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變法與反變法(4)(2 / 3)

對這樣一個人,蘇軾敢開那樣的玩笑,實在是捅了馬蜂窩。司馬光屍骨未寒,程頤已經開始對蘇軾進行報複。他命學生賈易、朱光庭彈劾蘇軾,說他在主持國立圖書館官員考試時,所出的題目是故意誹謗政府。有人站在蘇軾一邊,有人站在蘇軾的對立麵,有人看熱鬧。程頤的報複雖然沒有成功,可因為這一事件,保守派在清剿變法派後自己又開始相互撕咬,最終,分成三派。

洛派首領:程頤,洛陽(河南洛陽)人。

蜀派首領:蘇軾,眉山(四川眉山)人,屬於古蜀地。

朔派首領:劉摯,東光(河北東光)人,屬於河朔地區。

三派相互鬥——寫詩、填詞、彈劾,他們都一致認為自己是在跟小人鬥,正義的力量是無窮的,於是,越鬥越激烈。宋政府剛把變法人士趕出朝廷,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又急忙驅趕這三派中失敗的小人。高太後實在太累了!

阿龍辭典 世間“二程”

程顥和程頤兩兄弟,世稱“二程”,是北宋著名的學問大家,他們開創的理學學派影響深遠。後人往往因為受了宋明理學太多的苦,所以連帶著對二程兄弟很沒好感。其實兄弟二人的性情是不同的。有個故事說兩兄弟去寺廟,程頤見到佛像,作揖而過,程顥則當沒看見。有人問緣由,程顥就解釋:就算論年齡,佛也就比我大幾歲,我向他作個揖算什麼。

【阿龍看熱鬧】

對真誠的人真誠,對世故的人世故

看菜下單,看人說話,這是老祖宗們留下的至理名言,就是告訴人們說話時一定要看對象,心裏有杆秤,懂得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比如:和盲人說話不要講五“顏”六“色”,和行動不便的人說話不要講一路狂“奔”;對兄弟、同事說話可以隨意些、親近點,但對大領導說話一定要客客氣氣、畢恭畢敬,更不可隨便就擺出一副掏心窩子的姿態……也包括,不要和太嚴肅的人開玩笑,不然人家會記你一輩子。

12、 章惇與蘇軾

章惇比蘇軾大兩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跟蘇軾都是好朋友。當時蘇軾在鳳翔府擔任省長秘書(判官),章惇則擔任商州縣長,兩人都是少年進士,同齡人又有共同語言,自然詩酒流連,相處得很好。他們經常一起出遊,據說有一次同遊仙潭,對麵岩崖高聳,峭壁千尺,而且非常光滑。章惇便對蘇軾說:何不到對麵岩壁上題字?蘇軾一看腳底下,發現隻有一座橫木搭建的小橋,下邊是溪澗,深不可測。蘇軾腿腳發軟,隻敢望天。章惇微微一笑,很平靜地走過小橋,卷起衣袖,爬上峭壁,在很高的地方寫了“章惇蘇軾來遊”一行大字,然後麵不改色地走回來。蘇軾被他嚇壞了,半天才撫摸著他的背說,你以後肯定會殺人。“為什麼?”章惇很奇怪。蘇軾回答說,連自己的性命都不珍惜,怎麼會珍惜別人的?

蘇軾果然有知人之明。章惇性格豪爽,他雖然是進士出身,卻是憑借戰功獲得升遷的。他曾經打過仗,帶兵平定過地方少數民族的叛亂,很受王安石的器重,而他也積極鼓動變法,加入到變法派的小團體,因此,很快便升遷到了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

這時候他跟蘇軾的關係還很不錯,雖然兩人政見不同,但他還是經常寫信給蘇軾,勸他把脾氣收一收、改一改。可惜的是,不久政治局勢忽然發生變化。宋哲宗即位,高太後主持朝政。她一直記得當年科考後,仁宗皇帝回宮後喜形於色,對她說:我今天為子孫們得到了兩個好宰相——這兩個好宰相,指的就是蘇軾兄弟。因此,她非常器重蘇軾兄弟,於是,閑居黃州的蘇軾被召回,而弟弟蘇轍則被任命為候補宰相(中書舍人),同時司馬光等一大批舊黨也紛紛複用。有人歡樂有人愁,另一邊,王安石被迫回到江陵閑居,章惇被降職。這回,他恨上了蘇軾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