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還有幾個小孩子比較另類。

“羅大哥,你們是不是種地很厲害?”

羅立升愣了愣,“也不是很厲害吧。”

“羅大哥謙虛,我們都聽說了你和王大哥的事情,你們種地很厲害,還被聖上誇獎了呢。”

二人又是一番謙虛。

王陽問:“你們想學種地?”

幾個小子紛紛點頭,“成年了後,朝廷會分給我們幾畝地。”

羅立升詫異:“還會分地呢?”

其中一個年紀大的小子解釋:“朝廷會分地,但是不一定是京城的地,也有可能是別的府,若是想要地的話,可能就要離開京城,去別的地方過活。”

說著沉默了一下:“以前,有很多哥哥們都不想要地,他們覺得在京城打工賺錢也比比的地方要賺的多,等賺夠了錢,就去京郊外的村子裏落戶,到時候娶上一房媳婦兒,也能過日子。

隻是這樣,手裏沒有地,隻能不停地找活兒幹,一家子的生活過得也緊巴。”

另一個孩子接著道:“京城賺的多,花費也更多,我們想要地,隻要有地,就能種出糧食,不至於餓死。”

更重要的是,有地有屋子,以後也能傳下去。

王陽笑笑:“想學種地可以啊,要不這樣,你們先和養濟院的管事們商量一下,若是他們同意了,就去我小姑家的莊子上學,正巧開春了,家裏的長工們已經開始犁地下肥,你們跟著學。”

正巧會試期間,京城所有的學堂都放假,他們也有幾日的時間教。

養濟院的管事們也是自小看著這些孩子們長大的,知道他們要給自己找生存的方法,自然也不會阻攔。

隻讓他們把養濟院每日分配的工作做完,剩下的時間,他們可以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羅家的莊子,一大半是麥田,剛過完年,小麥鬱鬱蔥蔥的,在這一片寂寥中尤顯勃勃生機。

另外一小片田是水稻田,長工們在整地清渠,今年繼續稻田養魚。

去年的試驗中,已經試驗出了一個最佳稻田養魚的方法,今年秋後豐收,其他所有的魚塘全部改造。

入了春,再將地平整一下,該下肥下肥,該育苗育苗,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羅立升帶著四五個小男孩走在田間:“種地這個東西,要因地製宜,就比如京城的氣候和土壤情況與我老家邵安縣的就完全不同。

京城在北方,我老家在南方,南方比北方要更熱,像我老家,這個時候育秧苗都長出來了,而京城這邊還得過半個月再開始育秧苗,不然秧苗就會被凍死。”

“你們選的地方若是離京城不太遠的話,兩邊的氣候和土質大概一樣,那麼種植的方法也大差不差,若是離得太遠的話,種植方法估計就需要改變。”

所以,羅立升才會問他們想要領取哪裏的地。

年紀稍大的那個男孩道:“我們問過養濟院的季管事,京城邊上的應天府、大名府等是留給京城官員們的職田,我們打算去潁川府。”

職田,是朝廷給京城官員們的福利,按照品級不等,所劃分的職田優質程度和數量都是不等的。

其餘的,大多數是官家買的地。

似王冬初這般能買到京郊的田地,說實話,真的是托當初那位離京任職官員的福。

還有一個就是,那條河容易澇,不然她也買不著那地。

京城人口多,田地少,那麼職田就得占用周邊府縣的田地。

王陽腦海裏立即浮現出大夏的一個大致輿圖,“潁川府離京城也不是很遠,那邊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和京郊差不多。”

接下來的幾日裏,羅立升和王陽日日帶著幾個孩子去田裏,讓他們跟著家裏的長工們學習。

種地這個事情,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時間經驗的積累。

羅立升想了想,和王陽一同把種植方法以畫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給他們看,實在是這幾個小家夥不識字,不然能直接看農書。

羅立升:“你們管事的既然同意你們學,那你們就安下心來學,先跟著把這一季的水稻種植弄明白,還有小麥地裏的,你們多跟著去看看,小麥雖然比水稻更好種,要想高產,也是需要辛苦勞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