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章 戰事(1 / 1)

慶京,雨細細地飄灑而下,給這座繁華的都城籠罩上一層神秘的薄霧。

在這份朦朧的美感中,戰敗的消息還是傳了回來。

“陛下呢?我要見陛下。”

周尚站在宮門之外,麵露激動之色,雙手揮舞,張開嘴巴大聲喊叫。

李蒙則默默站在周尚身旁,背挺得筆直。他的麵容莊嚴,留著一把整齊的長須,眼神深邃而沉穩,仿佛能洞悉人心。

突然,宮門緩緩開啟,周尚的聲音戛然而止,守忠一臉嚴肅地站在道路中間,用他那尖銳的嗓音說道:

“諸位大人,請進吧。”

熟悉的宮廷內,諸位大臣都一絲不苟地穿著官袍,麵色凝重,似乎每個人都背負著沉甸甸的包袱,邁著沉重的步伐緩緩前行。

等進了殿內,眾人一一行禮後站在台下。

但慶帝身居高位,一言不發,空氣中彌漫開一種壓抑的氣氛,每個大臣的眉宇間都透露出深深的憂慮,彼此間交換的目光中充滿了緊張與不安。

最終還是周尚忍耐不住先開口了,他邁步向前,大聲說道:

“陛下,雖然前線失利,徐將軍殉國,但慶京城堅牆高,倘若軍民上下一心,依托城池未必沒有一戰之力啊,還望陛下早做打算。”

慶帝坐在寶座上,他的身姿不再是往日的挺拔與雄偉,而是顯得有些佝僂和疲憊。他的雙手無力地搭在寶座的扶手上,指尖輕輕地敲打著,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內心的焦慮和無奈。

慶帝想了想,將目光轉向李蒙,說道:

“朕想再聽一聽首輔的意見。”

李蒙無視了周尚充滿威脅的眼神,走上前拱手說道:

“陛下,如果是在幾個月之前,臣一定會奉勸各位減少對戰爭的投入,那是因為諸位不曾審查過賬目,不曾直觀地感受過戰爭對國庫的損耗究竟有多麼巨大。”

他繼續說道:

“如果這些資源沒有被用於戰爭,它可以修一條從慶京直通渭州的官路,可以救下數以十萬計的災民,可以將所有州府的官學翻修一新。”

而後,李蒙突然雙手背在身後,目光變得炯炯有神,聲音不大卻足以令大殿內的所有人都聽清:

“不過,現在蒙國已經兵臨城下。微臣雖是一介書生,不曾帶兵打仗,但北方豺狼已至,臣也不介意棄筆持刀,俾盡書生報國之誌。“

但此時,吳玉陽歎了口氣,說道:

“可是,糧庫已無餘糧,國庫亦無錢財了。”

李蒙沉思,他的額頭上布滿了皺紋,仿佛歲月的沉澱都在這一刻凝結成了深深的紋路。

如果是平時,圓滑的處世之道不會讓他把話說死,但今日不同,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他沒有時間再去推諉,於是他直白地說道:

“臣已任職多年,家中小有積蓄,值此危難之刻,微臣身為內閣首輔,百官之長,理應身先士卒,以身作則。”

“因此,臣願意獻出家中全部錢糧,以盡綿薄之力,供慶國渡過難關。”

聽聞此話,慶帝原本暗淡的眸中似乎閃過了一絲亮光,他點了點頭,回應道:

“愛卿為國貢獻,當真是百官之楷模,朕亦將內庫所有錢資取出,用於戰爭之需,不知諸位愛卿意下如何啊。”

周尚、餘啟、吳玉陽等人立刻附和:

“臣也願意貢獻全部家資,全力支持此次衛國之戰。”

慶帝和幾位高品級的官員已經表態,剩餘的人即使心中不願,也不得不忍著肉痛點頭同意,還要高呼一聲“陛下英明,臣當竭盡全力”。

“好!”

慶帝猛然站起身來,隨後接著說道:

“諸位愛卿不愧為我慶國忠臣義士,有此等忠貞不渝的良臣猛將在,朕何愁此戰不勝啊!”

在蒙蒙的細雨中,早朝結束了。

空曠的大殿內,慶帝孤獨地坐在龍座之上,他的臉龐,曾經是決策與權威的象征,現在卻布滿了疲倦的痕跡,歲月的滄桑和國事的重擔在他的額頭上刻下了深深的紋路。

仿佛整個帝國的重量都壓在了他一個人的肩上。

“陛下,陛下?”

守忠恭敬地站在台下,小聲輕喚著慶帝,慶帝眼神時而迷茫,時而堅定,幾聲之後,才如夢方醒,隨即說道:

“守忠,你親自走一趟,幫我傳喚李蒙和周尚,我有大事商量。”

“諾。“守忠領旨,隨後恭敬地退出大殿,隻留下慶帝一人,在這寧靜而莊重的大殿裏,孤獨地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