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隱睾的表現
隱睾多為單側,右側較左側多見,約有20%為雙側。患兒多無自覺症狀。如果睾丸未降下來,陰囊看起來很小,或沒有充分發育;若隻降下來一個,陰囊看起來不對稱(一側飽滿、一側空虛)。有時在腹股溝處可觸及停留的睾丸,若睾丸在腹腔內,則根本不能觸到睾丸。
如果睾丸有時在陰囊內,有時(寒冷或受刺激時)不在陰囊內,或位於陰囊上方,這叫“回縮性睾丸”,在孩子成熟後一般可以自我糾正。
隱睾患兒患側陰囊發育不良,很多患兒合並腹股溝斜疝。
最佳預防措施
◆ 睾丸下降需要有足夠的動力,就是要性激素的刺激,尤其是母親體內的促性腺激素。如果在妊娠的最後2周,母體內促性腺激素不足,睾丸就缺乏下降的動力。因此,孕婦在孕晚期要保證體內性激素分泌處於正常水平。
◆ 父母應認真檢查孩子的陰囊。一般在陰囊兩側都能模到花生粒大小的睾丸,摸時有實物感。如果陰囊空虛,不能摸及睾丸,或隻有一個,應立即去醫院檢查。
◆ 在寶寶1歲之內,由於隱睾有自然下降的可能,所以可以采取觀察方法,暫時不用進行治療。
◆ 平時注意避免磕碰或擠壓腹股溝處。
家庭護理要點
隱睾的危害主要在於睾丸萎縮造成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不育,還有接近體表易受損傷、發生癌變或精索扭轉等問題。因此,隱睾應早治療,不可忽視。
◆ 一旦確診寶寶患有隱睾,應盡快治療,因為隨著年齡增大,隱睾的危害性就越大。
◆ 對於生後12個月仍為隱睾者,應開始激素治療,目的是促進睾丸發育和下降。藥物有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
◆ 激素治療無效時,應盡早手術治療。一般於出生後第二年手術治療,最晚不應超過3歲。並發疝氣者,均需手術。
·鉛中毒
導致寶寶鉛中毒的原因
鉛在體內任何微量的存在都會對人體產生毒性損害作用。嬰兒鉛中毒常因舔食母親麵部含有鉛質的粉類、吮吸塗拭於母親乳頭的含鉛軟膏,以及患鉛中毒母親的乳汁所致。另外,當小兒乳牙萌出時常喜齧物,可因啃食床架、玩具等含鉛的漆層而致中毒。
父母須知
有些地方使用的自來水管道材料中含鉛量較高,每日早上應將水龍頭打開約1~5分鍾,讓前一晚囤積於管道中、可能遭到鉛汙染的水流出不用。
·寶寶鉛中毒的表現
鉛對寶寶神經行為影響的常見臨床表現為寶寶多動行為:注意力渙散、衝動任性、過度活潑。
鉛可以導致寶寶體格生長的落後;造成鐵、鋅、鈣營養狀況低下;直接影響促甲狀腺素,使甲狀腺分泌紊亂,從而影響寶寶的正常生理代謝活動。
鉛中毒會導致感覺功能障礙,如弱視、視網膜水腫、球後視神經炎、盲點、眼外展肌麻痹、視神經萎縮、眼球運動障礙、瞳孔調節異常、弱視或視野改變、嗅覺或味覺障礙等。
鉛中毒會損害多個係統,如消化係統失調;運動失衡或反應遲鈍;腎功能、心血管功能下降;影響生殖健康等現象。
最佳預防措施
◆ 不讓寶寶在繁忙路段停留和玩耍,位於交通繁忙的馬路附近或鉛作業工業區附近的家庭,應經常用濕布抹去寶寶能觸及到的部位的灰塵,食品和奶瓶的奶嘴上要加上罩子。
◆ 在裝修新居時,一定要嚴格控製室內裝飾裝修材料的質量;注意嬰兒房的裝飾設計,不要為了片麵強調設計效果,使用大量的人造板和顏色漆;新裝修的住宅最好在有效通風換氣3個月後入住。入住後也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
◆ 父母在室內不吸煙或盡可能少吸煙。
◆ 購買爽身粉、顏色鮮豔的奶瓶、彩色餐具、蠟筆、水彩筆、鉛筆、彩皮書及噴漆玩具時,盡可能到正規超市或商場購買。
◆ 不吃或少吃含鉛量高的食物,注意平衡飲食,保證寶寶的日常膳食中含有足夠量的鈣、鐵、鋅及維生素等。寶寶應定時進食,以減少空腹時鉛在腸道的吸收率。
◆ 常給寶寶剪指甲,因為指甲縫是特別容易匿藏鉛塵的部位。糾正寶寶啃咬指甲的壞習慣。
◆ 勤洗手,特別注意在進食前一定要洗手。
◆ 經常清洗寶寶的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寶寶放到口中的
物品。
◆ 定期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血鉛檢測,隨時了解寶寶體內的鉛水平。如果寶寶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檢查血鉛。
