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新生兒怎樣補鈣(3 / 3)

◆ 恢複期:皮疹多在4~5天消退,可見麩糠樣脫屑,疹退後不留色素沉著。體溫正常,腫大淋巴結迅速消退。

最佳預防措施

風疹病毒離開人體後生存力很弱,所以寶寶的居室隻要定時開窗通風就能達到消毒的目的。寶寶的餐具、水杯等,可在鍋內煮沸10分鍾。不能采用煮沸消毒的物品,如被褥、衣服、玩具等,可在陽光下暴曬1~2小時。

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接種對象:12月齡至14歲的孩子。

·家庭護理要點

風疹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處理和加強護理。

◆ 保持皮膚清潔幹燥,可用溫水輕輕給患兒擦身。對於皮疹嚴重的部位,可搽爽身粉或滑石粉。皮膚瘙癢,可予爐呋洗劑外用。

◆ 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飯前、飯後和睡醒後,用淡鹽水給患兒漱口,吃奶的嬰兒可多喂幾次水,以清潔口腔。

◆ 發熱者可予物理方法或藥物降溫,要給患兒多飲溫開水。結膜炎可予0.25%氯黴素眼藥水點眼。

◆ 在發熱和出疹期宜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小米粥、豆漿、掛麵湯等;恢複期應注意加強營養,可給雞蛋、蛋糕、魚、瘦肉、豆芽菜等,以促使患兒的體力恢複。多吃水果和蔬菜。

◆ 注意休息,開窗通風,保持居室空氣新鮮。患兒的被褥、衣服、玩具等要在戶外暴曬消毒。

◆ 由於風疹病毒傳染期短,患者出疹後隔離5天即可。

◆ 風疹一般很少有並發症,偶爾可並發中耳炎、氣管炎、關節炎、心肌炎等。父母應注意觀察,發現異常變化要及時請醫生診治。

·水痘

引起寶寶水痘的原因

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任何年齡的寶寶均可得此病。水痘患兒是主要傳染源,在患兒的口鼻內存有大量的水痘病毒,說話、咳嗽、打噴嚏時,把病毒散布在空氣中,沒有得過水痘的寶寶吸進呼吸道就可能被傳染,這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另一種是接觸傳染,患兒口腔黏膜的破潰或者皰疹的破潰處,都可以向外排出病毒,沒有出過水痘的寶寶,隻要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汙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用品,就有可能得病。

寶寶水痘的表現

病毒侵入寶寶體內經過10~24日,一般在13~17日便可發病,醫學上把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出疹前期,起病急,寶寶可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乏力等,此期不超過24小時。大部分患兒先出現皮疹,並伴有發熱,體溫一般在39℃以下。

出疹期,發熱數小時後可出現皮疹,皮疹先見於軀幹、頭部,逐漸延及麵部和四肢。皮疹剛出現時為紅色斑疹,數小時後變為丘疹。丘疹可多可少,如果丘疹不多,孩子不會覺得很不舒服,但是如果有許多斑丘疹,可能渾身發癢。再經數小時變為皰疹,呈橢圓形,大小不一,直徑3~5毫米,周圍有紅暈,用手指摸時感覺很表淺。皰內液體開始時很清晰,如露水珠,以後變為稍混濁,水皰的壁很脆易破,幾日後皰疹變幹,中央先凹陷,然後結痂,再經數日或1~2周結痂便可脫落,一般不留瘢痕。

最佳預防措施

目前有的地區已開展了預防水痘的疫苗注射,在未普遍進行預防注射的地區預防水痘,還隻能靠隔離病人,盡可能避免健康寶寶與患兒的接觸。

家庭護理要點

父母早期發現並細心護理才能使寶寶免受瘙癢難受。

◆ 給寶寶測量體溫,體溫如有升高,給他服用對乙酰氨基酚酏劑(小兒普那疼)以降低溫度,並給他大量飲溫開水。

◆ 飲食應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油膩。

◆ 防止寶寶搔抓皰疹,因為這樣可能發生感染,並且皮疹愈合後還會留下疤痕。把寶寶的指甲剪短並保持清潔,如果寶寶搔抓皮疹,可減少感染的可能性。也可給寶寶戴一副搔抓防護手套。

