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寶寶用藥方法(3 / 3)

●寶寶吃果凍、花生、瓜子、葡萄、爆米花、水果糖等食物時,要格外小心,而且盡量不要讓寶寶吸入口中,而要用勺子放入口中。尤其是果凍,它質地柔軟,進入氣管後極易隨氣管變形,完全堵住呼吸道,因此最好不要給小寶寶吃。

●叮囑寶寶不要口中含著東西跑,也不要讓寶寶養成嘬食食物的習慣。

●寶寶睡覺前,不要口中含著食物入睡。

●大些的寶寶換牙時,要讓寶寶及時將掉落的牙齒吐出。

·魚刺卡喉

魚不僅味美,色香,而且還營養豐富,可為寶寶的發育成長提供豐富的營養,特別是富含對大腦發育有幫助的DHA,於是父母都會讓寶寶多吃魚。但如果加工不當,或寶寶不慎將魚刺卡在喉嚨裏,就會給寶寶帶來痛苦。

⑴確認是否卡刺

先確認是否有魚刺卡喉,有時會因為寶寶進食過快,魚刺擦傷黏膜,造成魚刺卡住喉嚨的假象。給寶寶喂些溫開水,觀察他吞咽的情況。如果寶寶吞咽時有痛苦的表情,甚至有反胃、嘔吐的現象,就表明的確有異物卡在寶寶喉部。

⑵應急處理措施

●如果魚刺比較小,紮入比較淺,可以讓寶寶做嘔吐或咳嗽的動作,或用力做幾次“哈、哈”的發音動作(注意咳吐時不要咽口水),利用氣管衝出來的氣流將魚刺帶出。

●如果魚刺咳吐不出,先讓寶寶盡量張大嘴巴,然後用手電筒照亮寶寶的咽喉部,用小勺將舌背壓低,仔細檢查咽喉部,主要是咽喉的入口兩邊。如果發現刺不大、紮得不深,且所處位置較容易觸到,就可用長鑷子夾出。

●魚刺夾出後的兩三天內也要注意觀察,如寶寶還有咽喉痛,進食不正常或流口水等表現,一定要帶寶寶到正規醫院的耳鼻喉科做檢查,看是否有殘留異物。

●較大的或紮得較深的魚刺,無論怎樣做吞咽動作,疼痛不減,喉嚨的入口兩邊及四周均不見魚刺,就應立即去醫院治療。

父母須知

當魚刺卡喉時,在未檢查魚刺大小的情況下,千萬不能讓寶寶囫圇吞咽大塊饅頭、蔬菜、米飯等食物,或者大口喝醋。也許有時這樣做可以把魚刺除掉,但大多數情況下,這樣不恰當的處理,不僅不會把魚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嚴重時感染發炎就更麻煩了。

·出 血

人體的血液量大約相當於體重的1/13。若血液一次失去超過15%就可能有休克現象,超過30%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如寶寶有大量出血的現象,絕不可掉以輕心。

⑴識別動靜脈出血

動脈出血時,血的顏色呈鮮紅色,出血量會比較大而且快速,也比較危險,這類出血常見於嚴重的外傷,如割傷、劃傷等。

靜脈出血時,血的顏色呈暗紅色,血流比較平穩,除非出血量大,否則會比動脈出血容易控製。靜脈出血常見於撕裂傷或較淺的切割傷。

⑵應急處理措施

●用一塊幹淨的布直接按在出血位置,如果沒有布,可以用手指或者手掌直接按壓。

●如果可能,將患處高舉過心髒,並且用力直接按住傷口,同時用力將傷處向傷口下麵的骨頭處擠壓。

·父母須知

若有嚴重出血或損傷,寶寶應躺下,頭低腳高位,以預防休克。

●寶寶流血止住後,要用幹淨的紗布幫寶寶包紮傷口,防止空氣中的細菌侵蝕傷口或再次出血。

●在包紮傷口前,可以在傷口處用碘酊塗擦傷口,殺滅傷口處的各種病菌,防止寶寶傷口感染。

●如果流血比較急,千萬不要使用止血帶,通常需要直接按住傷口至少15分鍾。如果按了30分鍾仍舊不能止血,或者血噴湧而出,就需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當你或者你請別人打電話請求進一步的緊急醫療幫助時,要一直按住傷口。

觸 電

電擊傷俗稱觸電,是由於電流通過人體所致的損傷。大多數是因人體直接接觸電源所致。觸電與燒燙傷的傷害有類似處,不過燒、燙傷傷害較表淺,觸電傷害較深入,嚴重時可能造成三級、四級灼傷。

⑴應急處理措施

父母可仔細觀察寶寶,一旦發現寶寶有休克、身體發紫或是意識不清、呼吸、心跳停止的現象,可先做初步處理,再送醫急救。

●切斷電源。如果寶寶觸電,不要碰他,應以最快的速度使寶寶脫離電源。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關閉電源,如果不能關閉電源,就用一個幹燥的非金屬物體,如幹燥的竹竿、木棍、塑料玩具等非導電物將電線從觸電寶寶的身上挑開。

●開放寶寶的氣道。讓寶寶麵朝上平臥,一手放在額頭上將頭略微仰,另一隻手將下頜輕輕抬起,判斷寶寶有沒有呼吸。

●進行人工呼吸。如果寶寶沒有呼吸或呼吸不規整,要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對寶寶實施口對口吹氣,吹氣時要觀察寶寶的胸部,輕微起伏即可,避免過度進氣引起肺泡破裂。吹氣後要停留1秒鍾再離開寶寶的嘴,使其胸部自然回縮,氣體從肺內排出,連續2次吹氣。