●頭疼,先輕微後劇烈,有的孩子甚至打自己的腦袋,用頭頂牆。
●惡心,不想吃東西,注意力不集中。
●記性差,脾氣急,好吵架和打架,甚至咬小朋友。
●經常肚子疼、腹瀉、便秘,或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
●麵色蒼白,體弱無力,頭昏腦漲。
●易出汗、夜驚,持續性哭鬧等。
家庭護理要點
◆ 即使發現寶寶血鉛偏高,父母也不要亂了陣腳。實際上,血鉛含量在250微克/升以內的輕、中度鉛中毒是無症狀的;如果隻發現寶寶鉛水平高,而無貧血、生長發育遲緩、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就不能說孩子是鉛中毒。
◆ 一般醫學上對於II級以下鉛中毒寶寶,以健康教育、環境幹預和特殊飲食調養為主;II~III級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以國家認定驅鉛食品做驅鉛治療;IV~V級應在於48小時內複查血鉛,如獲證實,應立即予以驅鉛治療,同時進行染鉛原因的追查與幹預,盡快脫離一切鉛汙染源。
◆ 如果寶寶的鉛超標情況不是很嚴重,可對寶寶進行食療排鉛。選擇補鈣類食物,如牛奶等;選擇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南瓜、茄子、白菜、豆類、海帶、動物肝髒、動物血、肉類、蛋類、花生、核桃等;選擇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油菜、卷心菜、彩椒、苦瓜、獼猴桃、棗等。
◆ 選擇益童成長(力德希)排鉛口服液,口服,0~3歲每日2次,每次5毫升(半支)。
心理性疾病在嬰幼兒期不大多見,但如果父母照顧不周,或給寶寶的愛太少,也會導致寶寶心理疾病或行為障礙。可以說,父母的愛是寶寶健康成長的最佳營養素。
·遺尿症
導致寶寶遺尿症的原因
寶寶3歲以後白天不能控製排尿或不能從睡覺中醒來而自覺排尿,稱為原發性遺尿症。有些寶寶2~3歲已能控製排尿,至4~5歲以後又出現夜間遺尿,稱為繼發性遺尿症。
寶寶遺尿症絕大部分是功能性的,與寶寶大腦皮質調節功能失調有關,常見原因有突受驚嚇、過度疲勞、生活環境改變、失去父母照顧或不正確的教養習慣等。
少部分由器質性疾病引起,如男孩的包莖、女孩的外陰炎、蟯蟲病、隱性脊柱裂、大腦發育不全等,個別病例有家族遺傳傾向。
寶寶遺尿症的表現
遺尿可隔數天發生一次,或一夜數次,多發生在上半夜,並常在固定時間,尿後能繼續熟睡,遺尿可持續到性成熟期消失。化驗尿常規正常。
最佳預防措施
◆ 每天午睡1~2小時,避免夜間睡眠較深。
◆ 夜間提前叫醒寶寶排尿。
◆ 晚餐中減少鹽量,少喝水。
◆ 每天下午4點以後少飲水,晚飯最好少吃流質,宜偏鹹偏幹些,臨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橘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減少夜裏膀胱的貯尿量。
家庭護理要點
◆ 建立合理的生活製度,白天避免過度疲勞,睡前少飲水,夜間提前叫醒排尿,改變不良習慣等。
◆ 消除誘發因素,治療包莖、外陰炎、蟯蟲病等疾病。
◆ 父母應鼓勵和安慰寶寶,減輕寶寶的心理負擔,切忌打罵和責罰寶寶。
◆ 口服藥物治療,遵醫囑可睡前服用去氨加壓素,使尿液生成
減少。
◆ 配合中藥治療,遺尿症多由於腎氣不足、膀胱失約所致,治療可采用補腎縮尿的方法。
◆ 至於一些由於器質性疾病如脊柱裂等所引起的遺尿症,則應該請醫生給予治療。
·孤僻症
導致寶寶孤僻症的原因
孤僻症又稱自閉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發病於寶寶出生後及2歲半之間。通常患病的男孩較女孩多。
許多專家對本病的病因進行了大量研究,雖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未能找出確切的原因。研究發現,孤獨症與寶寶神經係統異常有關,如寶寶患腦膜炎、腦炎、鉛中毒腦病、先天性風疹、腦癱、巨細胞病毒、弓形體病、嚴重腦出血等。
寶寶孤僻症的表現