◆ 用脫脂棉蘸上爐甘石洗劑輕輕地塗敷在皮膚的損害部位,可減輕寶寶的瘙癢。

◆ 給寶寶溫水淋浴,水中溶入一點小蘇打可幫助減輕瘙癢。

◆ 注意隔離,水痘全部結痂前不要接觸其他寶寶。有接觸史者,可予維生素Bl 2500微克,一次或分數次肌肉注射,可起到預防效果。水痘全部結痂後則無傳染性,可解除隔離。

麻疹

導致寶寶麻疹的原因

麻疹是寶寶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病原體為麻疹病毒,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晚春最多。未出過麻疹及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寶寶為易感兒,受傳染的機會很大,出過一次麻疹後可獲永久性免疫。

麻疹患兒和帶病毒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麻疹病毒生存在患兒的上呼吸道,咳嗽和打噴嚏噴出的飛沫帶有大量的麻疹病毒。在出疹的前5日和後5日傳染性最大。未接種過麻疹疫苗又未出過麻疹的寶寶,吸入了空氣中的麻疹病毒,就可能傳染上麻疹。

麻疹症狀分期

◆ 潛伏期:一般為10~12天。

◆ 前驅期:一般3~4天,主要為發熱、咳嗽、流涕、怕光、流淚等症狀,起病2~3天出麻疹黏膜斑,此斑位於口腔黏膜第一對磨牙處,為針尖大小的白點,周圍有紅暈,因前驅期不易與普通感冒區別,因此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診斷的主要依據,但不典型患兒也可不出現此斑。

◆ 出疹期:起病4~5天出現皮疹,呈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由耳後及臉部一直擴展到胸、腹、四肢。咳嗽嚴重的話,甚至會發展為支氣管炎、肺炎,大部分父母一直到寶寶皮膚出疹子後才發現寶寶患了麻疹。

◆ 恢複期:皮疹按照出疹順序消退,體溫下降,其他症狀減輕。皮疹呈糠麩樣脫屑,並留下棕色的色素斑,2~3周後消退。

寶寶麻疹的表現

患兒最開始出現發熱,體溫常達38~39℃,同時伴有流鼻涕、流眼淚、咳嗽、打噴嚏、眼睛怕光、眼結膜充血、精神委靡不振等類似感冒的症狀。發熱2~3日後,出現麻疹黏膜斑;發熱3~4日後,身上開始出疹子,先從患兒的耳後、頸部出現,然後在麵部也可發現疹子,最後在軀幹、四肢出現疹子。皮疹為紅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高出皮膚,壓之褪色。初發時疹子密度稀,界限分明,較細,色較淡,以後逐漸密集或融合成片。皮疹間可見到正常

皮膚。

出疹時全身症狀如發熱等加重,並可出現嘔吐,腹瀉,舌、乳頭紅腫,頸淋巴結腫大,咳嗽頻繁,雙眼結膜紅腫畏光,患兒還可出現嗜睡等。

由於個體差異,寶寶得麻疹後的表現也不一樣。

◆ 輕型麻疹:常見於接種過疫苗的患兒。其表現為體溫不高、上呼吸道症狀輕、柯氏斑不明顯、皮疹稀疏、色淡、無色素沉著、並發症少。

◆ 重型麻疹:多見於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或本身有嚴重感染性疾病的患兒,感染中毒症狀嚴重,表現為高熱不退、神誌障礙、抽搐、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出血性皮疹或休克等。

·最佳預防措施

寶寶自出生後6個月即有被感染的機會,應避免與麻疹患者接觸,定時預防接種。

如果與麻疹患者已有接觸,而且處於潛伏期的話,再使用麻疹疫苗是完全無效的,此時可使用血清球蛋白,因其中含有濃縮的免疫抗體,隻要是在感染後6~7天使用,就能有效地控製發病,減輕病情,有時甚至可完全預防。

接觸麻疹而未出過麻疹的寶寶應觀察3周。

·家庭護理要點

◆ 早診斷,早隔離,預防發生並發症。寶寶患上麻疹後要立即進行隔離,直至全部結痂,才能解除隔離。

◆ 患兒臥床休息。保持室內安靜,為患兒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居室通風換氣,但避免穿堂風,以免著涼。有條件的可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流行期間減少外出機會,避免與麻疹患兒接觸。

◆ 飲食宜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或熱湯,有利於將身體內的毒素排出和退熱,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皮疹容易

