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護理要點
◆ 隔離。馬上對患病的寶寶進行隔離,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隔離時間大約需3個星期。
◆ 消毒。由於腮腺炎病毒對紫外線很敏感,照半分鍾即可被殺滅,所以患兒的衣服、被褥、玩具、文具或其他不能采用煮沸消毒的物品,可在室外暴曬。患兒所用的碗筷、杯盤等,煮沸30分鍾即可達到消毒目的;患兒所用的臉盆、毛巾等物,每天需用開水燙1~2次。
◆ 降溫。寶寶高熱時,及時服用退熱藥物或采用物理方法降溫,腮腺腫脹的早期,如果疼痛可用冷毛巾進行局部冷敷。
◆ 護理。急性期及並發症患兒應臥床休息,要給患兒多飲水,注意口腔衛生,每次進食後要用生理鹽水或朵貝液漱口。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病情輕或熱退後可以適當活動。
◆ 飲食。急性期及並發症患兒宜給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吃奶、半流質或軟性食物均可,如稀粥、軟飯、軟麵條、水果泥或水果汁等。多飲溫開水、淡鹽水、綠豆湯,保證充足的水分,這樣可以促進炎症消退。
◆ 忌口。最好不要讓寶寶吃魚、蝦、蟹等發物,應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不要給寶寶吃酸辣類食物,甜的也盡量少吃,以免進食後刺激腮腺分泌,加重局部的疼痛。
◆ 用藥。對於腮腺炎尚無特效藥物治療,磺胺藥及抗生素對本病無效。因此,可采用中藥治療,可請中醫開一些清熱解毒、散結清腫的中藥,如用板藍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同時用“如意金黃散”或“紫金錠”在腫脹的腮腺外進行外敷,每日1~2次,有助於減輕疼痛、消除腫脹。需注意的是,“如意金黃散”以凡士林調勻外敷比醋調為好,醋調外敷易幹燥,往下揭時易引起疼痛,而凡士林作用持久,使患兒感到舒適;“紫金錠”可用醋調。
◆ 觀察。注意觀察並發症,如果並發睾丸炎,應該加長臥床休息時間,睾丸疼痛時可在局部放置冰袋;出現高熱、頭痛、嗜睡等較重表現時,可能是並發了重症睾丸炎或腦炎,應及時去醫院住院治療。
·流行性感冒
導致寶寶流感的原因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寶寶在0~3歲階段,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集體組織器官發育未全,免疫功能還不完善,加上寶寶對冷、熱不能自我調節,飲食不能自我節製,因此患流感的幾率很高。
寶寶流感的表現
寶寶感冒的特點是發病比成人急,發熱比成人高。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塞、流鼻涕、咽痛和咳嗽,可有腸胃不適。但最突出的症狀是發熱,而且多為高熱,體溫多在38℃以上,甚至出現抽風,有時還會發生較為嚴重的並發症。最常見的並發症有中耳炎、喉炎、肺炎、腦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
父母須知
流感和感冒在稱呼上類似,臨床表現也有相似之處,但流感要比感冒凶險得多,如果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會延誤治療,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所以必須清楚兩者間的區別。
最佳預防措施
流感病毒容易通過眼睛和鼻子進入人體,告訴寶寶不要用手揉眼、鼻等部位。全家人每天都要勤洗手,用消毒液或肥皂洗手要持續15~20秒鍾。也可使用含酒精的一次性手巾,殺死導致流感的病毒。
寶寶在0~3歲階段,免疫功能還不完善,為此就要通過對寶寶營養的補充來提高免疫力。此外,寶寶感冒期間必須大量補充維生素C及富含初乳的食品,以增強免疫力。
抵抗力強的寶寶一般不易患流感,因此不論什麼季節都要盡量在戶外活動,讓寶寶多曬太陽,多些運動。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休息,動靜結合。
家庭護理要點