◆ 嬰兒期:大部分孤獨症病兒對人缺乏興趣,獨自一人,不願看別人,回避目光接觸,對母親和親人沒有依戀感。沒有期待被抱起的表示,抱起時身體僵硬,不願與人貼近。不會像正常小兒一樣咿呀學語,要麼哭叫,要麼顯得特別安靜。
◆ 幼兒期:隨著年齡的增長,表現出不願與人交往,對陌生人不陌生、對親人不親。不會與父母和其他人有眼對眼的對視,不注視人,呼之無反應。不與小朋友一塊玩耍,更不可能與周圍的小朋友建立友誼。對周圍的人和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從不尋求安慰。
最佳預防措施
◆ 父母平時應盡量與寶寶多待在一起,表示出關注和愛護,多和寶寶一起做遊戲。
◆ 鼓勵寶寶多與人交流,為他創造與同齡小朋友玩耍的機會,可以避免寶寶患孤僻症。
家庭護理要點
寶寶有孤獨症,首先,父母應正確對待這個現實,泰然處之;其次是學習和谘詢關於孤獨症的知識,正確對待寶寶的疾病;三要堅定對寶寶治療和康複的信心,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正規治療和家庭康複訓練。
◆ 教育治療。在對孤獨症寶寶交流交往的訓練中,與人注視和注意力的訓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應及早進行。
◆ 恢複或促使語言功能的發育。語言的訓練對於孤獨症寶寶的康複最為關鍵,但同時也是非常困難的。這就要求父母對寶寶的治療和康複樹立信心。
◆ 訓練寶寶的社會交流技能。在對寶寶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逐步進行社會交流技能的訓練。
◆ 為控製孤獨症寶寶的某些症狀,如寶寶過分煩躁、焦慮,傷人、傷己,過分沉溺於局限、刻板的動作、遊戲而影響其正常生活,過分挑食導致營養素缺乏等,在醫生的指導下可選用氟呱啶醇、氯丙嗪、氯硝西泮、呱甲酯、納曲酮等進行治療。
·嗜異症
導致寶寶嗜異症的原因
嗜異症亦稱異食癖,是指寶寶在攝取食物的過程中,喜歡吃一些普通人不能進食的東西,而且對吃這些東西感到特別快樂,並逐漸出現對異食的特殊嗜好,進行難以控製的咀嚼和吞食,不吃就不舒服。嗜異症是寶寶時期的一種心理障礙,多發生於2~6歲的寶寶。
一般認為,嗜異症是一種心理失常的強迫行為,與家庭環境不協調有關。如寶寶無人照料,偶爾吃異物,日久成為習慣;如果寶寶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教育,便會產生欲求不滿的心理。作為這種心理的補償,即吞食異物,並成為條件反射。
寶寶嗜異症的表現
◆ 患兒出現食欲倒錯現象,在攝食過程中出現特殊的嗜好,對通常不應該吃的異物,進行難以控製的咀嚼和吞食。
◆ 症患兒的表現是喜食煤渣、土塊、牆泥、砂石、肥皂、紙張、火柴、紐扣、毛發、毛線以及金屬玩具或床欄上的油漆。
◆ 對較小的物品能吞食下去,較大的物品放在口中咀嚼或舔吮。
◆ 他們常常躲開父母偷偷吞食,就是父母發現後也不聽勸阻。
最佳預防措施
◆ 若是因缺鋅、缺鐵等微量元素引起,平時飲食搭配多樣化,糾正偏食習慣,即可預防因營養不全所致“異嗜”。
◆ 若是腸道蛔蟲病引起的異嗜症,應積極治療蛔蟲病,可服驅蛔蟲藥。平時要注意預防蛔蟲病,如生吃蔬菜瓜果要洗淨,或用0.3%的漂白粉溶液浸泡3~5分鍾,餐前便後用肥皂洗手,這樣就吃不進寄生蟲卵,就不會得蛔蟲病。
家庭護理要點
◆ 當發現寶寶吃異物時應轉移其注意力,並拿開異物。
◆ 對嗜異症患兒必須尋找病因,消除可能的誘發因素。腸道寄生蟲者給予驅蟲治療。
◆ 對繼發性的營養不良、貧血等並發症,應給予適當治療。有缺鐵者可給予硫酸亞鐵和葡萄糖亞鐵等鐵劑治療;缺鋅者給予葡萄糖酸鋅顆粒劑治療。
◆ 同時還要注意,小兒嗜異現象是一種心理失常的強迫行為,往往與父母疏忽對寶寶的照料或環境不正常有關。因此,可多給寶寶些關心,切忌簡單粗暴地對待寶寶的異常表現,更不要對寶寶施以責罰,甚至捆縛寶寶的手足。這樣不但不能解除嗜異習慣,反而使他們暗中偷吃上述不潔之物,後果更嚴重!當父母一旦發現寶寶有這種異常表現,最好能夠在治療的同時多多從心理方麵加以疏導,最後幫助寶寶克服惡習,恢複正常的飲食習慣。
父母須知
缺鋅可引起味覺素分泌減少,不易引起味覺,或造成味覺減退、味覺敏感消失,或致味覺紊亂,發生食欲缺乏、厭食或異食癖等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