水平,排盡袖袋內的氣體,袖袋繞在肘上3厘米處,戴上聽診器,在肘部摸到肱動脈搏動後,將聽診器頭放置搏動處。

◆ 關閉氣,握住皮球往袖袋內打氣至動脈搏動音消失,再往上打10~20毫米汞柱,然後慢慢鬆動氣門放氣,使水銀柱緩緩下降,當聽到第一聲搏動時,水銀柱所指的刻度即為收縮壓。

◆ 繼續放氣,搏動聲增強,當搏動聲突然變弱時,水銀柱所指的刻度為舒張壓。

◆ 量血壓時,最好在同一部位測量2~3次,每次間隔2~3分鍾,記錄差值小於5毫米汞柱的兩次,再取平均值。

◆ 第一次量血壓,最好左右上肢都測量,正常情況下,左右上肢會有10毫米汞柱以內的差別,差別過大時提示可能有動脈係統的疾病。

·如何給寶寶做熱敷

熱敷法可使患部保溫,促進血液循環。為了促進注射後的藥物吸收或減輕非急性化膿、外傷、腹部腫脹等,都可使用熱敷。熱敷分幹熱敷和濕熱敷兩種。

⑴熱水袋熱敷法

用開水兌一半涼水,水溫控製在50~60℃,將水灌裝至熱水袋的1/2或1/3處,把氣排出擰緊塞子後,用布擦幹袋表麵的水,倒提起來抖動,檢查有無漏水,然後用毛巾包好,放於寶寶需要的部位。給孩子使用熱水袋後,要隨時觀察局部皮膚的變化,發現皮膚潮紅時,要停止使用,以免燙傷。

⑵濕熱敷法

可先用塑料布或毛巾墊在需熱敷部位的下麵,以保護床單。露出患部,塗以少量凡士林或食用油,再蓋一塊紗布或薄布,將毛巾或紗布(數片重疊)在60~70℃的熱水中浸濕,擰幹後放在患處,然後蓋上毛巾或棉被,可加以固定,以保持溫度,約5分鍾更換一次。

⑶熱水坐浴法

適用於會陰部發炎及肛門手術後等。坐盆應消毒,盆內水的溫度應達40~42℃。放入食鹽一湯匙,也可用高錳酸鉀、呋喃西林粉等。寶寶排空小便後坐浴,隨時加入熱水調節水溫至寶寶耐受為宜,每次坐20~30分鍾。坐浴後,擦幹臀部,有傷口時應換敷料。

⑷熱敷法注意事項

●急性腹痛未確診前不宜熱敷,因熱敷雖能減輕疼痛,但易掩蓋病情,影響診治。

●髒器內出血也不應熱敷,以免血管擴張,加重出血。

·父母須知

一般來說,發熱越高、持續時間越長,對大腦的損害越大。發熱早期出現頭痛、煩躁、頭暈、失眠等,以及發熱時間過長出現的昏迷,都是對腦損傷的表現。如果體溫超過42℃,不及時處理,患兒將會有生命危險;肛溫超過41℃,可能使大腦發生永久性損害。

·如何給寶寶做冷敷

冷敷可使血管收縮,對局部有止疼、止血、防止炎症及化膿灶擴散的作用。扭挫傷早期應用短時間的冷敷,可以防止皮下出血或腫脹。同時冷敷還有降溫和鎮靜的作用。一般常用冰袋和冷濕敷法。

⑴冰袋冷敷法

將適量的冰塊砸成核桃大小的碎塊放入盆中,用水衝去棱角,以免損壞冰袋或使寶寶不舒服,將冰塊裝入冰袋至1/3~1/2滿,再加入少量冷水,擦幹擰緊,外邊用布套包裹,放於所需部位。冷敷期間要經常觀察局部皮膚顏色有無花紋,詢問寶寶有無麻木感,出現異常應停止使用。

⑵冷濕敷法

將小毛巾或棉布折疊成數層,放在冰水或冷水中浸濕,也可放冰箱中冰凍數秒,擰至半幹,以不滴水為準,敷於局部,最好兩塊以上交替使用。每隔2~3分鍾更換一次,連續做15~30分鍾。用於降溫時,除局部冷敷外,還可以在腋下、頸部、大腿根部同時應用。

⑶冷敷注意事項

●若寶寶出現寒戰、皮膚發花則應及時停止冷敷。

●若寶寶剛剛服過退熱藥也不宜進行冷敷。

·如何給寶寶做酒精擦浴

酒精易於揮發,使用酒精進行擦浴,能較快地使全身的熱量發散,有較好的散熱降溫作用,是一種簡易、安全有效的降溫方法,常用於高熱的患兒。

⑴擦浴步驟

●用70%酒精或白酒加水稀釋一倍備用,將門窗關好。

●擦浴前先放一隻冰袋或冷敷布於頭部,既可協助降溫,又可防止擦浴時由於體表血管收縮,血液集中頭部引起頭部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