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領導力智慧:著眼於解決問題的領導方法應用能力 (2)(2 / 3)

陳雲自身是踐行“十五字訣”的典範。1978年12月寶鋼工程開工,當時要求兩年內高爐出鐵。1979年初,國民經濟出現了暫時困難,社會各界對投資最大的寶鋼工程議論紛紛。1979年5月,陳雲來到上海,對寶鋼的情況進行調研,聽取了寶鋼工程指揮部黨委書記陳錦華、有關方麵負責人和專家的意見。同年6月16日,陳雲主持召開國務院財經委員會全體會議,專題討論寶鋼建設問題。他指出,應該說寶鋼是倉促上馬的。這樣大的工程,按道理應該有更多的時間來調查研究。經過反複考慮後再決定。現在工程建設正在進行。進展是好的,成績是很大的。要幹下去,幹到底。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破解難題

鄧小平指出:“我們要敢於想問題,提問題,敢於理論聯係實際。”“解放思想必須真正解決問題”。遵循這一教導,作為寶鋼領導力之智慧的領導方法,必須著眼於解決問題。能不能解決問題,特別是破解難題,是對領導能力高低最實際的檢驗。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發現問題、正視問題。在寶鋼曆任老領導、老專家和廣大員工打下的堅實基礎之上,寶鋼始終保持著在國內鋼鐵業的領先地位,我們有理由為之而自豪。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過去優秀不代表現在優秀,現在優秀不代表未來優秀。有些領導人員被成績遮蔽了雙眼,自我感覺過好,習慣於聽“包裝”過度的彙報,沉溺在以往的功勞簿上,缺乏批評和自我批評精神,這是非常危險的。

一個企業,任何時候都要有危機感。寶鋼有主動發現問題、敢於正視問題的優良傳統。寶鋼投產後,由於鋼材品質高於國內同行,加上國內鋼材供不應求,用戶除了希望寶鋼多給點鋼材以外,很少提別的意見。寶鋼堅持每年拿出10%左右的產品出口到國外,聽取國外用戶的意見,接受最挑剔用戶的檢驗。韓國東部製鋼使用寶鋼的熱軋板卷,發現產品的質量不符合要求,向寶鋼提出異議。寶鋼有關業務人員立即去韓國了解情況,處理問題。對方說,鋼板質量問題已提過多次,你們也來過多次,雖然很虛心,但就是不改;因此,董事會開會決定,以後不再進口你們的產品了。消息傳到寶鋼,寶鋼領導決定盡快找到出口韓國產品問題的原因,並提出整改意見。黎明請《寶鋼日報》刊發文章,把韓國廠家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包括並不完全正確的意見一並在《寶鋼日報》上刊登,讓員工討論。文章在寶鋼內部引起極大反響,全廠上下舉一反三,查出了不少同類問題。經過整改,從煉鐵到成品,很多產品的質量又上了一個台階。韓國東部製鋼將此舉稱之為“令男子漢落淚”,立即恢複了對寶鋼的訂貨,此事在國內外同行和用戶中被傳為美談。

麵對二次創業,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決好領導方法問題,破解難題,持續推進寶鋼的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我黨領導思想的新成果。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寶鋼要以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為目標。我國要實現現代化,必須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支撐。中央企業是國家的脊梁,力爭早日實現這個目標,作為中央企業的寶鋼重任在肩,義不容辭。寶鋼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辦世界一流企業、創世界一流水平,是寶鋼早就提出的目標,也是寶鋼文化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