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領導力智慧:著眼於解決問題的領導方法應用能力 (1)(3 / 3)

—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問題既是認識論中的基本問題,也是領導方法的基本問題。一切事情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把主觀和客觀二者之間好好地符合起來。”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要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就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毛澤東指出:實事求是的“‘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實事求是作為正確處理主觀和客觀關係問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從實際出發,尋求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是黨的領導思想和領導方法的核心內容。

—正確處理領導與群眾的關係,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原則。領導人員與群眾的關係,一方麵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另一方麵又是“公仆”與“主人”的關係。要正確處理領導與群眾的關係,就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原則。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所謂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毛澤東指出:“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應當說,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依靠最廣大群眾力量去解決問題。”“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係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係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正確處理內因與外因的關係,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原則。毛澤東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任何事物、任何過程,外力是有影響的,且是嚴重的影響,然必通過內的情況才起作用。決定的東西屬於內力。”內因是事物發展第一位的原因,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決定著事物發展的特殊規律、基本趨勢和發展方向。外因是事物發展第二位的原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一定條件下可以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的作用,有時甚至能引起事物性質的變化。但不管外因作用有多大,都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揮其作用。正確處理外因與內因的關係,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毛澤東指出:“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麼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中國的問題隻能由中國人解決。”“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幹工業、幹農業、幹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我們要向先進國家和民族學習,學習對本民族有用的東西,但不是所有的方麵都要學別的民族,而要保持本民族的特點。”

毛澤東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思想,在他倡導的領導方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毛澤東的領導方法,內容十分豐富。《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關於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是我黨領導方法的經典工作。此外,還有許多散見在毛澤東各種著作中的關於領導方法的精辟論述。毛澤東的領導思想和領導方法,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我黨艱難曲折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是值得我們珍視並傳承的寶貴財富。

鄧小平理論在領導思想方麵的建樹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鄧小平提出了領導就是服務的論斷,這一論斷揭示了領導的本質;提出了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戰略思維原則,這些原則是對新一代領導幹部的必然要求;提出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領導藝術,生動地體現了領導思想的辯證法。鄧小平大力倡導崇尚實幹的作風,並且身體力行、為各級領導幹部樹立了榜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