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變法與反變法(4)(3 / 3)

幾年後,太後去世,宋哲宗親政,大力起用新黨人物。新黨領袖王安石太老了,而且精神狀態不好,於是哲宗便任命章惇為宰相。章惇大權在握,就跟當年的舊黨大臣們秋後算賬。司馬光死了,他命人把屍體挖出來,鞭屍泄憤;蘇軾被貶到惠州,不久他看到蘇軾寫的詩裏有這麼一句,“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鍾”,覺得蘇軾的日子過得還是太舒服了,便幹脆把他貶到了海南島;而蘇軾的弟弟蘇轍,則被貶到了雷州;另一個有名的作家黃庭堅被貶到了惠州……

即便這些人被貶到偏遠的地方,章惇還是覺得不滿意。蘇轍被貶到雷州後,不允許住官家的房子,於是便買了一家民宅居住。章惇硬是從中大做文章,說蘇轍是強占民屋,下令地方政府要負些責任,把這種“惡霸劣紳”抓起來繩之以法才對。直到蘇轍拿出買房的房契,他才沒有得逞。

不過,也是因果報應,幾年後,宋徽宗即位,章惇也被貶到了雷州。這下可輪到章惇受罪了,以貶官身份來到雷州,同樣不許住官宅,同樣隻好向老百姓買房子。可不一樣的是,當地老百姓記上仇了,對他說,以前我們把房子賣給蘇公,因為這事,章丞相差點讓我們家破人亡,這回說什麼我們也不賣了。搞得章惇特別鬱悶。

世界是會變的,風水輪流轉,不會總是同一批人在吃香的喝辣的,也不會總是同一批人在忍饑受凍。

阿龍辭典 章惇

章惇敢作敢為,是王安石的接班人。他與蘇軾之間的故事很多。兩人小時候經常在一起玩耍,有一次,蘇軾去找章惇,章惇正躺在床上撫摸肚子。見到蘇軾,就把肚子給蘇軾看:“你說我這裏麵都是什麼?”蘇軾回答:“都是謀反的事。”章惇大笑。後來他支持王安石變法,並以身犯險,在舊黨眼中,這就等於是謀反了。

【阿龍看熱鬧】

給別人退路就是給自己退路

李鴻章是近代史上為官最老到的人物之一,在做事給人留餘地這一點上,很有一套。“戊戌變法”失敗後,李鴻章作為主張維新的人士也受到牽連,但由於他為官老到,政敵們想拉他下水,也沒有很好的借口。最後慈禧把他貶到廣東做官,並讓他追查維新派人士;迫於形勢,李鴻章派人挖了康有為家的祖墳,但同時又遣人告訴康有為,請求他的諒解;在此之前,李鴻章就曾幫助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逃跑,對追查維新人士的命令也並不認真執行。基於這些原因,康梁總體上對李鴻章還是抱有好感的。與各派係人物都保持一定的聯係,在政治鬥爭中並不趕盡殺絕,這是李鴻章能多年不倒的原因之一。很多時候,給別人退路就是給自己退路,尤其是在今天,誰和誰都沒有深仇大恨的情況下,何必把一點爭執看得那麼重要呢。

1100年,風流皇帝宋徽宗上台。中央政府仍然沉醉在太平盛世的迷夢裏,不思進取,很快,積重難返的北宋,就要走上末路了。

在崛起的金人麵前,令北宋患恐懼症多年的遼和西夏,都不過是“浮雲”。1127年,“靖康之變”發生,宋徽宗與兒子宋欽宗雙雙被金軍擄走,北宋以曆史上從未有見過的恥辱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