一旦寶寶感染了流感,父母要小心護理,幫助寶寶盡早康複。
◆ 對寶寶臥室及用品進行消毒。寶寶的臥室要及時用食醋熏蒸;寶寶的用品要及時用熱水、來蘇水、碘酒消毒,以保證寶寶的生活環境安全、清潔。
◆ 保持寶寶室內空氣新鮮,但要注意為寶寶保暖。寶寶的衣被要厚薄合適,不能讓寶寶出汗、受寒。
◆ 寶寶感染流感期間,父母要讓寶寶多臥床休息。
◆ 幫助寶寶好好地擤鼻子。每次堵住一個鼻孔,清理另一個鼻孔中的分泌物。對於嬰兒來說,可以使用吸鼻器保持鼻腔的清潔,或是滴入含鹽的滴鼻劑,稀釋鼻腔分泌物,使其盡快排出。
◆ 密切觀察寶寶病情。每小時要為寶寶測量一次體溫,並經常觀察寶寶的呼吸及咳嗽情況。如果寶寶出現高熱,要對寶寶進行物理降溫,如冰枕、冷水敷額頭、多飲溫開水等。如果病情嚴重,要及時送至醫院救治。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導致寶寶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原因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流腦的病原體是腦膜炎雙球菌,傳染源是帶菌者和患兒,傳播途徑是經空氣飛沫傳播。若病原菌突破血腦屏障,進一步侵犯腦脊髓膜,則可發展為流腦。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表現
⑴普通型
占流腦的90%左右。按病程可分為上感期、菌血症期和腦膜炎期。
◆ 上感期:與普通感冒不易鑒別,如發熱、流涕、咽痛、頭痛、咳嗽等症狀,早期抗感染治療,可控製病情進展。
◆ 菌血症期:出現高熱、畏寒、頭痛、嘔吐、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精神煩躁不安,表情呆滯,麵色發紺,皮膚黏膜出現淤點和淤斑,多在起病數小時後出現。
◆ 腦膜炎期:表現為高熱不退、劇烈頭痛、嘔吐頻繁、煩躁不安、嗜睡,甚至抽搐、昏迷,因病變波及腦膜而出現腦膜刺激征。
⑵暴發型
少數患兒起病急驟,病情凶險,常在起病24小時之內死亡。多見於2歲以下小兒,突起高熱、頭痛、嘔吐、驚厥,短期內全身出現廣泛性淤點、淤斑,迅速融合擴大,多在24小時內發生休克。若未及時搶救,休克加重,則出現血壓下降或測不出、昏迷、尿量更少甚至無尿、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髒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症候。
最佳預防措施
◆ 了解流腦的相關知識,搞好居室衛生,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常曬被褥,注意個人衛生,流腦流行期間不要帶寶寶去公共場所。
◆ 流腦流行季節,可讓寶寶用鹽水漱口。
◆ 疫苗的預防接種是預防流腦的重要措施,接種對象為6個月~15歲的寶寶,保護率可達80%。
家庭護理要點
◆ 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室內安靜,開窗通風,有條件的可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
◆ 給予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多餐。對昏迷的患兒可采取鼻飼的方法。
◆ 注意皮膚清潔,若出現皮膚破潰感染,可外用一些抗生素軟膏。若皮膚損害不嚴重,可外用碘酒或酒精消毒。
◆ 昏迷的患兒嘔吐時常易出現窒息或誤吸,因此發現嘔吐征兆,要馬上將患兒的頭偏向一側,並及時清除口腔內殘留物。
◆ 隔離期至症狀消失後3天,但不少於發病後7天。
·流行性乙型腦炎
導致寶寶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原因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俗稱大腦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樞神經係統的急性傳染病。乙腦病毒屬蟲媒病毒,此病毒為嗜神經病毒,主要侵犯中樞神經係統。
