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中很多農戶家裏都已經沒米下鍋,就等著夏收的到來。
如今被這洪水一鬧,糧食價格瘋漲,就算農戶們有些積蓄,又能買多少糧食,他們該如何度過後麵這幾個月?
餓急的人總會做些瘋狂的事,就怕他們會去搶稻子幸存的村子,都不敢想象那時候的局麵有多混亂。
葉夏至隻在家裏住了一個晚上,就又來到縣城。
她找到忙得團團轉的唐縣令,跟他說了一下自己的提議:“我們可以召集一下城中富商,以建功德碑為誘,讓他們有糧的捐糧,沒糧的捐錢。”
唐縣令聽聞此建議,雙眼一亮:“這個注意好。”
士農工商,商人有錢,奈何地位不高,他們都十分重視名利,要是有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他們絕對不會錯過。
於是立即寫了好些請帖,叫人送到商戶們手中。
商戶們為了提高自己的身價,平日裏都削尖腦袋想要跟官府扯上關係,好讓自己在官府麵前有些臉麵。
於是他們一接到請帖,就連忙換上衣裳,前往約定的地點。
相聚地點是縣城最大的酒樓——熙春樓。
富商們來到熙春樓的廂房,發現被邀請的不是隻有自己,一幹人坐在廂房裏大人瞪小眼。
“你說唐大人邀我們前來,是有什麼事?”終於有人按耐不住,出口問身旁之人。
那人剛想回話,就見廂房的門被打開,一身便服的唐縣令大步流星地走進來,身後還跟著一個姑娘。
有些跟葉夏至合作過的富商一眼就認出她,於是對與此次的聚會更是疑惑。
唐縣令一進來,先是熱情地寒暄了幾句。
眾人平時難見到唐縣令,更別說讓唐縣令如此熟絡地與他們說話,於是也不管唐縣令意在何事,都紛紛接話。
一陣寒暄過後,唐縣令才說起正事,“你們也看到,此次洪災毀了數萬畝稻田,災民們這季算是顆粒無收,下半年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
眾人聽聞後眼皮一顫,尤其是那些糧商,心裏直打鼓,猜測這唐縣令這次是不是特意來敲打他們的。
唐縣令沒有理會眾人的反應,繼續道:“對此,我十分痛心,你們都是心懷仁義之人,想必也不願意看見百姓們餓死,所以我此次邀各位前來,是想讓各位伸出援手,救濟一下災民。”
眾人聞言,心裏都鬆了一口氣,原來唐縣令此番是要錢的,那簡單,大不了捐個千八百兩,就當是討好一下他也未嚐不可。
他們不知道,唐縣令跟葉夏至想要的可不止是千八百兩。
唐縣令沒有給他們說話的機會,接著道:“要是各位願意伸出援手,縣衙便會在城門口給大家立功德碑,讓百姓們永遠銘記你們的功績。”
隨後又加了一句:“功德碑按照捐贈銀錢的多少來排序。”
眾人聽聞,立即睜大了眼睛,這可是垂名千古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