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領導力根本: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發展能力 (3)(1 / 3)

寶鋼薪酬分配堅持以崗位價值為基礎、與企業經營效益相匹配的基本方針,堅持“圍繞業務發展、支撐公司戰略”的功能定位,優化和提高薪酬激勵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嚐試建立市場化薪酬體係和中長期激勵機製。

1988年起,經國家批準,寶鋼實行了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拉開了勞動工資配套改革的序幕,實行了崗位技能工資製,突破了八級工資製中長期存在的“論資排輩”的做法。之後,分別在1993年、2002年實行了崗效薪級工資製和崗位工資製,同時針對核心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推出了能級工資製和目標薪資製,力求做到薪酬與公司效益、團隊績效、個人業績掛鉤。

2006年以來,為促進核心技術和管理要素參與分配、共享企業發展成果,進一步加大對核心研發、技術、管理人才的吸引、保留和激勵,先後探索了寶鋼股份限製性股票、矽鋼團隊貢獻累積金、資源開發團隊績效單元獎勵等中長期激勵機製。2008年以來,支持和服務於多元產業協同發展的戰略需要,按照市場化原則,以“不同產業、不同市場、不同人才規律、不同管理機製”的思路,陸續實施了多元產業薪酬激勵模式的市場化改革。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寶鋼不斷深化人力資源管理改革的實踐探索,是與關愛員工、努力提升員工的生活品質結合在一起的。90年代初,寶鋼提出,到20世紀末,在勞動生產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前提下,寶鋼員工實現“三個一”:年收入一萬美元,有一套房,有能力買一輛小汽車。這一願景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員工的工作激情。

寶鋼在1991年就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現代化管理”的理念,並相應采取了一係列舉措。1992年起,在國內率先實行員工帶薪休假製度。1993年起,在國內率先實行5天工作製。1995年起,為員工建立了補充養老保險製度。2002年起,推出了“金色降落傘”商業養老保險計劃。2008年起,對補充養老體係進行了係統改革,推出了覆蓋全集團的企業年金計劃。寶鋼以高度的責任感關注和關心困難群體,關愛員工的身體健康。2001年,建立了大病救助基金。2005年,完善了幫困救助體係。2006年,推出員工意外綜合保險,並在2009年覆蓋全集團。2008年,推出了離崗人員生活費與養老金增長聯動機製和個人應繳“三金”由企業補貼的方案。2005年,建立了員工健身計劃,並在2009年在集團範圍推廣。

二、解決好兩個關鍵問題

寶鋼已經進入二次創業的新的發展階段,人力資源發展要與二次創業緊密聯係起來。馬克思指出:“主要生產力,即人本身”。在以知識經濟為主要特征的當今時代,人力資源對於企業競爭力正變得空前重要。“人力是一種資源而不隻是成本。最明智的管理者已經意識到:通過人力管理,可以實現預期的結果和目標。”二次創業最重要的是提升軟實力,核心是提升人力資源發展能力。

胡錦濤2010年5月25日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從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展成為人才資源大國,各類人才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大顯身手,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人才發展總體水平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30多年來,寶鋼在人力資源發展方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近幾年來,寶鋼主要領導多次指出,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開發還不能適應寶鋼二次創業的要求。當前,寶鋼人力資源發展需要解決以下兩個關鍵問題。

一)各級領導人員集中足夠精力於人力資源發展

對企業而言,人力資源發展至關重要,各級領導人員理當集中足夠精力於人力資源發展。鄧小平指出:“要挖掘人才,要不斷造就人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要做這件事。隻要有人才,就可以創造出技術,事業就興旺發達。”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不少領導人員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也許很關心人事調配,很關心用誰不用誰,然而並不重視應該以什麼標準用人,以什麼方法用人,以及怎麼發現和培養人才;他們也許很關心薪酬分配給多少錢,但是並不重視依據什麼來分配,怎麼分配以獲得有效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