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理知事,讀人讀理讀書。書香伴我成長,閱讀圓我夢想。精彩內容盡在book.mihua.net}
經濟學上有很多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高速經濟增長階段會走向終結。不過,所有的理論都在暗示高速增長應該逐漸結束,理論上勞動力增長、結構轉型、投資增長率等都應逐漸放緩。但是,實際的經驗則是另一番景象。
從圖1-2中可以看出,日本GDP增長率是突然出現了下降,而且之後再也沒能反彈回之前的高速增長。這種情況並非日本獨有,韓國的情況與日本略有不同,終歸相似。圖1-2中,經曆20~25年的高速經濟增長後,韓國GDP增長率突然下降,盡管之後韓國GDP增長率高於日本,但是韓國GDP增長率也是同樣的驟然下降。台灣地區同樣演繹著類似的故事。我們可以解釋“為什麼這些經濟體的GDP增速會突然下降”這一問題嗎?我的回答是尚且不能。
研究這些案例時,我們知道日本在1970年前後經曆了第一次石油危機,而韓國、中國台灣等則是上世紀90年代受到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也就是說,這些經濟體“超高速增長”階段的結束都有比較相似的模式:外部因素導致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似乎看起來和高速增長階段的結束並沒有特別的關聯,卻標誌著經濟高速增長的終結。
這點很奇怪,許多經濟學家對此作過深度研究,如巴裏-艾肯格林(BarryEichengreen: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係教授)等曾經試圖找出答案,他們用了很大的樣本(35~40個國家),給每個國家編排函數,卻沒有找到可以解釋的答案。他們發現,當經濟高速增長階段結束時,這些經濟體的資本與勞動力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有下降,全要素生產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簡稱TFP)增長也降低。這些發現能幫助我們了解更多事實,卻不能真正解釋原因,我們仍不知道為何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會突然降低。
我們現在知道“超高速增長”的結束往往由短期危機引發,短期危機受外部因素影響。但是,卻難以解釋為什麼危機之後出現高速增長的終結,這對經濟學家來說,是個壞消息,卻不得不麵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