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家庭護理(3 / 3)

最佳預防措施:

◆ 及早發現,在倒睫初起時塗少許眼膏,將睫毛粘在皮膚上。

◆ 為了減輕眼睛的刺激症狀,防止眼睛感染,平時可滴些眼藥膏或眼藥水,以起到預防感染和潤滑的作用。

家庭護理要點:

◆ 經常用幹淨的手指將寶寶的下眼皮向外下方牽拉,每日數次。方法是:用大拇指從嬰兒鼻根部向下向外輕輕按摩下眼皮,使下眼皮有輕度的外翻,讓睫毛離開眼珠。每次按摩5~10分鍾,按摩的次數多了,向裏倒的睫毛會慢慢矯正過來。

◆ 還可以取一小段膠布或塑料透明膠帶,一端貼在下眼皮的邊緣部,另一端貼在臉頰上,這樣可借牽拉眼皮的力量使眼睫毛朝外翻,減少眼睫毛對眼球的威脅。待寶寶稍大後,皮膚不再鬆弛,睫毛倒長的現象會自然消失。

◆ 如果倒睫毛數量較少,可用鑷子拔掉睫毛。這種方法隻能暫時解除睫毛對眼球的刺激,過一段時間睫毛還會重新長出來(這種方法需要到醫院請醫生診斷並實施)。

◆ 如果是整排眼睫毛倒插,而且有眼瞼內翻的情形,則應接受醫生的建議,考慮用手術矯治。一般來說,可以等到寶寶滿2周歲以後再進行手術比較好。

·淚囊炎

導致寶寶淚囊炎的原因:

大多數寶寶的鼻淚管下端的開口還未開放,或被上皮碎屑阻塞,導致鼻淚管阻塞,淚液淤積於淚囊內,成為細菌繁殖的場所,繼而引起繼發性感染,就會使寶寶患上淚囊炎。對於寶寶來說,淚囊炎的發病率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發病率很高。

寶寶淚囊炎的表現:

患淚囊炎的寶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眼屎多,稍大的寶寶可能會伴有流淚。擠壓寶寶的淚囊區,往往有膿性分泌物流出。

淚囊炎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引起角膜炎、角膜白斑,導致視力明顯下降或造成弱視、近視,還可能引起淚囊周圍組織發炎,或形成淚囊瘺,影響容貌的美觀。

最佳預防措施:

◆ 早發現早治療。一旦發現寶寶經常流淚、結膜充血及眼屎增多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 在家給寶寶擦拭分泌物時,父母要將指甲剪去磨平,以防損傷寶寶皮膚。

◆ 使用消炎眼藥水前,父母要先洗淨雙手。

家庭護理要點:

先天性淚道阻塞如果長時間不治療,若感染了毒力大的細菌,可能導致寶寶急性淚囊炎症發作。淚囊長時間擴張會使淚囊壁失去彈力,日後即使淚道通暢,溢淚症狀依然會存在,並可能因淚道炎症持續而形成永久性瘢痕性淚道閉塞。另外,淚囊膿液不斷排入結膜囊,可導致結膜和角膜炎症,引起角膜潰瘍,甚至發展為眼內炎,對眼球構成嚴重的潛在威脅。所以,一旦發現寶寶的眼睛總是水汪汪,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診治。

◆ 兩個月以內的患兒可先采取保守治療法,對寶寶的淚囊區(鼻梁兩側)由上向下按摩,促進淚液往鼻淚管方向流動,每日2~4次,每次1分鍾。同時,應按醫囑配合使用抗生素眼藥水,滴藥水前先用棉簽將寶寶眼角的分泌物擦拭幹淨。這樣治療一段時間後,薄膜就會自行破裂,淚道也就通暢了。

◆ 衝洗法。對大多數單純的鼻淚管閉塞的寶寶,可在眼部滴抗生素眼藥水,衝洗淚道,有的寶寶可通過衝洗通暢。衝洗淚道3次左右無效的話,就要采取探通術。

◆ 探通法。最好在寶寶出生後2~4個月間探通。探通前3~4天每日衝洗淚囊,滴抗生素眼藥水。該手術的難度較大,有一定的風險,對醫生的水平要求比較高,最好帶寶寶到正規大醫院就診。一般寶寶滿月後就可接受探通。

