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和平下的榮耀(1)(2 / 3)

【阿龍看熱鬧】

小事要裝糊塗

呂端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宰相,就是因為他對於大事、原則性的問題,頭腦清醒,毫不含糊,弄得清清楚楚;對那些無原則的不中聽的話、看不慣的事,裝作沒聽見、沒看見,甚至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裝糊塗。所以說,小事要糊塗,就算不糊塗也要裝糊塗,這不是傻,而是一種處世方略。每個人每天總會多多少少地遇見一些事,要是都斤斤計較,那不但弄得自己不快樂,也浪費了很多的精力。學會對小事裝糊塗,不但會心情舒暢,還能專心致誌做大事。

2、 “世故老”李沆

宋真宗前期的宰相李沆被後人追認為“聖相”,可從他的傳記來看,“聖”字有些高估了他。不過,他的確是個世故高手,能在平淡中看到真理,尤為可貴的是,他敢於維護真理。

在政治上,李沆是個“世故老”。宋真宗曾向他請教如何治理國家,李沆隻說了一條:“不任用淺薄、好大喜功的人。”有一回,宋真宗歎息說唐朝人結黨營私難以製約,最後導致王室衰弱,歸根結底是因為不辨忠奸。李沆送給他一個小竅門:“奸佞的言語似乎很忠心、很溫和,並且大言不慚。”李沆每次給宋真宗解答疑難時,都毫無表情,正義凜然,這讓宋真宗既欽佩他又懼怕他。有一次,宋真宗對李沆說:“別人都有密奏,隻有你沒有。你難道沒有什麼秘密可以向我彙報嗎?”李沆正色道:“我身為宰相,公事公辦,密奏不是多此一舉?那些喜歡密奏的人,不是進讒言的就是奸佞小人,我恨不得與他們同歸於盡,怎麼會效仿他們?”宋真宗沉默不語。

如果這是旁敲側擊,那下麵這件事就是當麵頂撞了。宋真宗特別喜歡一個妃子,想要給她升到貴妃的位置上,在一個晚上,他派使者拿著手諭去見李沆,打算冊立這個女子為貴妃。李沆看了手諭,當著使者的麵燒掉了,並告訴使者說:“就說我李沆認為這樣做不可。”然後繼續看書。宋真宗受到了這樣的打擊,居然不好發作。又有一次,駙馬都尉石保吉向真宗請求擔任使相,宋真宗又問李沆的意見,李沆說:“賞賜、加封一個人,是要有理由的。就因為駙馬是親戚,又沒有打仗的功勞,就封他為大官,恐怕會難以服眾吧。”後來真宗為此事又找了幾次李沆,李沆還是那幾句話。石保吉最終也沒能如願。

人人都喜歡安逸的生活,但李沆有不同的看法。他的同僚王旦因為西北地區總有流血衝突,所以感歎:“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坐享太平,天天沒事幹呢?”李沆告誡他不要異想天開,和平這種事比神仙還虛幻,和平隻能維持到第二年。王旦不以為然。後來,契丹希望宋朝和親,王旦問李沆。李沆說:“好倒是好,但如果邊境上的隱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漸漸地因逸生奢,從此不好好做事了。”王旦撇了撇嘴,認為李沆杞人憂天。

李沆不屬於典型的中國人,他習慣報憂不報喜。所以,宋真宗每天都感覺他管理的天下處在洪荒時代和刁民聚集地。後來,王旦不能容忍李沆每天都報告災情,他說:“皇上也是人,您就不能讓他有點消停日子過嗎?”李沆放下災情報告,一本正經地說:“皇上還年輕,我們應當讓他知道治理國家的艱難。如果讓他知道治理國家跟玩兒一樣,他血氣向上冒,就要折騰,一折騰,遭殃的就是我們。”王旦仍然撇嘴,可李沆死後,遼宋議和,宋真宗真搞起了各種各樣的形象工程——封禪泰山、祭祀汾水,吃力地營造宮殿,研究一些旁門左道,精力充沛,花錢如流水。

王旦看著蒼天感歎說:“李文靖(李沆)真是聖人啊。”

李沆的世故還表現在識人上,他對別人說到王旦:“王旦這個人將來肯定會把皇帝教育好,但一旦遇到封禪這樣的稀奇古怪事,他就無能為力了。”(參見“澶淵之盟”故事)

當時寇準和丁謂關係很好,並多次向李沆推薦丁謂,但李沆就是不用丁謂。寇準氣急敗壞地質問他,李沆說:“丁謂這小子雖然有才華,但非善類,不能用。”寇準還仗義地回擊:“像丁謂這種人,您能始終都壓製他在低位嗎?”李沆笑了:“如果你以後後悔了,就會想起今天我對你說的話。”寇準後來遭到丁謂的陷害。在夜深人靜的晚上,寇準總會想起在天堂的李沆。

這就是“世故老”李沆的故事,也許,“聖”字本身就是世故,所以才有人稱他為“聖相”。

【阿龍看熱鬧】

世事洞明是真學問

對於王旦和丁謂二人,李沆是真的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嗎?那倒不是。盡管世界複雜、人生難料,但隻要一個人識見高、洞察人情世故,很多難料的事也是可以在未發生前,就察覺到一些蛛絲馬跡的。因此,老話講要“讀書明理”,一個人一生中要不斷地學習,學習的目的之一就是洞明世事,這才是真學問。

阿龍記事貼

大家都是宰相

唐宋時代,宰相比較多,同一時期經常有三四人為相,當然,權力最大的是第一宰相,但其他宰相的權力也不可小視,這正是古時代的政治權衡之術。李沆、王旦、寇準、丁謂、王欽若等,都曾經做過宋真宗時期的宰相,各有特點:李沆料事如神,王旦老成,寇準果斷、強勢但不容人,丁謂擅長理財,王欽若愛居功、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