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新生兒怎樣補鈣(2 / 3)

◆ 經常剪短寶寶的指甲,減少抓傷的機會。

◆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宜用溫水和不含堿性的沐浴劑。

◆ 寶寶的頭發要每天清洗。

家庭護理要點

◆ 最好是母乳喂養,因為母乳喂養可以減輕濕疹的程度。寶寶的食物要盡可能是新鮮的,避免讓寶寶吃含氣體、色素、防腐劑、穩定劑或膨化劑的食物。牛奶等蛋白食品宜煮沸稍久,可減少抗原性。

◆ 寶寶的臥室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癢感加重。

◆ 患有濕疹的寶寶,要特別注意清洗皮膚的皺褶。給寶寶洗臉洗澡時以溫水洗浴最好,要選擇偏酸性的洗浴用品,不要用熱水和肥皂刺激。洗澡時,沐浴劑必須衝淨。

◆ 給寶寶穿清潔柔軟舒適的衣服,貼身衣服和被褥必須是棉質的;枕頭要常換洗。給寶寶穿衣服要略偏涼,衣著應較寬鬆、輕軟,過熱、出汗都會造成濕疹加重。

◆ 患病期應暫停預防接種,如種痘等;避免接觸病毒感染者,如帶狀皰疹等。父母應注意觀察,盡可能尋找病因,去除病灶,避免再刺激。

◆ 寶寶濕疹不會傳染,但若不給予適當治療,患部會蔓延擴大,引起嚴重的病變。寶寶患濕疹嚴重時要及時請皮膚科醫生治療,父母不要隨便給寶寶塗藥,以免加重過敏。

·蕁麻疹

導致寶寶蕁麻疹的原因: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可發生於全身各處皮膚,是由各種刺激因素引起的以風團為特征性損害的一種血管反應性皮膚病。引起本病的原因較多,如病毒、細菌、真菌感染,或腸道寄生蟲感染,也有的是因寶寶對某些物品過敏所引起。

引起蕁麻疹的過敏原有花粉、灰塵、化學物質、細菌、病毒、寄生蟲,甚至有的食物也能成為過敏原。另外,精神緊張可加重蕁麻疹。寶寶蕁麻疹以急性多見,極少數呈慢性發作。

寶寶蕁麻疹的表現:

蕁麻疹可發生在身體各個部位,但經常發於寶寶眼瞼、耳垂、鼻等皮下組織較稀疏的地方。多在傍晚後發生,也有的一日發生數次。發作時寶寶皮膚突然瘙癢,局部的瘙癢處很快會出現大小不等的淡紅色風團。風團邊界清楚,略為突出,有的融合成片,眼瞼等組織疏鬆的地方水腫更明顯。半小時或數小時後會自然消退,一般持續時間不會超過4小時。個別患兒在起蕁麻疹的同時,還可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病程為2~4周。

最佳預防措施:

蕁麻疹的防治原則是尋找並去除病因,給予相應的預防。

◆ 注意避免給寶寶吃容易引起蕁麻疹的食物,如雞蛋、魚肝油等。

◆ 應特別注意腸道寄生蟲、胃腸道功能紊亂及炎症等病灶的存在。

家庭護理要點

◆ 注意衛生。父母應保持寶寶皮膚清潔、幹燥,防止繼發感染。患兒要特別注意清洗皮膚。洗澡時,沐浴劑必須衝淨。

◆ 盡量不要讓寶寶去抓皮膚。可以給寶寶戴上手套,避免抓破。皮膚瘙癢嚴重時可適量塗一些止癢藥物,但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在塗止癢藥之前,要把藥液搖勻再塗患處。

◆ 多吃青菜及糖類食品。同時應讓寶寶多休息。

◆ 治療蕁麻疹首先應找到引起蕁麻疹的發病誘因,父母應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是否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另外,應積極尋找致敏物質,遵醫囑使用一些抗過敏的藥物進行治療。

如有明顯的誘因應作去因療法,如積極治療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但用藥要慎重,不少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也是過敏原,所以最好用中草藥。

·痱子

導致寶寶長痱子的原因:

痱子是夏季的一種急性皮膚炎症,由汗孔阻塞引起。人體除手心、腳底之外,全身均有可能發生痱子。痱子最常發生在頭皮、前額、頸、胸、臀部、肘彎等褶皺易出汗的摩擦部位。

寶寶之所以容易生痱子是由於皮膚嬌嫩,汗腺發育和通過汗液蒸發調解體溫的功能較差,汗液不易排出和蒸發所致。

寶寶長痱子的表現

痱子初起時,為針頭大小紅色斑疹,繼之出現成群紅色小丘疹。寶寶的頸部、肘窩、背部、胸部和頭麵部,是痱子的多發部位。

生痱子後有瘙癢和燒灼感,皮膚會發紅,並長出一粒粒的小疙瘩。嚴重時不但會化膿,且範圍逐漸擴大,可為白痱、紅痱、膿痱,有瘙癢、刺痛及灼熱感。因此,常引起寶寶煩躁和哭鬧。

