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不忍聽聞:“士大夫對這場改革可能不爽,但對百姓來說卻非常好。”文彥博氣衝鬥牛,回了一句:“陛下請別忘了,您是在同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與百姓治天下!”這句話還可以這樣理解:皇帝你是為士大夫服務還是為人民群眾服務?
宋神宗憋了半天,沒有說出話來。
士大夫跟他頂嘴還是小事,有時候,還有官員違抗他的命令。當時,陝西方麵對西夏用兵總是失利。神宗皇帝非常惱火,決定抓個典型殺一儆百。和幾個宰相討論後,內定了一名漕運官員,罪名是:不能及時補充糧食,致使官兵饑餓,不能打仗。宰相蔡確奉命去辦。
幾日後,神宗皇帝在上朝時問蔡確:“那小子如何了?”
蔡確立即滿臉堆上笑容,說這件事有點棘手。
神宗皇帝很不高興,答應寬限他幾日。
但讓蔡確感到棘手的不是時間,而是:“祖宗以來,未嚐殺過讀書人。您是要開先例,我能這麼理解嗎?”神宗臉色發青,這個先例的確開不得。可是,那小子的確有該殺之處。他指示蔡確,既然不殺,那就打他一頓板子。蔡確說,祖上沒有這個先例。神宗憋著滿肚子火:“那就給我在他臉上刺字,發配到窮山惡水的偏遠之地。你聽明白了嗎?”
蔡確明白,大聲地說:“謝皇上。”
還沒等神宗站起來要走,副宰相(門下侍郎)章站了出來,對神宗說:“臉上刺字,還不如殺了他。”
神宗氣咻咻地問:“你什麼意思?”
章引用古文:“士可殺,不可辱!您在他臉上刺字,就等於侮辱他,所以不如殺了他。”
神宗被氣得死去活來:“朕快意事一件也不得做!”
章天生機智,立即回道:“如此快意事,不做也好!”
神宗見章站在那裏如同一把正義之劍,隻好默然無語,但不是被說服,而是的確感覺到這些大臣不讓他快意。
【阿龍看熱鬧】
原來人民公仆在這裏
新法推行不下去,肯定也有宋神宗和王安石自身的問題,不管做什麼事,遇到阻力時也要多檢討檢討自己,比如,是不是改革的條件還不成熟。就像英諺說的:你可以把一匹馬趕到河裏去,但是你沒法要求它還會遊泳。這裏要說的是,神宗皇帝可真是好脾氣,打著燈籠找公仆,原來公仆在這裏。像這樣受得了下屬批評乃至刁難的領導,是真正的好領導,能容納異見,留得住性情各異的幹部,要擱在楚漢爭霸時代,說不定當皇帝就沒有劉邦的份兒。
8、 血戰永樂城
1082年,太監李憲領五路大軍討伐西夏,在靈州功敗垂成。李憲很不服氣,士兵亡魂還在遊蕩,他又上書請求伐西夏。但神宗皇帝已心灰意冷,決心回到曆代祖先們“以和為貴”的退守路線上,從進攻轉為防守。不久,邊境大將種諤交給了神宗一個“以攻為守”的計劃。計劃指出,可以在夏州和宥州之間的古烏延城修築新城,這個新城就是一把利刃,直插進西夏國的核心要衝。在奪取米脂地區後,宋軍可從延州、金明砦、青澗城三個方向補給支援,按照這種模式,用不上幾年,就能把城市建到西夏國的門口。這是一個大膽的計劃,神宗皇帝居然破天荒地同意了。
隨後,皇帝顧問(給事中)徐禧和監軍李舜舉前往夏州和宥州實地視察並準備修建。徐禧到達後,立即改變種諤的計劃,決定在米脂西北銀、夏、宥三州交界處的永樂埭建城。徐禧的理由是,這裏高山大川環繞,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徐禧是在木桶裏過活的,當然看不到危險。種諤隻警告他一條:缺乏水源。一旦被困,就算不死於箭下,也會被活活渴死。
神宗皇帝不了解現場,隻看到徐禧的報告,就同意了他的計劃。徐禧幹勁十足,調集了二十三萬民工,僅用十四天就築好了永樂城,速度之快,讓人驚歎。還有比他更快的,永樂城牆壁未幹,西夏軍已經兵臨城下。
徐禧興奮不已。他原本是負責修建城池的,城池建完,他就該回京。沒有人授予他領兵權,但他自作主張,準備先立一大功再凱旋還朝。
西夏來了三十萬人,徐禧不怕,他激動地說:“這正是我們立功的機會啊!”有人指出,城小兵少不可守,應該趕緊退保米脂。但無數的事實都證明:如果一個人存心想找死的話,那老天肯定會給他這樣的機會。徐禧已聽不進任何意見,他決定不撤,登上城池,擺出一個胸有成竹、傲視四方的架勢。
西夏軍的特種部隊是鐵鷂子和步跋子。鐵鷂子是重甲騎兵,一個騎兵靠他平時的訓練和武器可以讓一頭大象摔倒。步跋子是裝甲步兵,這些步兵帶著笨重的鐵甲卻能穿山越嶺,健步如飛,十幾個這樣的步兵同時跋涉,就好比一輛現代裝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