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抽動、穢語綜合征(1 / 3)

·導致寶寶抽動症的原因

抽動—穢語綜合征又稱抽動症,是一種以運動、言語和抽搐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征或行為障礙。是寶寶較常見的心理行為疾病,以2~12歲年齡段之間發病為多,男孩多於女孩。

一般寶寶在受到精神刺激或患有身體疾病時,容易誘發本病。

寶寶患抽動症的表現

抽動—穢語綜合征以眼、麵部、四肢、軀幹部肌肉不自主抽動,或伴有喉嚨異常發音及汙穢語言為主要表現。

抽搐突然、快速而複雜。常由麵部開始,逐漸波及頸、肩部肌肉而後達軀幹及上下肢。患兒不由自主地頻繁擠眉眨眼、斜眼、揚眉、張口、縮鼻、做怪相等。頭頸部抽動表現為點頭、搖頭、斜頸、挺頸、扭脖子、聳肩膀等。軀幹部的抽動表現為挺胸、扭腰、握拳、甩手、舉臂、踮腳、抖腿、步態異常等。喉中發出似清嗓子或幹咳等異常聲音,或發音時重音不當,或如犬吠;可同時伴有穢語、咒罵,或隨地唾沫。

所有形式的抽動都可因應激、焦慮、厭煩、疲勞、興奮、感冒發熱而加重,都能因放鬆、全身心投入某項事情而減輕。如看電視、讀書或做遊戲時,抽動隨之減少。

家庭護理要點

◆ 作為抽動症患兒的父母,首先要正確對待寶寶,由於寶寶的抽動、甚至說髒話是一種病態,而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以粗暴的態度或行為對待寶寶。若對孩子進行打罵或不適當的懲罰,隻能加重孩子的病情。

◆ 學習和了解抽動症的一般知識,基本掌握孩子發病的原因、症狀類型、發病規律,積極配合醫師對孩子進行正規治療。

◆ 按照醫師的要求,合理安排好寶寶的日常生活,盡量避免寶寶的過度興奮或緊張。

◆ 消除自身的心理壓力,不要以為寶寶有這種病就抬不起頭來,對與寶寶常接觸的親屬、小朋友的父母、老師說明寶寶的病情,以使他們配合治療。

◆ 為了使抽動症患兒早日康複,合理安排他們的飲食非常重要。富含蛋白質和卵磷脂的動物肝髒、心髒、魚、雞蛋、大豆及豆製品、核桃仁、牛奶,鋅、鐵含量較高的瘦肉、動物血、花生、黑木耳、卷心菜等可以多吃一點。

盡量讓寶寶少吃零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調料應該少吃;少吃糖(每天5克左右);不吃含鉛的食品如鬆花蛋、貝類、紅蝦、葵花籽、爆米花等膨化食品;盡量少給抽動症的寶寶吃含添加劑的食品,多讓寶寶吃在家庭烹飪的食品。

·寶寶多動症

導致寶寶多動症的原因

寶寶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或腦功能輕微失調(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寶寶行為異常問題。這類寶寶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麵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等。導致寶寶多動症的原因有如下幾個:

◆ 飲食不當。現在的寶寶大多營養良好,但很多父母唯恐寶寶挨饑受餓,本來進食已經不少,但還是繼續鼓勵寶寶多進食,以致寶寶的消化係統功能紊亂。初起即腹脹甚或腹瀉,日久即出現厭食,或雖不厭食,但消化功能不良出現腹瀉、便秘。久而久之,可使寶寶營養不良而出現諸多相應症狀。