●進行胸外心髒按壓。如果2次人工呼吸後寶寶仍然沒有意識、沒有呼吸,需要進行心髒按壓。將寶寶平放在硬地或木板上,救護者在寶寶的一側或騎跨在其腰部兩側,一手的掌根放在寶寶胸骨中下部,另一隻手按在第一隻手的手背上,有節奏地按壓胸骨下半段,使其下陷3~4厘米,速度每分鍾100次左右,按壓和放鬆時間大致相等。搶救1歲內的寶寶可把一手放在胸骨中下1/3處,用掌根按壓,深約2厘米,連續按壓30次。以2次人工呼吸和30次心髒按壓為一個循環,不間斷地搶救,直至醫務人員到來或寶寶蘇醒。

⑵加強預防措施

因寶寶年齡小,不具備安全用電的知識和能力。要預防寶寶觸電,父母平時就要加強防範,盡量讓寶寶遠離所有電器、電線,並注意電線是否因年久失修而有破損的現象。家中插座的位置也要安裝在寶寶觸摸不到的高度,或是采取一些安全保護措施。有些電動玩具的絕緣效果不佳,也要避免給寶寶玩耍。

●不要用濕手去開燈、關燈或觸動其他電開關,而且要培養成用幹淨的手開關電源的好習慣。

●牆壁上接出來的多用插座都是通電的,千萬不能用手指、小刀、鋼筆等觸、插、捅,那樣是非常危險的。

●在室外玩耍時,千萬不要爬電線杆,也不要在電線杆附近放風箏。在路上、野外或大風天氣時,遇到落在地上的電線,一定要繞行,因為那可能是帶著高壓強電的電線。

●在雷雨天不要到高樹及古老的建築物下避雨,同時絕對不要將金屬器物握在手中。

父母須知

父母不要將吹風機、卷發棒或電動牙刷放在有水的地方,也不要在有水的地方使用這些東西。所有電器在使用完後,都應及時收好,避免寶寶接觸。

燒燙傷

寶寶燒燙傷高發於夏季。夏季寶寶穿衣較少,皮膚外露,特別是對於剛剛學會爬或走路的寶寶,自我保護能力很差,好奇心又強,極易發生踢倒開水壺或者打翻熱湯之類的事情。由於寶寶的肌膚比較嬌嫩,輕者燒燙傷部位留下疤痕,重者危及生命。

⑴燒燙傷後的應急處理

寶寶發生任何燒燙傷時,父母都應先冷靜下來,做各種正確的緊急處理,才能盡可能地降低燒燙傷對寶寶皮膚所造成的傷害。如果是傷口範圍占整體麵積的10%以上的深度傷口,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燒燙傷緊急處置的第一步是降溫。寶寶穿著褲子和襪子被熱水潑灑到時,若無法馬上脫下,可泡到浴缸裏再脫掉,接著再用洗臉盆、舀水盆或浴缸中的水浸泡燒傷的部位,用自來水大量衝洗,替傷口降溫。20分鍾到半個小時左右的降溫時間即可。

傷口麵積過大時,寶寶身體容易受到風寒,最好能中間稍作休息後再繼續降溫的工作。冷水降溫不僅可以延緩燒燙傷所引發的組織障礙的速度,還具有鎮痛的效果。降溫後直接蓋上消毒藥布、幹淨的手帕或紗布送往醫院治療。

⑵化學性灼傷的應急處理

●無論酸堿度如何,受傷後要立刻用流動的自來水衝洗受傷部位,至少30分鍾。

●絕對不要把寶寶的受傷部位泡在水裏,因為化學物質擴散,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受傷。

⑶燒燙傷後的飲食調養

傷後1~2天寶寶要少進食,可喝一些淡糖鹽水以補充體液,第3天以少量試餐開始,如米湯等,每天3~6次,以後逐步增加牛奶、肉湯等,每天可進3~8餐,以清談、易消化飲食為宜。1周後可將流汁飲食改為半流汁飲食,進食肉末粥、蒸蛋等。若寶寶消化功能良好,飲食可逐步恢複同一般病人。

父母要注意少給寶寶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薑、蒜等。

⑷加強預防措施

小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容易發生燙傷,許多燙傷的發生多與父母的疏忽有關,因此有效地預防燙傷,父母職責重大。

●給寶寶洗澡時,父母一定要先試水溫,避免水溫太熱,燙傷寶寶。用澡盆洗澡,一定要先倒涼水,再倒熱水,以免寶寶誤入熱水。

●家裏的熱水瓶、燒水壺、熱水杯、湯鍋、粥鍋、火鍋等都是危險的熱源,這些都應當放到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電熨鬥用完後,及時放到安全處,寶寶好奇,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用手去碰,結果一定會造成燙傷。

●教育寶寶不要在廚房打鬧,反複講明不能玩火、火柴以及煤氣灶具,並告之它的危險性。

●寶寶發生燙傷,父母也不必緊張,以免手忙腳亂,耽誤及時送醫院治療。

·溺 水

溺水是寶寶常見的意外事故。溺水主要是氣管內吸入大量水分阻礙呼吸,或因喉頭強烈痙攣,引起呼吸道關閉、窒息缺氧。寶寶溺水後表現為麵部青紫、腫脹、雙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氣管充滿血性泡沫;肢體冰冷,脈細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如得不到及時搶救,就有可能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