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風雲際會(1)(3 / 3)

“相爺,這——”

“皇上諭旨宣你進宮見駕。怎的,這就想抗旨了?”翁同龢笑著打趣道。

“不不不,這……這實在太突然了……”康有為興奮、惶恐……萬般滋味齊湧心頭,便一句完整話兒也說不出來,“南海一點準……準備都沒有……”“那現下可要好生準備著。莫要待會兒見著聖駕,卻還這般語不成句才是呐。”翁同龢說著望眼眾人,“記著,文章一定要說理透徹,通俗易懂,艱深古奧的話兒莫要說。印出來後可委托遞送京報的販子,附在朝廷邸報後麵,送到朝中士大夫手中。這樣一來可免去你們許多麻煩,二來影響也會更大些。”

“相爺放心,卑職們理會得。”

出南通會館起轎奔紫禁城,康有為心中猶自跳動不已,待至西華門嗬腰出轎,前襟已被汗水打濕了大片。遞牌子進大內,至養心殿東暖閣,但見光緒一身米色葛紗袍坐在炕邊椅上,旁邊小杌子上還坐著個人,廣額瘦頰,身材清臒,一身灰府綢袍子,外頭套著件黑緞子馬褂,卻是湖南巡撫陳寶箴。翁同龢愣怔了下,這時間,光緒業已開口說了話:“老師來了?進來吧。”

“嗻。”翁同龢答應一聲,回首向康有為低語一句,“莫要緊張,記著先報履曆。”方自進了屋,躬身道,“奴才給萬歲爺——”話音尚未落地,不想身後康有為卻已開口大聲道:“草民廣州南海康有為恭請皇上聖安。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殿內氣氛原本死氣沉沉的,他這一言語,倒弄得光緒破顏一笑,說道:“那般緊張做甚?朕難不成是老虎?”

“草民——”

“如今該說‘臣,光緒二十一年殿試二甲第四十六名、工部主事康有為恭請皇上聖安’了。好了,都在那邊杌子上坐著吧。”光緒說著挪了下身子,要了扇子在手中搖著,沉吟了下向著翁同龢道,“李鴻章來電,迫於俄法德三國壓力,日夷應允歸還我遼東半島,隻索銀三千萬兩。加上條約賠款銀兩,計在兩億三千萬。”他長長透了口氣,“現下咱一年收入總計不過六七千萬兩,而日夷要求三年償付,無論如何籌劃都不可能辦到。先時奕進來,說英法德諸夷都應允借款——”

“皇上,諸夷如此慷慨,實為——”

“朕知道的。可又能怎樣呢?現下能想的隻是少借點了。”光緒臉上掠過一絲苦笑,“朕方才和奕、陳寶箴他們商議了下,決定開源籌款。這具體的法子呢——”他輕咳了兩聲,臉上泛起絲絲紅暈。

“皇上——”

“昨夜受著些風寒,不妨事的。陳寶箴,你與老師說說。”

“嗻。”陳寶箴起身答應一聲,向著翁同龢躬身請安,款款說道,“開源籌款,其一,在於整頓關稅、厘金;其二,扣廉俸,增厘金,折漕米,增加煙、糖、酒、茶、鹽各稅;其三,發行‘昭信股票’一萬萬兩,年利五厘,二十年內償還。”

光緒長籲口氣站起身來,在暖閣中散步沉思著。見小太監端上冰塊,自取一塊含了口裏,又命分賜眾人,這才開口說道:“另外,近來不少奴才奏雲實業救國,提出了自辦鐵路、開采礦山、設立工廠以抵製洋商洋廠的主張。現下朝廷無力投資新式企業,加之又允許外國在我境投資設廠開礦,朕尋思對民間設廠製造不宜限得過嚴,師傅你意下如何呢?”

“皇上所言甚是。”翁同龢攢眉,良晌方道,“目下列強爭先恐後地向我輸出資本,其弊端種種,為害不輕。但靜心思索,此為我朝工廠發展也有很多益處。就市場來看,機織紗、布等需求量迅速上升,商品市場不斷擴大。就人力而言,有許多農民、手工業者破產,而郵電事業興辦,又奪走大批驛站人員生計。這些與日俱增的破產失業人群,為民間工廠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此種形勢下,允許民間設廠,實為順應潮流之明智之舉。奴才無異議。”康有為的緊張心情早已被眾人言語蕩得絲毫亦無,聽翁同龢言語,忍不住插口說道:“依草民看——”

“又忘了?”光緒嘴角掛著一絲笑意。

“臣——”康有為愣怔下方察覺自己的唐突,不無怯意地掃眼光緒,卻見光緒臉上絲毫慍意亦無,兩隻黑眸熠熠閃光地望著自己,輕咳兩聲道,“臣初覲天顏,失禮之處還乞皇上恕罪。依臣愚見,允許民間設廠,非隻可為朝廷擴充財源,更利於局麵穩定。皇上立意中興,局勢平穩最最緊要。而那些破產流民,曆朝曆代便是社會動蕩之源——”“好,說得好!”話音尚未落地,光緒禁不住拍手道,“其他呢,你怎生想?”

“發行股票,臣意可行。”康有為深深吸了口氣,“而整頓關稅、厘金諸項及折廉俸、增加煙酒糖茶鹽稅,臣以為尚待詳議。此舉看似無意加取於民,實則不然。我朝——”

“說,大膽說。”

“嗻。”康有為點點頭,沉吟道,“我朝積弊久矣。裁革陋規、折廉俸,利於擴充財源,然各級官吏定必另立名目索取錢財,貪贓枉法之事亦將有增無減。而眾多黎民非要承擔捐稅,更要承受各色各樣的克扣盤剝。臣恐這般下去,遲早將會——”他細碎白牙咬著嘴唇收了口,兩隻炯炯有神的眸子眨也不眨地凝視著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