豬是乙腦的主要傳染源。庫蚊和按蚊是乙腦的主要傳播媒介,蚊蟲叮咬豬後,病毒進入蚊體內繁殖,當蚊蟲再次叮咬寶寶時,病毒進入寶寶的血液循環,如果寶寶抵抗力強,隻會有短暫的病毒血症,病毒很快被殺滅,不侵入中樞神經係統。如果寶寶的抵抗力低,感染病毒的量很大,毒力強,病毒就會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而引起腦炎。
寶寶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表現
◆ 潛伏期:一般為6~16天。一般無明顯症狀。
◆ 前驅期:一般為3天左右,起病急,患兒多有高熱、頭痛、嘔吐、嗜睡或精神委靡等表現。
◆ 極期:此期持續一周左右,病情最重。患兒往往高熱不退,伴有寒戰,頭痛加重、出現噴射性嘔吐,頸部僵硬,神誌障礙症狀加重,出現譫妄、躁動、昏睡或昏迷。大部分患兒都有抽搐。
◆ 恢複期:持續1個月以上,體溫降至正常,精神、神經症狀逐漸恢複,但重症病例會出現肢體癱瘓、失語、精神或思維異常等症狀。
◆ 後遺症期:少數重症病例會留有癡呆、失語、癱瘓、意識障礙等後遺症。
最佳預防措施
◆ 按計劃接種乙腦疫苗,對象是1歲以上的寶寶。
◆ 防蚊、滅蚊是預防乙腦的重要措施。要清掃衛生死角、積水,疏通下水道,噴灑消毒殺蟲藥水,消除蚊蟲孳生地。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搞好個人衛生。在蚊子多的地方,應安裝好紗門、紗窗,睡覺應盡量使用蚊帳。
家庭護理要點
◆ 監護患兒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神誌、精神狀態等生命體征,及時予以降溫、吸痰、止驚等處理。
◆ 保持室內安靜,降低室溫,定時通風,使患兒得到充分的
休息。
◆ 對昏迷患兒要勤翻身,可用氣圈、棉花墊置於身下易受壓的部位,以防褥瘡的發生。每次大便後要認真清洗會陰部。
◆ 在飲食方麵,急性期能進食者,可予米湯、豆漿、藕粉等流食。不能進食者,可予鼻飼。
◆ 有意識障礙者,注意口腔護理,至少每日2次,可選用生理鹽水擦塗口腔。眼睛不能閉合時,可用生理鹽水或凡士林紗布遮蓋眼部。
◆ 恢複期和後遺症期要加強營養和功能鍛煉,配合中藥、針灸、按摩等治療。
·小兒結核病
導致小兒結核病的原因
小兒結核病是由結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臨床最多見的是肺結核。結核杆菌又稱結核分枝杆菌,抵抗力較強,在陰暗潮濕處可存活半年。傳染源主要是成人患者,尤其是家庭內傳染較為常見,傳播途徑主要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其次還有消化道傳染和經胎盤垂直傳染,小兒為結核病的易感人群。
小兒結核病的表現
⑴原發性肺結核
又稱為幼兒型肺結核,是結核菌初次侵入人體後發生的原發感染。臨床表現輕重不一,有的可全無症狀,有的可有發熱,呈不規則低熱或高熱,伴盜汗、乏力、消瘦、咳嗽等結核中毒症狀,還可有皰疹性結膜炎、結核性紅斑等過敏症狀。淋巴結腫大可壓迫周圍組織,出現聲音嘶啞、痙攣性咳嗽、呼吸困難等表現。
⑵血行播散性肺結核
是結核杆菌播散入血所致。多數起病較急,臨床稱為急性粟粒型肺結核,其發病與小兒的高度過敏狀態有關,患兒的年齡多在3歲以下。主要表現有高熱、寒戰、咳嗽、呼吸急促、發紺等症狀,還有的表現為抽搐、皮膚粟粒疹、紫癜、消瘦、營養不良等,約半數小兒可出現全身淋巴結和肝脾腫大。小嬰兒體征不明顯,肺內往往聽不到濕囉音,最易合並結核性腦膜炎(結腦)。
結核病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如腎、腸道、骨、關節、腦膜、胸膜、腹膜或外周淋巴結等,臨床稱為肺外結核病。
最佳預防措施
結核的發病與小兒的健康狀況和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應做好活動性肺結核的家庭的消毒隔離工作,保護小兒不受傳染。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隨地吐痰。
◆ 經常做室外活動,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 預防接種卡介苗(BCG),初種對象為剛出生的健康新生兒。
家庭護理要點
一旦發現結核病,不論病情輕重,應立即去醫院進行治療。
◆ 注意隔離,避免與其他小兒接觸,護理者戴口罩。