◆ 穿戴過多。很多父母唯恐寶寶受涼,經常給寶寶添衣加被,卻不知穿著太多,體內需要散出的熱量無法及時排出而使寶寶經常流汗,久之,即成陰虛之體。

◆ 熱病治療不徹底。許多寶寶患發熱疾病如流感,治療過程中但見飲食好轉,體溫剛正常,即中止治療,以致餘熱未盡、耗氣傷陰。

◆ 活動量較大、出汗較多,也可容易出現偏瘦、陰虛之症。

寶寶多動症的表現

◆ 嬰兒期主要表現為易興奮、多哭鬧、睡眠差、喂養難和不易養成良好的習慣。到了會爬行的時候,大人稍不注意,就會爬出搖籃或從床上摔到地下。

◆ 幼兒期表現為注意力難集中、動作不協調、行為無目的、缺乏控製力、少靜多動。學走步的時候,不是在大人的攙扶下一步一步地走,而是以跑代走,一丟開手就會馬上摔倒。

◆ 行為過分,粗心大意,做事常常有始無終,行為障礙,易衝動,愛影響別人學習,破壞性強,說謊,多有一些不良習慣,如挖鼻孔、咬指甲等。

◆ 認知障礙,繪圖、唱歌能力差,分不清左右。

◆ 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盡管智力正常,但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掌握所學的內容。

◆ 性格倔強、大膽、好冒險。

◆ 情緒不穩,易激怒,常為一點小事大哭大鬧,甚至打人、摔東西等。

最佳預防措施

◆ 俗話說得好:“小兒身要安,三分饑與寒。”往往飲食過飽,小兒的消化功能不足以消化如此過多的食物,致使小兒的胃腸功能紊亂,預防的唯一措施,就是禁止過多飲食,以雖覺飽但還想吃為原則。

◆ 小兒有多動少靜的特點,因此寶寶的穿著應比成年人適合時令的穿著略少為宜,以既不寒冷又不常出汗為度。

◆ 患熱病如流感後應徹底治療,以在症狀消除,其他一切生理指標正常的情況下,再繼續用藥抗感染2~3天鞏固療效方可。

◆ 活動量過大而出現病態者,應誘導、鼓勵其適當地沉靜,使其動靜有度,不急不躁,有利於身心健康。

家庭護理要點

◆ 父母要了解多動症的一般知識,分析寶寶的多動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按照醫生的要求,創造良好的家庭治療氛圍。

◆ 在掌握寶寶疾病規律的基礎上,幫助寶寶避免過度興奮、激動與過度疲勞。

◆ 克服對寶寶簡單粗暴、不講道理以及保護過度、溺愛無邊等不良的家庭教養方法。用正確的態度關心和愛護寶寶,有微小進步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寶寶入睡、起床、吃飯、學習、遊戲等要有規律,不能遷就。

◆ 教育應循序漸進,不能過分苛求。對不正當的言行,應好言相勸,不能製定太多的清規戒律。

◆ 要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正規治療。適當用藥,可選呱甲酯

治療。

◆ 多動症患兒在飲食上,應堅持“三多三少”的原則。“三多”是指多吃富含蛋白質和卵磷脂的食物,多吃含鋅食物和多吃含鐵食物。“三少”是指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含酪氨酸及甲級水楊酸的食物,少吃糖。

0~3歲的寶寶正處於身體生長發育階段,肝腎功能、中樞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尚未發育完善,對許多藥物極為敏感。因此,合理用藥至關重要。一旦寶寶生病需要使用藥物,父母千萬不可自作主張,隨意給寶寶用藥。

