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楠瞧著王陽那張厚臉皮破天荒得紅了,笑道:“兩個人交談得...挺和諧。”

她和羅立升作為同輩‘小孩兒’,自然是跟著啦~~~

王冬初:“你確定了?”

王陽沉默了片刻點了點頭,“她挺好的。”

王冬初歎了口氣,古代不同現代,還能談個戀愛深入了解一下對方。

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隻聞其名聲,等到新婚夜才見著枕邊人的大有人在,能在婚前見上一麵,若不是雙方及滿意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的。

王冬初問:“那我就寫信回家了?”

王陽點了點頭。

王冬初當即寫了一封信回去,等了兩個月沒等來回信,就在王冬初以為王家人不滿意之時,王文林和高氏進京了。

王冬初:“大哥,大嫂,進京來怎的都不提前來信!”

王文林:“我收到你的信就琢磨著要親自入京,路上遇到一批貨,索性就沿路買賣,足走了一個多月才弄完。”

高氏不關心王文林賣貨,隻關心王陽的親事,“小姑,你快與我說說那姑娘的情況。”

王冬初本想讓二人先休息的, 不過二人一副你不說清楚我睡不著的表情,索性將事情清楚完全地表明了一遍。

高氏喜不自勝:“找了門好親事,是阿陽的福分。”

王文林更理智些,“娘的意思是,人家既然看重咱們家阿陽,咱們也不能怠慢了人姑娘,所以讓我們親自上京。”

王冬初表示明白,自家大哥也要看看這家人的品性。

“你們先休息兩日,待阿陽休沐了,我邀上幾家來家裏吃個飯,辦個小宴會什麼的。”

算是個小家宴,王冬初請了範家作陪,這種場麵,自然少不了沈若楠,都不用請,一早就來幫王冬初準備東西。

兩家人的見麵,非常的成功,雙方家長對對方都非常的滿意,對李小姐也很不錯。

飯後,高氏舒了口氣:“我說句實話,其實我這心啊一直吊著,我就害怕那大家小姐規矩多,不能這個不能那個的,我見麵都怵。

不過這李姑娘,爽朗大方,脾性和咱們家相投。”

既然雙方都滿意,接下來就是走流程了。

通過李花的傳話,大致透露出王家能出多少聘禮,王家給的誠意足,幾乎是掏空了家底,湊了五千兩銀子出來。

李府

李花正和李夫人說王家的打算:“他家裏現在是做著生意,他家裏的生意呢是落在我那嫂子和我家嬸子名下的,不耽誤兒孫讀書科舉。

邵安縣那邊,王家一早就幫著置辦了宅子,兩個兒子一人一個二進院,一人兩間鋪子。

京城這邊呢,正打算尋摸一個小宅子,就在京城成親。”

李夫人一聽,覺得王家誠意十足,立馬也說了自家的打算。

李家兒孫多,雖為官,家業不算大。

李家自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攢嫁妝,算下來,嫁妝和聘禮是差不多的。

李夫人道:“我們家裏是決定,聘禮一分不留,到時候全部做了嫁妝給陪送過去。”

王冬初這邊,王陽找了個時間和自家爹娘深談了一次,“家中為兒子付出良多,兒子現下暫無能力,等將來定然把這錢還上。”

高氏不滿地拍了他一下,“一家人,說什麼還不還的。”

王陽莞爾:“家裏供我讀書這麼多年,現下成親又將家底掏空,你們是我爹娘自然不會在意。”

一個家族的資源隻有那麼點,若是隻傾斜向一方,若是時日久了,難眠會有意見。

高氏皺眉:“你大哥大嫂不是那樣的人,再者說,等將來你功成名就,還能放著你大哥大嫂、你侄兒不管?”

“那自然不能不管。”羅立升點點頭:“大哥大嫂對我好,我自然知道,咱們沒有分家,不能所有的好處都讓我一個人占了,一個家庭要和諧,就要不偏不倚。

當然,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很難,卻不能太過。”

高氏還想說什麼,王文林攔住了她,“你想怎麼做。”

王陽遞上一張紙,“再給我六年時間,若是六年內我未上榜,我不再考試。”

王文林打開那張紙,算是一張保證,將來還家中五千兩。

王文林沉默了下:“京城的宅子,算是家中的產業,你成親家裏不能一點不出,你真有這心,給兩千兩罷。”

這件事,就算這麼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