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職場取勝之道 (5)(1 / 3)

上了不到兩個月的班,溫家開就辭職了。原因是他嫌這家公司規模太小,連老板在內僅有六個人。實力也太弱,注冊資金隻有10萬。市場前景也不看好,研發能力不強,與那些實力雄厚的公司很難競爭。而且,辦公條件也太簡陋,隻有一間麵積不大的辦公室,連台空調也沒有。他們上班的時候,正是最熱的八月天,隻有兩台吊扇不停地吹出熱風。溫家開勸陳國良也別幹了:有的是好單位,幹嘛在一棵樹上吊死,趁現在年輕,得趕緊找個好“廟”,要不然連女朋友也找不到。

說實在的,陳國良也有些動搖,但是一看到老板每天早出晚歸的辛苦樣,又不忍開口了。老板比他們大不了幾歲,也是學計算機的大學生。創業難啊,陳國良想:反正自己還年輕,權當幫幫老板。即使以後公司垮了,也算積累點人生經驗吧。

溫家開罵他傻,搖搖頭自奔前程去了。陳國良的決定是老板沒有想到的,從那以後他把陳國良看成了風雨知己。

一年以後,公司的經營已麵臨絕境,工資已有三個月沒有發了,那幾個人也走了,現在隻剩下他們兩個人了。老板對陳國良說:“委屈你了,哥們。”陳國良擺擺手:“什麼也不用說了,隻要你一天把公司開下去,我就一天不離開這裏。”幾年來,任何困難都沒把老板壓垮,現在他卻被陳國良的這句話弄得紅了眼圈。

半年後,公司的局麵開始峰回路轉,由於他們不懈的努力,終於有位實力雄厚的集團公司肯出資讓他們開發新款的遊戲軟件。新品巨大的市場前景,讓他們充滿信心,這是決定公司未來命運的大機遇,為此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軟件的研製中去,結果產品推出後,大獲全盛。除了巨額利潤,他們的知名度也在業內迅速打響。公司開始招兵買馬,發展壯大,僅短短的幾年工夫,就成為知名的軟件公司。陳國良也被提拔為公司的設計總監。

老板們對於那些麵對困難毫不氣餒、堅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從內心裏欣賞。因為企業總是處於殘酷的競爭中,鍥而不舍是公司進步的支柱。

當老板意識到你是真正與老板同舟共濟時,自然就會重用你。你這樣做,比頻頻跳槽要實用、有效得多。如果你認為老板的命運比你好,你不妨豁出去,跟他同坐一條船,這樣一來,他發達了你不是也搭上了“順風車”嗎?

關鍵時刻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最優化方案

不管你的領導多麼有能力,他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從某種程度上說,許多職員知道的問題,恰恰是領導的認知和決策的“盲區”。所以,要學會及時地向領導提出合理化建議,尋找可行性方法,拿出最優化方案。

領導並非完人,每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總是會不可避免地產生許多問題,一旦發現企業內部存在一些問題、一些不利於企業發展的不合理情況,我們要做的不是躲在角落裏埋怨,而是應該站出來為企業提出能夠解決問題和改善不良狀況的合理化建議。

曾經有一位職業經理人說過:“隻有一個職員提出了好的意見和解決方案,才會得到領導的重視和信任。”的確,縱觀曆史,很多成功人士就是通過走差異化競爭路線,不僅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還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獲得了很多人都沒想到的成功。

鹹豐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聯軍侵占天津,直逼京師。鹹豐皇帝留下六弟恭親王在京應付洋兵,自己攜帶一大群親信和後宮逃往熱河行宮。

半途中,下了一道聖旨給曾國藩,命他速派鮑超一軍北上援救。鮑超是湘軍中的一員悍將,他指揮的軍隊稱為霆軍。霆軍的戰鬥力較強,曾國藩不想讓他離開與太平軍交手的戰場,但聖命又不可違,曾國藩召集幕僚們商討此事。大多數幕僚主張服從命令,派霆軍北上勤王。也有少數人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軍情緊急,不能發兵。

唯獨李鴻章一人提出了一個新方案,他說:“眼下的局勢,即便是霆軍迅速北上,也無濟於事。這道聖旨實在是未經深思熟慮的情急之言。洋人入都,並不在於要推翻朝廷,不過是索取錢財和放開限製而已,最後的結局必然是金幣議和,無傷大局,我們不妨采取拖延的辦法來對付。這兩天上一道奏折,說鮑超威望不夠,請於曾和胡(即湖北巡撫胡林翼)二人中酌派一人率軍北上。估計這奏折到達熱河時,已不再需要湘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