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領導力根本: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發展能力 (3)(3 / 3)

人力資源發展的製度創新需要結合寶鋼實際,紮實推進。要深化企業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培養造就高素質的領導人員隊伍。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提高用人公信力,力求在“能進能出”、“能上能下”方麵有所突破,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製。盤活人力資本存量,發掘人才潛能,促進人才脫穎而出,努力做到人才適配、結構合理、分布有序,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認真貫徹績效導向原則、市場化原則和促進和諧原則,加強和改進薪酬管理。優化員工發展機製。把員工成長和寶鋼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員工與寶鋼共同發展。

人力資源發展的製度創新,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是實行精幹、高效的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列寧高度重視提高勞動生產率問題。他指出:“勞動生產率,歸根到底是使新社會製度取得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列寧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迅速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法和形式:有大工業作為物質基礎,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加強勞動紀律,支持群眾創造性的倡議,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改善勞動組織,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教育水平等等。

我國國有企業長期存在勞動生產率低下的問題。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小平指出:“我們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就是管理問題。實際上我們不懂得管理。什麼事情要發展,首先想到的就是增加人。”“一個企業本來一千人就可以了,可它有兩三千人。”“引進技術改造企業,管理要完全按照外國的辦法,編製人數不能超過。”朱鎔基在1993年曾經指出:“人浮於事是國有企業麵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大體上講,要保證國有企業正常運轉隻留現有人數的三分之一就夠了,剩下那三分之二是富餘的。”經過持續改革,這種狀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是應該清醒地看到,問題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就寶鋼而言,提高勞動生產率仍然是我們麵對的一個相當艱巨的重大問題。能否破解這一難題,直接關係到寶鋼二次創業、科學發展能否成功。對此,我們務必增強意識,落實行動,實現新的突破。

基本條件之二:方法創新—為人力資源發展提供科學的方法支撐。對人力資源發展方法的掌握要與時俱進。在經濟發展日益全球化的過程中,寶鋼的人力資源發展必須具備全球視野,始終堅持與世界一流水平對標,學習借鑒國內外同行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專注於企業人力資源發展能力的提升。要著力構建寶鋼員工的知識共創共享平台,主要包括曆史性的知識庫和現實的專家庫。

與此相配套,人力資源發展可運用3種方法:一是教育培訓,通過有組織的係統培訓,達到知識共創共享的目的。教育培訓可以分為離線培訓和在線培訓兩大類。離線培訓是必要的,可以使員工在上崗前掌握必備的基本知識,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得到必要的基本知識更新“充電”;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線培訓,即實踐過程中的培訓,這是比離線培訓重要得多的培訓—許多優秀企業已明確提出“在線培訓為主,離線培訓為輔。”二是網絡谘詢,員工可以根據權限,通過網絡查詢寶鋼知識庫或向寶鋼專家谘詢。這是信息技術為員工發展開辟的空前廣闊的平台。三是自主管理,通過員工經濟技術創新組織,進行麵對麵的交流;開展最佳實踐者活動,激發廣大員工的創造活力。

科學方法的運用意義重大,它將極大地推動知識的創造和傳播,可能使公司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支撐和覆蓋到每一位員工,使寶鋼的每一位員工都能站在公司積累的高度上不斷發展。在適應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趨勢的同時,必須強調人力資源工作方法的原點思維方法,即全部工作方法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立足於和落腳於管理效率、效能的提升,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