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寶寶用藥方法(2 / 3)

由於麻黃堿有收縮血管的作用,能暫時減輕充血,使鼻腔通暢,但其後有擴張作用,不久鼻塞又出現,這是藥物作用的正常過程。但最好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麻黃堿,新生兒最好不用。

由於寶寶對周圍環境缺乏足夠的認識,控製自己行為的能力差,加上動作協調性差,因而不可避免有時會發生意外。由於意外的發生是不可預見的,寶寶病情的發展也比大人快得多,因此,父母掌握一些家庭急救的基本方法十分必要。

·父母必知的急救常識

家庭常備急救物品

包括體溫計、剪刀、鑷子、醫用膠帶、一次性注射器、紗布、棉球、棉簽、止血帶、繃帶、熱水袋、冰袋、創可貼、2%碘酒、75%酒精、過氧化氫、風油精、紅藥水、紅花油、退熱藥、燙傷藥、抗生素軟膏、氟輕鬆軟膏、爐甘石洗劑、紅黴素軟膏、雲南白藥等。

家庭急救的處理步驟

寶寶一般都活潑好動,貪玩而又不知道危險,對危險的事情毫無戒備,因此常常發生意外事故。當寶寶發生意外之後,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驚嚇倒孩子,你唯一要做的是在醫生到來之前,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

⑴檢查現場

首先要做的就是檢查現場。要仔細查看現場有沒有會對你和寶寶造成危險的因素。

⑵去除危險因素

如電擊傷者,應立即切斷電源;發生火災時應迅速脫離火災現場;一氧化碳中毒者,應立即開門窗通氣並把患兒轉至空氣流通的地方;溺水者應立即從水中救出,等等。

⑶檢查生命體征

如果你可以走到寶寶的身邊,要檢查以下三項內容:呼吸道、呼吸和脈搏。如果在這三項檢查中發現了問題,通常說明寶寶的狀況很糟糕,需要急救。

首先要檢查呼吸道是否暢通和呼吸是否正常。觀察寶寶的胸部,查看每次呼吸胸部上下起伏的狀況;聽呼吸的聲音是否正常;把手放到寶寶的嘴邊感覺空氣的流動情況。

然後查看寶寶的脈搏或者心跳情況。你可以把耳朵貼在寶寶的胸口處聽寶寶的心跳;用手指摸寶寶的脖子,檢查寶寶的頸動脈脈搏,或者用手指摸寶寶的手腕,檢查寶寶手腕處的脈搏。即便你感到有脈搏,也要檢查一下脈搏是否太快或者太慢。摸摸寶寶手腳的溫度,查看寶寶的皮膚顏色。如果發現寶寶的膚色呈青色或者灰色,說明寶寶體內循環中氧氣在減少。之後要檢查是否有出血。如果寶寶已經昏迷,則再次檢查其呼吸以及脈搏,並且再次檢查是否出血。

如果寶寶不能移動身體,不要試圖自己移動他,可尋求他人的

幫助。

⑷疏通呼吸道

呼吸道是鼻子、嘴和肺之間的通道。當寶寶昏迷時,他的舌頭可能向後滑堵住呼吸道,所以疏通寶寶的呼吸道,對於挽救寶寶的生命十分重要。

●讓寶寶躺在平坦堅實的地方。

●一隻手放在寶寶的前額,另外一隻手放在寶寶脖子的下麵,輕輕按住寶寶的額頭使其頭部向後傾斜。

●把手從頸後撤出,抬起寶寶下頜骨部分,將下巴向前推。這樣可以同時使舌頭伸平和疏通寶寶的呼吸道。

●再檢查一遍呼吸,如果寶寶在你把他的頭向後仰起並疏通了呼吸道後仍然沒有呼吸,查看他的嘴裏有沒有什麼東西卡住了。

●把寶寶的頭轉向一側,把食指放入其口中,在嘴裏四處試探一下,迅速取出你碰到的東西。小心不要將其推入寶寶的喉嚨裏。

⑸就地進行心肺複蘇

父母一定要學會兩種救命的方法,即人工呼吸、心髒按壓。受傷寶寶如呼吸心跳停止,應迅速施行心肺複蘇。即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髒按壓。在不間斷救治的同時,可呼救醫務人員。呼吸心跳複蘇後,方可搬動或轉送醫院。

⑹適當進行應急處理

如有出血的寶寶,可采用止血法止血。對受傷部位進行簡單的處理,需要進行固定的,可就地取材進行固定或包紮。對傷情較重或神誌不清的患兒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如解開衣扣,檢查口腔有無異物,舌頭有無後墜,呼吸道是否通暢等。另外還要注意對寶寶的身體保暖,以免引起凍傷。

⑺防止殘疾的發生

如發生撞傷時,常致脊椎骨折,當懷疑是骨折時,運送時一定要用門板之類的平板抬送,如果在急救時處置不當,會遺留下殘疾,造成終生不幸。父母往往因為缺乏這方麵的常識或者疏忽大意,仍讓患兒走動,或用繩索、帆布等軟擔架抬送患兒,有的父母對患兒采用或背或抱的辦法送醫院,使得患兒的脊椎骨折,疼痛劇烈,甚至會造成休克,加重病情。

⑻盡量減輕寶寶的痛苦

寶寶出現意外後,父母要冷靜,注意語言溫和,動作輕柔,不要驚慌失措。有些寶寶病危時神誌清醒,如果父母隻認為救命要緊,對其他方麵不管不顧,也會對寶寶的身體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