發透。

◆ 體溫若不超過39℃,一般不予退熱藥,這樣有利於麻疹的透發。可多飲溫開水或用溫水擦浴,不要用酒精擦浴或大劑量藥物退熱。若體溫持續超過39℃,可予小劑量退熱藥。發熱時多食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補充各種維生素。

◆ 注意眼、口腔、鼻的清潔,眼、口、鼻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要及時清除。眼分泌物增多時常把眼封住,可先用溫濕毛巾溫敷,再輕輕擦淨,結膜充血可予0.25%氯黴素眼藥水點眼或金黴素眼藥膏塗抹。可用溫水或3%硼酸水洗眼、漱口等。

◆ 保持皮膚清潔,即使出疹後也要用柔軟的毛巾擦洗全身,尤其是容易汙染的陰部或皺褶處。退熱後和精神恢複後可進行沐浴,但最好不要浸泡在熱水中。寶寶的衣物應在陽光下暴曬。

◆ 對症處理。因病毒感染,無特效療法,主要是對症處理和治療並發症,以中藥為主。如繼發細菌感染,可選用適當抗生素口服或

靜滴。

◆ 呼吸道隔離,隔離時間通常為5天,有並發症的需延長至10天。

◆ 麻疹的預後與年齡有關,嬰幼兒時期最易合並肺炎,原有營養不良或佝僂病的嬰兒發生麻疹肺炎,往往病情危重。而輕症肺結核患兒感染麻疹,可引起嚴重的粟粒性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

◆ 在發病後2~3周,嬰兒容易合並肺炎,此時可出現發熱、咳嗽、氣喘、發憋等;年齡大的寶寶在發病後1~6天易患原發性水痘性肺炎。患兒如果出現皮膚紅腫且範圍很快擴大、疼痛明顯、紅腫的邊緣與正常皮膚無明顯界限並伴有高熱時,可能合並了蜂窩組織炎;如果患兒突然發冷、發高熱,患處皮膚出現火紅色的腫脹、邊緣稍凸起、與正常皮膚有明顯界限時,可能合並了丹毒;如果患兒出現發熱並伴有腋窩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觸摸時有疼痛,很可能合並了急性淋巴結炎。發現上述情況後應及時請醫生治療,避免發生敗血症。

·流行性腮腺炎

導致寶寶流行性腮腺炎的原因

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冬春季,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在患兒咳嗽、打噴嚏時可以把病毒傳染給健康人。病毒侵入健康人的口腔黏膜及鼻黏膜後會大量地繁殖,然後進入血液使寶寶開始發病,病毒也可經腮腺管口直達腮腺而發病。

寶寶流行性腮腺炎的表現

寶寶被腮腺炎病毒感染後,經過2~3周的潛伏期才出現不適症狀。發病較急,患兒病初可出現發熱、頭痛、周身不適,1~2天後就感覺耳垂下酸痛、腫脹,張口或進食時加重,腮腺腫脹多先出現一側,逐漸發展至另一側。

大多數患病寶寶,以耳下腫大和疼痛為最早出現的表現,腮腺腫脹多為雙側,先是一邊腫大,過了1~2天另一邊也腫大起來,兩邊腮腺同時腫起來的寶寶也不少見。

少數患病寶寶,表現為在腮腺腫大的1~2天前,出現發熱、頭痛、嘔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適症狀,繼而出現一邊或兩邊耳下的疼痛,即腮腺腫起來。

腫大的腮腺以耳垂為中心,逐漸向周圍擴大,邊沿不清,皮膚表麵也不紅腫,但摸上去卻有一些發熱,伴有疼痛和彈性感。

由於張嘴時有疼痛,所以寶寶不願吃飯,這種疼痛在進食酸性食物時更甚,有些寶寶還會出現頜下腺、舌下腺的腫大。

腮腺腫大在2~3天時達到高峰,一般持續4~5天會逐漸消退,全身不適症狀也會隨之減輕,整個發病過程為1~2周。

一般來講,腮腺炎患兒都能順利康複,但有少數寶寶會出現並發症。

最佳預防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很強,患病後又可能引起睾丸炎、腦炎等較嚴重影響寶寶健康的並發症,如果接種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會對寶寶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是最佳的預防方法。

給寶寶接種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應先去醫院進行谘詢,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確接種。

·父母須知

目前,經國家衛生部批準的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凍幹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另一種是麻疹、風疹和腮腺炎混合疫苗(MMR疫苗),後者接種後保護率可達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