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彥宏:搜索財商的無限潛能(5)(1 / 1)

後來為了提高競爭力,李彥宏決定“借”美國的內容網絡分發公司AkamaiTechnologies的模式,通過鄰近的服務器分流,為網站降低網絡流量壓力,從而提高下載速度;不久,李彥宏發現中國公司已不可能為搜索付費,但是會選擇更便宜的數據產品,於是又決定模仿矽穀公司Verity,該公司為美國大企業提供搜索和數據管理服務。

不但在借模式、借智慧方麵,百度一直在模仿並超越著,就是在“借”錢的上,百度也當仁不讓,多次獲得了各大投資公司的投資。

小仲馬在《金錢問題》一書上提到:“商業就是借用他人的資金。”

是的,商業就是這麼簡單——借用他人的資金達到自己的目的。借用他人資金的前提條件是你的行動要合乎最高的道德標準——誠實、正直和守信。你要把這些道德標準應用到你的各項事業中去。

為人處世,不能不講信用,做生意也同樣需要講信用。一個不講信用的人,就好比牆上的草,終究站不住腳跟。而一個講信用的人,不論他處在什麼環境下,因為他有“重信守用”的好名聲,別人自然會格外地相信他。這樣,他在無形之中就為自己積累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要想成功地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借到錢,就需要運用特別的智慧。

隻要有需求,就會有利益,關鍵要看你怎樣去滿足這種需求,獲取這份利益。精明的生意人總能輕易找到需求和利益的結合點,從而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利益。但生意場上的雙方總是矛盾著,誰也不想平白無故地將利益拱手讓人。這時,就要看你如何利用彼此之間的需求去平衡這種矛盾。當你巧妙地找到了這種需求的結合點,你便能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利益,有的時候還可以什麼都不用付出,就能獲益無窮。

“旅店大王”希爾頓初涉商海時,也遇到過資金短缺的問題,但他很快就解決了。從5000美元的身價到擁有5.7億美元的富翁,他隻用了17年的時間。

年輕的時候,希爾頓特別想發財,可是一直沒用機會。一天,他正在街上轉悠,突然發覺整個繁華的商業區居然隻有一個飯店。他就想:如果我在這裏建造一座高檔旅店的話,生意準會興隆。於是,他認真研究了一番,覺得位於達拉斯商業區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塊土地最適合做旅店用地。他調查清楚了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是一個叫老德米克的房地產商人之後,就去找他。老德米克也開了個價,如果想買這塊地皮,就得掏30萬美元。

希爾頓不置可否,卻請來了建築設計師和房地產評估師給“自己”的旅館進行測算。其實,這不過是希爾頓假想的一個旅館。他問按他設想的那個旅店需要多少錢,建築師告訴他起碼需要100萬美元。

希爾頓的身上當時隻有5000美元,但是他成功地用這些錢買下了一個小旅館,並不停地賺錢,不久他就有了5萬美元。然後找到了一個朋友,請他一起出資,兩人湊了10萬美元,開始建設這個旅館。當然這點錢還不夠購買地皮的,離他設想的那個旅館還相差很遠。

希爾頓再次找到老德米克簽訂了買賣土地的協議,土地出讓費為30萬美元。

然而,就在老德米克等著希爾頓如期付款的,希爾頓卻說:“我之所以想買你的土地,是想建造一座大型旅店,而我的錢隻夠建造一般的旅館,所以我現在不想買,隻想租借你的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