◆ 室內應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日光照射充足。有條件的可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
◆ 應給予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A及維生素C的飲食,如牛奶、蛋黃、西紅柿。
◆ 餐具要煮沸消毒,分泌物和排泄物要消毒處理。
◆ 按醫囑服藥,定期門診複查,包括胸片、血沉、肝功等。
百日咳
導致寶寶百日咳的原因:
百日咳是一種使肺部和呼吸道發炎的細菌感染性疾病,寶寶在嬰幼兒時期很容易得此病,尤以6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病較多。
病原體是百日咳嗜血杆菌,它是一種革蘭陰性杆菌,存在於患兒的呼吸道黏膜中。患兒是唯一傳染源,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咳嗽時隨飛沫噴出,傳染給周圍寶寶。患兒得百日咳後可獲終身免疫。
寶寶百日咳各期的表現:
◆ 前驅期:1周左右,發病初期類似感冒,3天左右後感冒症狀減輕,唯有咳嗽加重,漸漸轉變成陣發性的痙攣性咳嗽。
◆ 痙咳期:從第2周開始,寶寶先是頻繁短促地咳十多聲甚至數十聲,在多次咳嗽間歇期間想努力呼吸時,會發出像鳥叫一樣奇怪的聲音,然後吐出大量黏稠痰液。痙咳時麵部常被憋得通紅,舌向外伸,口唇發紺,表情痛苦,顏麵部可有針尖大小的皮下出血點,舌係帶也可出現潰瘍。夜晚發作較白天明顯,每夜可發作十餘次。
◆ 恢複期:咳嗽強度減輕,雞啼樣吸氣聲消失,持續2~3周,若有並發症,可遷延不愈,持續數月。
最佳預防措施
◆ 接種常用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聯疫苗。寶寶自出生3~6個月開始預防接種,每隔4~6周接種一次。但有過敏史、驚厥史、患急性病的寶寶禁用百日咳疫苗。
◆ 百日咳流行期間,可用大蒜液滴鼻或每天煎魚腥草10克,分3次口服,也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 未接種過疫苗且有接觸史的2歲以下寶寶,可給予百日咳多價免疫球蛋白作被動免疫,還可用紅黴素作藥物預防。
家庭護理要點
◆ 寶寶臥室空氣要新鮮。不要在室內吸煙、炒菜,以免引起寶寶咳嗽。
◆ 防止寶寶勞累、受涼、情緒激動以及煙熏等不良刺激;給寶寶穿暖和,到戶外輕微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可以減少陣咳的發作。另外,氣溫變化容易引起刺激,所以到了傍晚,應待在室內。
◆ 寶寶患上了百日咳會出現嘔吐,嘔吐後要補給少量食物。飲食宜少量多餐,選擇有營養較黏稠的食物。
◆ 最好多抱抱寶寶,使其得到心理安慰,也可減少痙咳。
◆ 每次寶寶咳嗽發作且伴有窒息或抽筋時,需有專人守護,必要時可做托背呼吸:用手托在寶寶的背部,向上抬起,再放下,每分鍾30~40次。如果寶寶窒息比較嚴重,可做口對口呼吸,並及時送醫院就診。
·急性支氣管炎
導致寶寶急性支氣管炎的原因:
大部分的支氣管炎像感冒一樣具有傳染性,是由各種病毒細菌引起的。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通常會出現細菌感染,所以病毒和細菌混合感染較常見。大部分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道急性感染病的並發症。體質較弱、易過敏及患慢性鼻炎的寶寶易患此病。
營養不良和接觸空氣中的汙染物是誘發因素。急性刺激性支氣管炎的致病因素可能有各種礦物植物粉塵,強酸、氨、某些揮發性有機溶劑、氯、硫化氫、二氧化硫或溴化物的氣味,環境刺激物臭氧和二氧化氮或吸煙草製品。
寶寶急性支氣管炎的表現:
急性支氣管炎的症狀是幹咳、輕微發熱,或是沒有發熱的感冒症狀。寶寶這時可能會沒有胃口,一副慵懶、沒有活力的生病模樣。幾天後,咳嗽症狀會減輕,但寶寶在吸氣時,爸媽可能還會聽到“呼嚕呼嚕”的聲音,但是持續觀察,會發現寶寶除了鼻塞之外,並沒有呼吸困難、咳嗽有痰等症狀,約持續1周之後即可慢慢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