◆ 對於骨性狹窄或鼻子畸形造成的淚道堵塞,則需考慮手術或者其他的方法來使淚道通暢了。

·瞼腺炎

導致寶寶瞼腺炎的原因

瞼腺炎俗稱針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是寶寶常見的眼病。可分為內瞼腺炎和外瞼腺炎兩種。

眼瞼有防禦外界病菌侵襲的能力,由於小兒免疫機能差,對感染的抵抗力不強,加上本性好動,經常用髒手揉眼等,細菌就會乘虛而入。引起瞼腺炎的細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以瞼腺炎多為化膿性炎症。

寶寶瞼腺炎的表現

上、下眼皮均可發病。起病早期眼瞼沉重微痛,1~2天內疼痛加重並出現眼瞼紅腫,輕輕觸摸發現有硬結,形如麥粒,觸之甚痛;4~5天後眼皮裏可見黃白色膿腫形成;7天左右可自行穿破皮膚,膿液流出,紅腫消失;有的也可不經穿破皮膚,自行吸收消退。有的也可不經穿破排膿,膿液流出,紅腫消失。

內、外瞼腺炎的症狀基本相似,隻不過內瞼腺炎疼痛更厲害,炎症持續的時間長些。此外,外瞼腺炎在眼皮外麵破潰排膿,而內瞼腺炎則在眼皮內麵破潰排膿。

最佳預防措施

◆ 注意用眼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用手或不幹淨的毛巾擦眼、揉眼,揉眼會造成眼睛的機械損傷及傳播致病微生物,引起感染性眼疾。

◆ 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蔥、韭菜、大蒜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這類食物品會使熱毒內攻,上串於目而引發感染性眼病。可適量飲用金銀花露、綠豆湯等消火敗毒。

◆ 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讓眼部肌肉過度疲勞。平時多鍛煉身體,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 眼病流行季節,應減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少去公共遊泳池遊泳,遊泳後用眼藥水點眼預防感染。

家庭護理要點

◆ 局部可點眼藥,一般使用0.25%氯黴素眼藥水,如果分泌物多用利福平眼藥水效果較好,患兒入睡後可塗金黴素眼膏。全身及局部使用抗生素也可促進炎症的消失。

◆ 瞼腺炎早期可熱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鍾左右,可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消散腫物,改善患兒的疼痛症狀,輕的炎症在熱敷後可完全消失。

◆ 多吃水果、蔬菜,多飲水,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一旦出現膿頭要及時到醫院切開排膿,不要等到自行破潰,這樣可以減輕患兒疼痛、縮短療程。不要用手擠壓或用沒有消過毒的針去挑,以免感染擴散。

◆ 注意手的清潔,洗臉用具、枕套、枕巾等均需用開水煮沸半小時消毒,也可在太陽底下暴曬。

·沙眼

導致寶寶沙眼的原因

因其在瞼結膜表麵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通常侵犯雙眼,潛伏期為5~12日。沙眼是由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主要通過接觸傳染。凡是被沙眼衣原體汙染了的手、毛巾、手帕、臉盆、水及其他公用物品都可以傳播沙眼。寶寶沙眼大多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傳染。

寶寶沙眼的表現

多為急性發病,病人有異物感、發癢、輕度怕光、流淚,很多黏液或黏液性分泌物。數周後急性症狀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但在流行地區,常有重複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症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

◆ 急性沙眼:呈現急性濾泡結膜炎症狀,瞼紅腫,結膜高度充血,因乳頭增生,瞼結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結膜滿麵濾泡,合並有彌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結腫大,數周後急性炎症消退轉為慢性期。

◆ 慢性沙眼:可因反複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雖減輕,但與皮下組織有彌漫性細胞浸潤,結膜顯汙穢肥厚,同時有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濾泡大小不等,可顯膠樣病變,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嚴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皺襞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緣外正常的毛細血管網越過角膜緣,進入透明角膜影響視力,並逐漸向瞳孔區發展,伴有細胞浸潤及發展為淺的小潰瘍,痊愈後可形成角膜小麵,細胞浸潤嚴重時可形成肥厚的厚血管翳。

