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_我親曆的“巧實力外交”(1)(1 / 1)

2012年2月2日,中國商務部在官方網站發布新聞稿稱,“經中利雙方反複協商,由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王沈陽司長率領的工作組將於2月4日-8日赴利比亞訪問,就保全我在利比亞資產和參與戰後重建與利方交換意見,同時實地考察和了解項目受損情況。”

中國商務部的這篇新聞稿稱,“工作組由來自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公司、北京建工集團、華為公司、中興公司有關人員組成。”據商務部統計,中國企業在利比亞承包的大型項目大概有50多個,涉及合同金188億美元。同時,國內有75家(13家央企)企業在利比亞有投資。但戰爭爆發後,中國企業在利比亞的項目大多暫停,甚至有部分央企蒙受了損失。有中國媒體報道稱,“葛洲壩此前在利比亞承接的7300套房建工程施工項目,合同總額約55.4億元,受戰亂影響項目終止,未完成合同工程量83.2%,獲中信保賠付約1.62億元。”

在中國專家看來,商務部的最新舉動或將為包括央企在內的諸多企業營造良好的政治氛圍,保證中方在利比亞的根本利益。另外,此舉還將打消企業在利比亞發展的顧慮。這一切都喚起了我在利比亞戰爭和“中東之春”中所親曆的各國“巧實力外交”回憶……

1.過於徹底的“完美撤僑”

中國在利比亞戰爭期間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撤僑行動。

2011年3月7日,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就我國的對外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我們已經圓滿地完成了從利比亞大規模撤離中國在利人員的工作,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這類撤出行動。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領事保護中心主任郭少春此前一天在中國赴利比亞工作組聯合媒體見麵會上詳細披露了此次撤出行動的諸多細節。

7日,外交部長楊潔篪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我們已經圓滿地完成了從利比亞大規模撤離中國在利人員的工作,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這類撤出行動,是中國各個部門、各個地方政府、中國軍隊、中國駐外使領館、中國企業等有關的人員共同努力奮鬥的良好成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