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親戚在,葉穀雨葉不想把場麵搞得太難看,便低聲道:“這麼多叔伯在呢,你這麼說怕是會惹得他們不喜,再說了,這酒席的飯菜還不如小叔成親那會兒的。”

楊易是楊老太太的軟肋,聽見葉穀雨這麼說,立即撂筷子,剛想說你那丫頭片子憑什麼跟我兒子比,就被楊老頭子給喝止,“吃飯,別那麼多話。”

他當初怎麼會看上這個愚蠢的人啊,這麼多族老在,她適才的話不是擺明了說這些族老不配吃好菜嗎?要說也是私底下說。

真是沒眼力見的,都看不出那些族老的臉色都不自在了。

楊老太太還想說些什麼,見自己的丈夫臉色漆黑如墨,嘴巴蠕動一下,不敢再說什麼。

席間的小插曲就這麼過去。

葉夏至姐妹們吃過飯,又逗了一會兒昌兒和絲絲,便回去了。

……

這日,葉夏至忙完作坊的事,便去地裏走一圈,算算時間,花生估計也可以拔了,她便想去看看。

剛到地裏時,就看見一個長工在追著兩個小孩子罵,小孩腿短,但很靈活,沒一會兒就跑遠了,還不忘回頭跟那個長工耀武揚威一番。

“怎麼了?”葉夏至走過去,問氣喘籲籲的長工。

長工:“這兩小潑皮,昨日來拔了兩棵花生,今日又來。”

這些小孩子們可能發現了鮮花生脆甜可口,嘴饞時,就來偷拔一些。

她想到她小時候回鄉下奶奶家住時,時常跟小夥伴去偷挖別人家的番薯芋頭,然後在河邊搭個窯烤著吃,便對長工道:“你平時留意一下,若是隻拔兩三棵就不用計較,多的話再去找他們家大人。”

長工點點頭,也隻能這麼辦,鄉下的小孩都這樣,今日去偷摘你家的荔枝,明日去偷摸他家兩個楊桃,若要較真起來,每日都要不停地扯皮。

除了罵幾句,還真沒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葉夏至交代完,就蹲下,用力地扯出一棵花生,時常下雨,土地濕潤,花生上都裹著泥,她也不怕髒,直接摘下一顆,用手抹去上麵的泥,剝開外殼,就看見兩粒粉嘟嘟的飽滿花生米。

丟進口中,嚼吧幾下品嚐味道,脆而不硬,有點淡淡的甜味,已經夠成熟了。

於是對一旁的長工道:“這花生已經夠成熟了,我明日會找些短工來幫忙采收。”

長工們負責地裏日常的管理,比如施肥、鋤草、趕野物等,用不上多少人,播種采收就需要找短工來幫忙,不然趕不贏。

長工笑道:“可算成熟了。”

葉夏至給的工錢高,一天有十文錢,他們這些長工很珍惜這份活計,於是每日的用心照顧這些地,如今這些花生能采收了,他們自然也高興。

葉夏至又扯了一大捆花生,費力地抱回村裏,前往打穀機作坊。

第一台做出來的打穀機還放在作坊作為模型,供前來訂購打穀機的人觀看。

趙孟在作坊負責接單等活計,這會兒正在跟幾個人解釋:“前麵還有好些人在排隊,你們今日訂,估計要等二十天左右才能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