最佳預防措施

◆ 重要的是教育寶寶從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堅持一人一巾一帕,使用的手帕、毛巾要幹淨。保持洗漱用具的清潔。

◆ 要保護眼部清潔,手帕、手和臉都要勤洗,盡可能采用流水洗手、洗臉,不用髒手、衣服或不幹淨的手帕擦眼睛。

◆ 要定期檢查眼睛,及早發現,積極治療。

家庭護理要點

◆ 可滴0.1%的利福平眼藥水,每日4~6次,晚上塗抗生素眼藥膏。持續用藥1~3個月。

◆ 可行間歇療法即用藥3~5日後,停藥2~4周,再行用藥,效果亦佳,易於堅持。

◆ 乳頭增生嚴重的,可行藥物摩擦,以棉簽或海螵蛸棒蘸磺胺或四環素,摩擦瞼結膜及穹隆結膜。

◆ 對於大部分結瘢而仍有殘餘乳頭增生“小島”者,可以硫酸銅筆腐蝕,促進結瘢。

◆ 重症者口服螺旋黴素、多西環素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對沙眼並發症和後遺症應施行相應的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急性中耳炎

導致寶寶急性中耳炎的原因

急性中耳炎是因為細菌或病毒進入中耳腔的空洞中而引起的炎症。寶寶的咽鼓管位置低,且直、短、粗,患上呼吸道炎症時,細菌容易經此通道蔓延擴散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見致病菌有嗜血流感杆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

◆ 感冒時,細菌就會由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感染和炎症反應。這可以說是最常見的病因。

◆ 分娩時的羊水及出生後的奶汁等液體經外耳道流入中耳,也會引起感染,出現中耳炎。

◆ 寶寶洗澡的時候,髒水容易流進耳朵;如果洗完澡後,不用棉簽等幫寶寶弄幹耳朵,就容易引起發炎。

◆ 遊泳時,孩子很容易喉嚨嗆到水,水中細菌沿著耳咽管漫延到中耳腔黏膜,造成中耳積液、阻塞而發炎。

寶寶急性中耳炎的表現

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發病率明顯高於成人,臨床分為以下3種類型:

◆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內的非化膿性炎症,好發於幼兒,常有感冒史,其症狀有聽力下降、耳鳴、耳悶或輕度耳痛,擤鼻時耳內有水聲。小兒大部分中耳炎都是分泌性中耳炎。

◆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指化膿菌侵入中耳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多出現在體弱、免疫缺陷、貧血或糖尿病小兒感冒以後。表現為高熱、耳痛、耳流膿,伴有神疲、食欲缺乏、嘔吐、腹瀉等症狀。小嬰兒因不會表達,多哭鬧不安、用手抓耳。耳痛多見於年長兒,疼痛較明顯,成膿後鼓膜穿孔,疼痛可減輕。

◆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因急性中耳炎未徹底治愈或者耳內進水引起。臨床均有患耳流膿,反複發作的特點,膿液呈黏液性、膿性或奶酪樣,伴聽力下降或耳聾,一般無耳痛。

最佳預防措施

◆ 掌握正確的喂養方法,哺乳時應把嬰兒抱起來,頭高一點。喂完後把寶寶豎抱起來,使頭倚在父母肩膀上,輕拍其背,促使胃內氣體排出。喂奶時不要過多過快,吐奶時,要馬上抱起來,讓其側頭把奶吐出來,或把寶寶豎抱起來,防止奶流到咽鼓管裏。

◆ 教會寶寶正確的擤鼻方法,要先擤一側鼻孔,再擤另一側鼻孔,不要捏住雙側鼻孔一起擤,以免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感染。

◆ 不要用發卡、火柴梗等給寶寶掏耳朵,以免劃破皮膚引起感染。也要防止寶寶將異物塞入外耳道。

◆ 積極治療鼻竇炎、腺樣體肥大等疾病。

◆ 平時要注意休息、營養要合理,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寶寶經常感冒,感冒會導致咽鼓管阻塞,容易引起中耳炎的發生。

