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需要一定的外交與政治政策把控能力。因為媒體人報道的國際新聞具有很強的政治外交色彩,如果報道不慎不但可能會造成負麵的外交與政治影響,還可能危及自己的安全。
(6)團隊的協作是戰地記者生命保證的關鍵。現在的戰地采訪鮮有個人行動的,包括西方媒體這次報道利比亞戰爭派出的往往是數十人的團隊。他們在報道時以小組的形式出現,往往是一人采訪,另一個人就要注意觀察周邊環境的安全與否。
對比阿富汗與利比亞的戰爭采訪,有很大的不同:我個人感覺是在阿富汗采訪要安全一些,因為跟著職業化程度較高的美國軍隊,他們會告訴你哪裏安全哪裏不安全。會為你提供相應的安全保障,盡管你得跟他簽署生死狀。在利比亞東部地區的采訪則完全不同,當時反政府勢力本身就沒有任何的組織形式,他們在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證的情況下,更無法為前線的記者提供安全保障,而且甚至連防彈衣和頭盔在利比亞都不能使用,因為反政府武裝和政府軍都不穿防彈衣,如果你穿上了,就會顯得你是一個要員,反而容易成為攻擊的目標,所以,在利比亞采訪安全完全取決於對周邊環境的迅速判斷。
許多人會問我:在《跟著美軍上戰場》中你曾提到,光采訪設備就有80公斤,而且沒有戰地保險。而這次在利比亞,每天的支出更多。在戰場上你是如何解決經濟上的困難的,這次解決戰地保險了沒有,能給我們說說這些細節嗎?
對此,我的回答是:經費問題取決於你供職的媒體。戰地保險是沒有的。隻要大家看過保險條款就能知道,戰爭與自然災害往往是免賠的,全世界都是如此,人家在打仗,大家都躲著子彈跑,你卻頂著子彈和槍口上,在全世界沒有一家保險公司願意做如此大風險的買賣。事實上,各國媒體都不能為自己的記者上人壽與人身意外保險,西方國家也不例外。
許多人會問,為什麼這次利比亞戰爭爆發後,你會成為第一個在戰爭現場的華文媒體記者?為什麼會選擇在3月8日抵達班加西,並且在戰爭爆發的第一時間內發出報道?為什麼沒有跟大家去日本采訪地震而鎖定利比亞?
這其實是取決於對新聞預發事件,以及國際局勢基本走向的判斷。我們報社選擇3月8日前往利比亞是因為預判到利比亞的事態會朝著惡化方向發展。當時決定派我和另一位同事前往的黎波裏采訪卡紮菲的政府和部隊。然而,我在抵達埃及首都開羅後決定直接前往班加西。這是我和同事臨時做出的決定。
決定的改變主要取決於新聞價值。跟美軍在阿富汗采訪,主要考慮到新中國成立後,沒有一個中國新聞人能夠完全植入美軍的作戰部隊,近距離觀察一支美軍地麵部隊如何作戰。這次利比亞采訪之所以決定跟反政府武裝,因為利比亞政府的采訪會受到比較大的限製,也不會被允許到前線觀察,隻能聽新聞發布會,隻能在政府規定的地點和場所進行采訪,而在反政府控製區內的采訪可以最近距離地采訪前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