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如何做一位像“杜拉拉”(9)(2 / 3)

的確,薪水是影響工作滿意度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加薪自然也成為眾多辦公室人士的渴望。可是,很多時候你感覺自己的付出遠遠大於獲得,老板卻無動於衷,絲毫沒有給你加薪的意思。你該怎麼辦呢?憤然離職、整天抱怨、怠慢工作都不是上策,不僅難以達成加薪的願望,反而會給自己的職業之路造成損失。

不能這樣,那該怎麼辦?相信看看下麵幾則案例,會對你有所啟發。

案例一:周先生畢業於名牌大學,性格有些孤傲,平時與同事溝通甚少。而吳先生則出身一般本科,做人也沒什麼架子,平時與同事一團和氣。最近公司有一個升職加薪機會,周先生信心十足地認為非自己莫屬,但沒想到最後領導卻把機會給了吳先生。為此,周先生很不理解,難道自己的學識不如吳先生嗎?

其實,隨著公司規模、業務的壯大,往往一個工作需要多個員工協作完成。因此“獨行俠”無論自身能力多強大,如果沒有辦法和同事和睦相處,最終也會成為拖公司後腿的“雞肋”。領導在考評員工工作能力的時候,自然也會將是否符合企業精神、能否與同事和睦相處考慮在內。如果忽視了這一特殊情況的存在,不去注意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維護,最後難免落得與晉升、加薪無緣。

案例二:小趙在公司很敬業,現在做到了主管,老板很看好他。但是他自己因為某種原因,想離開那個公司,原因是工資低,而且鍛煉的機會很少,但是還沒有和老板說。這時,公司裏另一個女孩也因為工資少總是和他聊這個話題。她作為小趙的助手,在編輯部,除了小趙,就是她負責了。有一天,她又對小趙說,工資太少了,應該找老板談……小趙被她的話鼓動起來了,就和她一起去找老板。

結果,去了以後,她什麼也不說,就看著小趙。此時小趙隻好硬著頭皮,對老板說了應該加薪的願望和理由。老板一反常態,對他們說其他的公司每周工作六天,工資才3500元,還舉出了幾個例子。其中,搜狐也是一家哦……

小趙聽了老板這麼說,自然不高興,老板還說:“那你們覺得自己值多少錢?”這讓小趙更加心寒了。以前他從來沒有這個態度說過話。但是小趙也知道自己去錯了。可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啊!

雖然老板也答應每個人給漲200塊錢的工資,而且說以後工資肯定會調整,幹得多的人就拿得多……可是,小趙已經沒有心情再聽老板說什麼了,這次談話的作用就是加速了小趙的辭職。

小趙回到家,和家人、朋友聊起這件事,他們都說小趙傻,說:“如果你單獨找老板,他肯定會很痛快地答應加工資或發獎金的要求。”可是最不應該的就是和同事一起去談,好像要給老板施加壓力一樣。小趙的朋友幹脆罵他是豬頭,說他被人利用了。不管什麼原因,小趙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不過反過來講,自己要走了,在走之前還能夠幫別人提高點收入,也不錯。

現在,唯一遺憾的是小趙本來想走,可以好好提出辭職,可是前麵有這件事,倒像是自己因為加薪不成才離開公司的。

案例三:王先生是公司的業務骨幹,不過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少言寡語。一直以來,王先生的辦公室座右銘都是: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因此,無論工作上遇到任何困難,王先生都會咬緊牙關努力攻克。而王先生的同事李先生為人處世的風格則恰恰相反。李先生性格外向,平時愛好和同事談天說地,當工作上有困難時,李先生經常向周圍的同事甚至領導抱怨。但是,王先生卻發現,李先生無論是晉升機會還是獎金都要明顯多過自己。為此,王先生十分鬱悶,難道“做得多”真的不如“說得多”嗎?