最佳預防措施:

痱子發生以後,第二年夏季還會在相同部位發作。因此,對於痱子“防”勝於“治”。

◆ 夏季要預防痱子發生,關鍵在於保持皮膚清潔和幹燥。要勤用溫水給寶寶洗澡降溫,但不要用冷水。也可在洗澡水中滴入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水,可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 注意在炎熱季節,不要讓寶寶赤裸身體,皮膚沒有衣物的保護,更容易生痱子並發感染。

◆ 睡覺時,因為背部經常與褥子接觸,較易長熱痱,所以父母要幫寶寶更換睡姿,讓寶寶背部通風幹爽。

◆ 夏季給寶寶穿的衣物要寬大、吸汗、透氣性良好。室內要通風,保持涼爽。使用空調調節室溫,減少寶寶的流汗量也是預防熱痱的方法之一。

◆ 善用痱子粉。使用痱子粉可使寶寶的身體保持幹爽,防止痱子出現。洗澡後撲爽身粉或痱子粉,有消炎止癢功能。

家庭護理要點:

出現痱子後,因為刺癢和燒灼感,寶寶難免要伸手抓撓癢癢,手指甲極易抓破痱子部位,引起感染,引發汗管及汗腺發炎、化膿,形成痱癤,俗稱痱毒。痱毒一般小如豆粒,大如葡萄,表麵呈紅紫色,疼痛、發熱,局部淋巴結腫大,嚴重者可能誘發敗血病。

◆ 若痱子不嚴重,用溫水勤加清洗,並小心護理,大都可以不藥而愈。在洗完澡後,父母要用毛巾把寶寶全身擦幹。生痱子時忌用堿性肥皂及油膏。

◆ 如果已經發生痱毒,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並外塗魚石脂軟膏或痱子粉、爐甘石洗劑等外用藥。搽藥前一定要先把皮膚洗淨,然後塗上薄薄的一層即可。每日6~8次,有消炎止癢作用,能使痱子迅速消退。

◆ 如患兒症狀嚴重,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藥物性皮炎

導致寶寶藥物性皮炎的原因

藥物性皮炎又稱“藥疹”,是藥物通過口服、注射等途徑進入體內,通過致敏機製引起皮膚、黏膜的炎症反應。其病因主要是人體對某些藥物具有過敏性。引起藥疹的藥物種類很多,根據寶寶用藥特點,常見的致敏藥物有抗生素、接種的疫苗、破傷風抗毒素、解熱止痛藥等。

寶寶藥物性皮炎的表現:

◆ 突然發病,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前驅症狀。

◆ 皮膚損害形態除固定性紅斑外,均係全身性、對稱性和廣泛性。藥物性皮炎的形狀很多,初起時可為充血性皮疹,表現為紅色的斑疹或丘疹,用手一按可以退色,這是充血性皮疹的特點。繼續發展有融合成大片的趨勢。皮疹可以逐漸顏色加深,變成出血性淤斑,此時用手按壓不退色,皮疹漸漸高出皮膚,逐漸形成大皰疹。皮疹融合後形成大片脫皮,像燙傷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剝脫性皮炎。

◆ 嚴重患兒可伴有多係統多器官受損表現,一旦出現剝脫性皮炎可很快導致寶寶死亡。

最佳預防措施

◆ 嚴格掌握用藥原則,避免濫用藥物,特別是易於過敏的藥物,以減少寶寶藥物性皮炎的發生機會。

◆ 就診時應向醫生說明以往過敏史,使醫生注意忌用同類藥物或含同一成分的藥物。媽媽最好給患兒建立一個藥物禁忌卡。

◆ 用藥時量不宜過大,品種不宜多。

家庭護理要點:

藥物性皮炎是一種過敏反應,如果先天就有過敏體質,則用藥後發生皮炎的可能性更大。但多數情況下寶寶並沒有過敏體質,隻對某類藥發生過敏反應。病程多不超過1個月,除重症外,一般無生命危險。但父母也不能對這一點等閑視之。