◆ 如果遊泳或洗澡時耳內進了水,可用棉簽吸出,並耳內滴藥。

◆ 營造無煙環境。被動吸煙也是導致中耳炎發作的重要誘因。為了寶寶的健康,父母最好不要在家中吸煙。

◆ 教育方法要得當,切忌打寶寶耳光。外傷可造成鼓膜破裂,細菌乘虛而入,造成中耳炎。

家庭護理要點

一旦發現寶寶患有中耳炎,應及時治療,切勿錯過最佳治療

時間。

◆ 耳內滴藥,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氧氟沙星滴耳液,若有膿性分泌物時,應先用3%過氧化氫清潔耳道,然後再滴藥。

◆ 有嚴重感染表現時,需靜脈點滴抗生素控製感染。

◆ 若患兒高熱不退,鼓膜充血膨隆,應切開鼓膜引流膿液。

◆ 鼓膜穿孔後,要讓寶寶向患病的一側側臥,以方便膿液的排出。

◆ 及時清除外耳道的分泌物,保持外耳道清潔。

◆ 注意休息,減少活動,避免出汗後受涼感冒。

◆ 飲食方麵,宜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湯、爛麵片、牛奶等。

◆ 當寶寶感冒、流鼻水後,寶寶開始一直摸著耳朵,情緒變得不好,而且從耳朵裏流出黃色的膿。這時爸媽就應盡快帶寶寶到耳鼻喉科看醫生。

·過敏性鼻炎

導致寶寶過敏性鼻炎的原因

過敏性鼻炎是寶寶在嬰幼兒時期發生率最高的過敏性疾病。小兒過敏性鼻炎分為季節性和常年性兩種,季節性過敏鼻炎常在春秋兩季發病,多因花粉引起,因此又稱“花粉症”。造成過敏性鼻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 居住環境中有空氣汙染。

◆ 感冒治療不及時、不徹底。

◆ 大的精神創傷或大病後的免疫改變。

◆ 家族性的過敏體質。

◆ 有過敏性哮喘病史。

·寶寶過敏性鼻炎的表現

主要的症狀是鼻塞、接連打噴嚏(有時候會連打十幾個),流鼻涕、鼻子癢。寶寶患過敏性鼻炎後,平日揉鼻子、流鼻血或因鼻水倒流到喉嚨時,經常不自覺地清喉嚨和咳嗽,睡覺時也經常打呼嚕,或張口呼吸。

最佳預防措施

◆ 給寶寶創造整潔的居住環境。居室裏經常加濕除塵,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 杜絕塵土、蟎蟲、真菌等致敏源。少用窗簾、地毯,不用羽絨枕頭、羽絨被和席夢思床墊;不要讓寶寶親近貓、狗、鳥等寵物;在花粉播散的季節,不帶寶寶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

◆ 注意飲食。不要給寶寶吃辛辣食物、油炸食物及海鮮,多給寶寶吃新鮮蔬果,多給寶寶喝白開水。

◆ 增強寶寶體質。常帶寶寶到戶外活動,養成用冷水洗臉、洗手的好習慣,提高身體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

◆ 冷熱變化也容易使寶寶發病。天氣突然變冷或變熱的時候,要及時為寶寶增減衣物。

◆ 密切關注寶寶的身體狀況。一旦寶寶出現類似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時,要及時就醫診治。

家庭護理要點

◆ 調整寶寶飲食。魚蝦、雞蛋、牛奶、麵粉、花生、大豆等日常飲食也可能會導致寶寶食物過敏,一定要多加注意。寶寶患病時,飲食應以清淡為主。

◆ 不要讓寶寶接觸媽媽使用的化妝品、刷家具的油漆、汽油、酒精等容易引起過敏的事物。

◆ 讓寶寶充分休息,寶寶年齡越小,越是要休息,待症狀消失後才能恢複活動。

◆ 保持居室安靜,空氣新鮮,常打開門窗,以利通風換氣。室內要保持一定溫度濕度,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濕。要常消毒,嚴防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