·寶寶家庭藥箱

·退熱藥

發熱為寶寶最常見的症狀,家中應常備一些複方阿司匹林小兒APC、複方氨基比林、小兒退熱栓等。

⑴小兒常用退熱藥的種類

◆ 對乙酰氨基酚:適用於2歲以上的寶寶。輕度發熱(38℃以下)用較小劑量;38℃以上用中度劑量;39℃以上用大劑量。

◆ 小兒苯巴比妥:價格便宜,療效好,適用於嬰幼兒。除有退熱作用外,還有止驚的作用,可預防寶寶高熱驚厥。

◆ 美林寶寶退熱口服液:主要成分是布洛芬,藥效能維持8小時左右。

◆ 健兒清熱液:屬於中藥,主要針對沒有超過38.5℃的低燒,除有退熱作用外,還有幫助排便、排毒的作用。

◆ 冰爽貼:屬於物理治療方法,在低熱時使用效果較好。對容易高熱驚厥的寶寶,冰爽貼可以和退熱藥一起使用。對皮膚過敏的寶寶,一旦皮膚出現紅疹,應立即停用。

◆ 小兒退熱栓:寶寶高熱時使用退熱栓效果很好。使用時先去除包裝,讓寶寶側臥,暴露肛門,然後緩緩推入退熱拴直至全部沒入。

⑵未滿6個月的寶寶禁用退熱藥

一般未滿6個月大的寶寶,醫師通常不使用退熱藥,而是會建議采取物理降溫。這是因為寶寶的肝、腎功能不完善,對藥物比較敏感。

常用的幾種降溫方法有:減少衣被、暴露部分肢體、溫水浴、枕冷水袋或降低室溫。體溫正常後應立即停止降溫。如果誤用退熱藥會使體溫迅速下降以致體溫不升(低於35.5℃),出現拒奶、反應差、不哭、麵色蒼白等情況。

⑶什麼時候使用退熱藥

退熱藥隻能在寶寶發熱時才能使用。如果父母擔心寶寶發熱,為了預防,在寶寶不發熱的時候也用退熱藥,就會導致寶寶出汗過多,丟失電解質過多,造成低溫,出現虛脫,甚至休克。因此,寶寶發熱時應以物理退熱為主,隻有當寶寶體溫超過38.5℃時,且寶寶顯得全身無力癱軟、情緒不佳、沒有食欲,不能正常地吃、喝、睡時,才使用退熱藥。

萬一體溫不降反升到39℃,若寶寶仍有食欲和體力,也不一定要用退熱藥,或許隻需要補充電解質、液體和用冰敷降溫即可。

退熱藥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因此,最好飯後服用,多飲水,出汗後換衣服。胃潰瘍者忌用,長期服用者要定期查血象。

退熱藥可以將體溫下降,但仍要盡量在降溫的同時,幫助寶寶恢複體力,才能讓寶寶恢複健康。

父母須知

這裏提醒父母,盡可能選擇對胃影響小的退熱藥物,以減少胃黏膜損傷。退熱藥要在餐後吃,避免給寶寶空腹服藥。

·感冒藥

感冒是由不同類型的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黏膜急性感染。主要症狀為鼻涕、噴嚏、鼻塞、幹咳、咽痛等症。由於目前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對感冒的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解除鼻充血,減少鼻分泌物,減輕發熱、頭痛等症狀。給寶寶選用感冒藥時,最好是一種藥能達到療效,避免頻繁換藥或重複用藥。

⑴小兒感冒藥的種類

●板藍根衝劑: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病毒性感冒,咽喉腫痛。小兒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開水衝服。

●雙黃連口服液:主要用於感冒發熱,咳嗽,咽痛。包裝:每支10毫升,清熱解毒。1歲以下的寶寶每次1/3支,每日3次;1~3歲以上可以每次1/2支,每日3次。

●小兒感冒衝劑:當寶寶受了風熱,引起發熱、咳嗽、鼻塞、痰黏痰多或流行性感冒時,可服用小兒感冒衝劑。該藥包裝每袋為12克。1歲以下每次服用6克,每日2次;3歲每次服用6~12克,每日2次。

●小兒速效感冒顆粒:用於傷風引起的鼻塞、頭痛、咽喉痛、發熱等。用法用量:每包6克,開水衝服,一次服用量:1~3歲1/2包,每日3次。

●泰諾寶寶感冒口服液:複方製劑,治療感冒的主要成分是酚麻美敏。適用於2歲以上的寶寶因普通感冒、花粉過敏等引起的鼻塞、咳嗽、眼部發癢、流涕、打噴嚏、頭痛、低熱等。2~5歲每次服5毫升,每日3次。

●同仁堂感冒清熱顆粒:屬於中成藥,冬季寶寶出現風寒感冒初期使用最有效。它除了可以緩解感冒的一般症狀,還有清熱解毒作用。用藥與劑量見下頁。

⑵寶寶感冒時如何選擇中成藥

●風寒感冒:主要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無汗、鼻流清涕、咳嗽咽癢、舌苔薄白等。治宜疏風散寒、解表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