◆ 對患兒停用一切可致藥疹的藥物。可改用中草藥治療。

◆ 房間內要保持清潔、空氣新鮮,要經常通風。通風時父母要注意給寶寶保暖,避免著涼感冒。飲食應含高蛋白且易消化。

◆ 皮疹一旦形成皰疹不要挑破,以免發生感染。已感染的皰疹要做好局部消毒,防止炎症擴散。

◆ 保持皮膚清潔,注意口腔、鼻腔、眼部的護理,防止繼發感染。皮疹較為嚴重的女孩如頭發過長,父母可適當給剪短,以免長發粘於滲出部位,繼發感染。

◆ 讓寶寶多飲水, 或遵醫囑給予利尿劑,加速體內藥物的排泄。

◆ 加強支持療法,應讓患兒臥床休息,給予高熱能、高維生素飲食。

◆ 注意觀察皮疹變化,如有剝脫性皮炎趨勢,一定要住院治療護理,並要嚴格消毒隔離。

·凍瘡

導致寶寶凍瘡的原因:

寒冷的冬季,寶寶常常在戶外玩耍或到戶外沒有做好防寒措施,就很容易長凍瘡。寶寶長凍瘡的原因是:當身體長時間處於潮濕和低溫刺激時,會使體表的血管發生痙攣,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造成組織缺氧、缺血,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如手部、腳趾。

寶寶凍瘡的表現:

凍瘡發生早期,被凍傷的部位充血發紅,並形成暗紅色的斑,同時伴有疼痛、腫脹、發癢的症狀,尤其是受熱的時候,寶寶會因為脹癢而感到疼痛,所以總是用手去搔抓。如果未能及時控製而產生病變,暗紅色的斑就會逐漸變成暗紫色,腫脹更為明顯,嚴重者出現水皰。水皰可能會破而形成潰瘍麵。這時,發生凍瘡的部位疼痛開始加重,寶寶會更加不舒服。凍瘡具有一定的複發性,且愈合的速度較慢,它一直要持續到天氣暖和後才能有所好轉。

最佳預防措施:

◆ 當寶寶要去戶外時,一定要注意給寶寶保暖是否得當,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別是經常暴露的部位,可適當的塗抹護膚油以保護皮膚。

◆ 寒冷的時候勿讓寶寶在戶外玩耍時間過長,也不要玩久坐不動的遊戲。經常按摩寶寶的手、腳、麵部、耳朵等部位。年齡小及體質虛弱寶寶更要加以注意。

◆ 衣服要寬鬆,最好是蓬鬆的棉服或羽絨服;穿全棉的鞋,但一定不要太小,否則將會影響腳部的血液循環而易發生凍傷;襪子要吸汗並及時更換,以免因潮濕凍傷腳。

◆ 多給寶寶進食高熱量的食物以增加耐寒力。

家庭護理要點

◆ 經常暴露在外的部位可適當地塗抹護膚油以保護皮膚。鞋子不要太緊,以免影響足部的血液循環。

◆ 平時要讓寶寶多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 對以往長過凍瘡的寶寶,父母可以每天按摩寶寶好發凍瘡的部位,以促進血液循環暢通。晚上臨睡前用熱水給寶寶洗腳,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 如果寶寶患了凍瘡要及時治療,沒有潰破時可在紅腫疼痛處塗抹一些油膏或專門的凍瘡軟膏及維生素E軟膏,也可以請醫生治療。

◆ 當水皰破裂形成潰瘍麵時,最好請醫生處理,以免處理不當引起傷口發炎,加重病變而促發並發症。

寶寶6個月以後,從母體帶來的抗體基本消失殆盡,表現為免疫力差,容易感染、生病,父母一定要避免寶寶感染傳染性疾病,一旦感染後,也要細心的照顧才能讓寶寶的疾病早日痊愈。

·風疹

·導致寶寶風疹的原因

風疹係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在冬、春季節,1~5歲的寶寶較多見。患過風疹後可獲得終生免疫。

風疹病毒可隨咳嗽噴出體外,飄浮在空氣中,如果被未患過風疹的寶寶吸入,就有可能染病。並發症很少,偶有共發或繼發腦炎。

寶寶出疹的表現

主要症狀是發熱與疹子同時出現,1~3天後疹子即會消失,又稱3日疹。臨床表現分為四期:

◆ 潛伏期:一般為14~21天,平均16~18天。無明顯的症狀。

◆ 前驅期:此期較短,約1/2~1天,表現為感冒症狀,如頭痛、咽痛、咳嗽、流涕、嘔吐或結膜炎等,體溫通常在38~39℃。

◆ 出疹期:發熱1~2天後出現皮疹,先出現在麵部、頸部,為淡紅色小斑丘疹,一天內迅速波及軀幹和四肢,而手心、腳心大都無皮疹,有輕微瘙癢,常有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