⑼及時撥打120

發生意外事故時,首先要采取正確的急救方法,同時撥打急救電話,及時送醫院進行救治。撥打急救電話時,請盡可能詳細地提供如下信息:

●你的電話號碼和姓名。

●患兒所處的位置,包括地址、標誌性建築物等。

●盡你所知說明具體情況:包括寶寶的狀況——清醒程度、呼吸情況、流血否、是否有骨頭刺出皮膚、能否移動等。

●需要急救的人的數量等。

●詳細說明已經采取的急救措施及處理經過。

●在接線員問完所有問題之前,不要掛斷電話。

心肺複蘇操作方法

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結合的技術稱作為CPR——即心肺複蘇術。現場實施複蘇方法要注意3個方麵。

◆ 呼吸道。首先必須暢通呼吸道,吸出鼻和口腔內分泌物及異物;去枕,仰起頭部,抬起下頜,使舌頭離開喉嚨的後壁,伸展頸部保持氣道通暢。

◆ 呼吸。如果寶寶沒有呼吸,必須給予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捏住孩子的鼻子,將空氣吹進寶寶的口內,使寶寶的肺膨脹,直到可以看到他的胸部逐漸擴張。

◆ 血液循環。使患兒仰臥在木板上,對胸部實施心外按壓,促使血液從心髒流向全身。如果是嬰兒,就用兩個手指按壓胸骨下半部分;如果是幼兒,用一個手掌按壓。心外按壓與人工呼吸一起進行,5次按壓,給1次人工呼吸。

⑴嬰幼兒的人工呼吸

●使寶寶仰臥,清理其口腔、鼻腔。

●將寶寶的頭稍向後傾斜,父母深吸一口氣屏住,把嘴密蓋在寶寶的嘴和鼻子上,逐漸地將氣吹入嬰兒的肺內,如果操作合格,可看到寶寶的胸部擴張,停止吹氣後寶寶的胸部回縮。

●大約每分鍾重複30次,直到醫務人員到達或寶寶開始自己呼吸。

⑵較大小兒的人工呼吸

●將寶寶麵部朝上平臥,頭部盡量後仰,父母用手指把所有的口腔異物取出,清潔寶寶的口腔。

●捏住寶寶的鼻子,使鼻孔封閉,父母深吸氣後,將嘴對在寶寶的嘴上(不能漏氣),用力把吸入的氣吹入寶寶的肺內。

●大約每分鍾20次口對口呼吸,直到醫務人員到達或寶寶有自主呼吸為止。

·氣管異物

寶寶經常會把一些不能咀嚼和不容易消化的小東西放進自己的嘴裏,在進食或玩耍時,常因跑鬧、驚嚇、跌倒或哭笑將食物或小玩具誤吸入氣管,在無意間發生被小物件噎住呼吸道的意外,處理不當會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死亡。

⑴寶寶噎住的表現

會造成寶寶呼吸道堵塞的物件非常多,例如香腸、湯圓、果凍、粉條、麵條、沒充氣的破氣球、塑料軟球等。

輕者僅咳嗽幾聲,很容易被父母忽視。若異物卡在細支氣管不能咯出來的話,則會反複發生肺部感染。

如果呼吸道被更多地堵住,寶寶將根本不能說話、哭泣、呼吸困難或者咳嗽。

重者表現為突然劇烈咳嗽、呼吸困難、聲音嘶啞、麵色蒼白,繼之變為青紫,甚而失去知覺,昏倒在地。若不及時搶救,異物完全堵塞氣管,則會危及生命。

⑵應急處理措施

寶寶的呼吸道非常狹窄,若氣管被阻,臉部就會發黑,如不能及時將異物清除,很快就會缺氧,在短時間內可能就會停止呼吸甚至死亡。因此,當寶寶出現異物嗆入氣管的情況時,父母可采用以下兩種方法盡快清除異物:

對於嬰兒,父母可立即倒提其兩腿,頭向下垂,同時輕拍其背部。這樣可以通過異物的自身重力和嗆咳時胸腔內氣體的衝力,迫使異物向外咳出。

對稍大一些的寶寶,可實施海姆利克氏操作法——猛擊腹部。

●站在孩子的身後,讓孩子背靠著你的身體站立。

●將一隻手放在寶寶腹部底端,用另一隻手找到寶寶的肋骨邊緣,握拳放在這個地方。

●用你的胳膊環繞寶寶,把一個緊握的拳頭(大拇指衝著身體的方向)放在你剛剛找到的那個地方,用另一隻手放在這個拳頭上麵,

抓緊。

●向內上方猛擊三下,以促使橫膈抬起,壓迫肺底讓肺內產生一股強大的氣流,使之從氣管內向外衝出,逼使異物隨氣流直達口腔,將其排除。

若上述方法無效或情況緊急,應立即將患兒急送醫院。

⑶加強預防措施

氣管異物在寶寶身上尤為常見,家庭中的預防是最重要的。常見的易誤入寶寶氣管的異物有:花生、瓜子、豆類、小果凍、葡萄、針、玻璃珠、石子、玩具零件、筆帽等等。父母們一定要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為寶寶購買玩具時,要查看是否適合3歲以下的寶寶。在外包裝上,一般有詳細的說明,如果裏麵有小零件,則不適合。

●培養成寶寶良好的進餐習慣,在進餐時,不要說話、大笑、跑跳,更不要訓斥寶寶。

●家中寶寶能觸及的地方,不要放細小物品,如扣子、錢幣、小球等等。

●寶寶吃東西時,一定要有人看護,並要看著他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